分享

怎么过一条江?达摩的答案是一根芦苇

 宗介甫 2022-09-27 发布于河北

怎么过一条江?达摩的答案是一根芦苇。普罗大众莫名惊诧,说这不是找死吗?都知道江上风波恶,还有人这样玩?这是对自己生你的毫不负责。

可是知道达摩是印度人后,这份担心就淡了许多。有些人只是担心会不会污染水源,据说彼国之人,有股子咖喱味,吃的东西出名的干净又卫生。

其实,往上走四十里,往下走四十里,都是有渡船的,过一次,也只需要四文钱。多数的人过江不是向上,就是向下。只是达摩语言不通,又想去对面看看风景。如果去渡口就要多走八十里。八十里,是一个人死命走,走两天的距离。这太执着了,高僧不为,这特别不佛法。

老达在江南看过美女子两根竹子如履平地渡水,可是岸边没有竹子,于是就就地取材,找了一根粗壮而坚挺的芦苇。岸边围观的人,多以为这个外国人要投江,喜欢见义勇为的人,甚至都开始脱衣服准备下去捞人了。

只是老达过江并不难,甚至很平稳很悠闲,那根芦苇出奇稳定,也跑得特别快。老达的造型也拗得棒,一时间观者如堵。很多人忽然就信了,觉得老达有大能,老达无意之间居然完成了自己的造神运动,他也有些没想到。早知道这样比磨破嘴皮子好使,自己就该一苇渡海。好好给岸边这些人上一课。

老达渡江完毕,围观的人渐渐散了,本以为他还会渡江几个来回,大家充分饱饱眼福。不过一次也够吹了,于是大江两岸的人都疯传那个印度人渡江就靠根芦苇,潇洒又飘逸。

老达不知道,他最大的付出还不是这个,只是他知道也不会在意。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个义无反顾的事,是无比幸福的,和舍弃的部分相比,一切都很值得。

老达以后,不少人练习芦苇渡江。岸边三十里内,芦苇都一文钱一根了。只是再也找不到那么给力的芦苇,再也找不到那么给力的老达。

在对岸,老达做了很多事情,他很快就忘记了渡江的事。他这辈子注定要渡过很多江很多河,比一苇渡江更拉风的方法他也用过。老达觉得方法就是方法,芦苇和渡船没有区别,过江才是目的。人们该记住的是他渡过了这条江才是。

多年以前,还有个不会水的人从埃及逃出,以脚踏实地的方式走过了红海。追兵只能望海兴叹,知道了大海的另一种渡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