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MO 2022丨闫敏教授:不同抗HER2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比较

 China5779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明显改善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抗HER2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大分子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素抑制剂(TKIs)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吡咯替尼、图卡替尼,以及抗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s)T-DM1和T-DXd等。随着抗HER2治疗药物的普遍和长期应用,其所诱导的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病率也引起了关注。不同抗HER2治疗方案ILD的发生风险是否存在差异?2022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年会上,来自意大利的一项研究使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接受不同抗HER2治疗方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药物诱导ILD的风险,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报告(摘要号:242P)。《肿瘤瞭望》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孙慧慧医生对该研究进行介绍,并特邀闫敏教授进行点评。

研究简介

Investigating the risk of 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antiHER2 regimens through a network meta-analysis approach

一项网状Meta分析:探讨不同抗HER2方案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药物诱导间质性肺病(ILD)的风险

研究背景:抗体偶联药物的出现(如T-DXd)显著提高了人们对药物诱导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认识。ILD是一种由包括药物在内的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导致从炎性改变到间质纤维化的广泛病理过程。然而,现有治疗之间的风险差异程度仍然未知。该网状meta分析旨在提供抗HER2治疗方案诱导ILD风险的初步数据。

研究方法:在系统查阅文献后,使用STATA软件(第17版),运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治疗方案分为:曲妥珠单抗(H)+化疗(CT)、H+帕妥珠单抗(P)+CT、依维莫司(Eve)+H+CT、T-DM1、T-DM1+P、T-DM1+阿替利珠单抗(Atezo)和T-Dxd。结果以相应的95%可信区间(CrIs)报告。利用累积排序曲线(SUCRA)下的面积进行排名。

研究结果:纳入该网状meta分析的主要研究有BOLERO-1、BOLERO-3、CLEOPATRA、KATE2、MARIANNE和DESTINY-Breast03。DESTINY-Breast03研究中,试验组T-DXd任何级别的ILD发生率为10.5%,BOLERO-1和BOLERO-3中Eve+H+CT分别为4.5%和3.6%,KATE2中T-DM1+Atezo为0.7%,CLEOPATRA中H+P+CT为0.5%,MARIANNE中T-DM1+P为0.3%。

文章图片1

T-DM1耐受性最好(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为80.1%),其次是T-DM1+P和H+CT(SUCRA77.5%)。反之,T-Dxd和Eve+H+CT最容易发生ILD(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18.7%和11.1%)。

文章图片2

在网状meta分析中,H+CT与T-DM1或T-DM1+Atezo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H+CT与H+P+CT(RR 0.04,95%CrI:0.01~0.34)、T-Dxd(RR 0.03,95%CrI:0.00~0.56)和Eve+H+CT(RR 0.02,95%CrI:0.00~0.08)相比,风险比显著降低。

文章图片3

研究结论:该网状meta分析初步显示了药物诱导ILD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不同抗HER2治疗方案的影响。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药物诱导ILD的潜在病理机制及具有预测作用的生物标志物,重点是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

专家点评

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T-DXd治疗晚期乳腺癌(MBC)一系列研究结果的公布,在其惊艳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也让一个特殊的不良反应——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肺病(ILD)引起了关注。T-DXd在DESTINY-Breast01研究中取得的卓越疗效,使其被FDA快速批准了HER2阳性MBC后线治疗适应症,在随后的DESTINY-Breast03研究中,T-DXd的PFS和ORR均明显优于T-DM1,使其再添HER2阳性MBC二线治疗适应症。该研究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提示T-DXd诱导的ILD发生率明显偏高,DESTINY-Breast01中为15.2%,其中4例患者死亡;DESTINY-Breast03研究中为10.5%。BOLERO-1和BOLERO-3研究在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基础上联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在主要研究终点PFS延长的同时,ILD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分别为4.5%和3.6%。

ILD治疗手段有限且治疗效果欠佳,一旦发生,很难治愈,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接受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药物,如T-DXd及依维莫司治疗的患者,需要关注肺部影像及呼吸道症状的变化,提高对药物引起的IL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减少ILD的发生率和致死率,用药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全方位、全周期的全程管理,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生存期的目标。

文章图片4

孙慧慧

河南省肿瘤医院 乳腺科

医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以第一作者发表肿瘤相关SCI文章4篇

文章图片5

闫敏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河南省乳腺病诊疗中心 副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生命关怀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乳腺疾病管理与创新分会副主任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