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故事:差役拿5两买妻,选中老妇后,对方开口:你敢娶我?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明末,有个差役拿着5两银子,想再买个妻子续弦。因为钱少,他只能从老年人中寻找。他看着一个老太太衣着整洁,便想把她带回家。谁知,对方忽然开口:你敢娶我?你知道我是谁吗?


聊斋生是陕西的一个进士。朝廷任命他为盐官,五日之内到任。因为时间紧迫,他就一个人先去了任上,打算安排妥当,再把家人接去。

谁知,刚离开不久,家乡就变成了战场,局势混乱,聊斋生与家人也失去了联系。等叛乱被平定后,聊斋生赶回家乡,却发现家乡破败,家人也都不知去向。

聊斋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身边一个姓牛的差役安慰他说:“老爷,您别这样难过了,身体最重要啊。说不定您还能在什么地方遇见他们呢。”

牛差役跟随聊斋生十几年了,一直忠心耿耿。其实,牛差役也深受战乱的损害,他的妻子已经在战乱中丧生,其他家人也杳无音讯。但他仍然忍着悲伤,安慰主人。

不久,聊斋生接到了去京城任职的命令。他吩咐属下们带上家眷与自己同去京城。所有属下都乐滋滋地给家人写信,唯独牛差役躲在角落里抹眼泪。

聊斋生看到后发问:“牛差役,你怎么哭了?带家人去京城不是好事吗?”

牛差役这才把自己家人的遭遇告诉了聊斋生。

聊斋生没想到牛差役跟自己竟有着相似的遭遇。他开始格外关心牛差役,还承诺到京城就给牛差役娶个媳妇。

来到京城,聊斋生发现街上有很多插着牌子被卖的妇女,一问才知道,这都是平定叛乱时俘虏的妇女,其中有些还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聊斋生想:这些妇女已经无家可归,不如让牛差役买一个做老婆。这样解救那个妇女,也给了牛差役一个家。

为了让牛差役娶到好老婆,聊斋生足足给了他100两银子。但牛差役却摆手说:“老爷,您给我10两银子就行了。我一个老头子,用不着娶多么漂亮的妻子。”

聊斋生本想坚持,但牛差役态度更坚决,他也只好依了牛差役。

牛差役来到大街,问了问,得知5两银子只能买个老年妇女,就直奔老年人的群体。

一位老年妇女模样周正,穿着整齐。牛差役看中了,就想把她买回去。谁知,对方却开口道:“你知道我是谁吗?”

牛差役看了一眼对方,摇了摇头。没想到,她还是跟着对方上路了,但一路上盯着牛差役看,快到家时突然发问:“你是牛差役吧?”

“你怎么认识我?”

“你跟了我儿子十几年了,我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牛差役赶紧把老年妇女带到聊斋生的书房。聊斋生一看,果真是自己的母亲,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与母亲相拥而泣。

原来,当时在混乱中,聊斋生的母亲、妻子和女儿都逃出了家乡,但半路上,又被叛军抓住了。母亲被带到一个队伍,妻子、女儿被带到另一个队伍。

母亲的队伍后来遇上了清兵,母亲就被当做俘虏抓起来,又被带到京城贩卖。妻子、女儿现在去了哪里,还不得而知。而牛差役经常为了公务出入聊斋生的家宅。出于礼节,在进入内宅后,他从不乱看,也不正视家眷。所以聊母认识牛差役,但牛差役却不认识聊母。

聊斋生赏了牛差役300两银子。牛差役本要推辞,但架不住聊斋生母子俩的劝说。牛差役看聊斋生身边缺少服侍的佣人,就拿着这银子去了贩卖人口的大街,想着给主人买两个丫环。

牛差役看中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小姑娘长得漂亮,聪明机灵。只是她与身边的中年妇女难舍难分。人贩子解释说:“这是一对母女,看她们可怜,你要不然就都买了吧。”

牛差役发了善心,把这母子俩都买了下来。

突然小姑娘对牛差役喊起来:“我认识你!你是我爹的差役老牛!”

中年妇女也惊叫起来:“真的是你!牛差役!”

牛差役赶紧把这对母女带到聊斋生面前,聊斋生一看,果然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这篇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再也没有比这更巧的事了,一天之内,曾经亡命天涯的一家人竟然全部团聚。

聊斋生对忠诚的牛差役非常感激,给他买了房、置了地。后来牛差役又娶了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还找到了自己失散的兄弟。

故事中聊斋生因为战乱,与亲人失散。他可怜与自己有相同遭遇的牛差役,给牛差役银子买老婆,却意外促成了自己与亲人的再次团聚。

故事的起初悲伤,结局令人欣慰。而故事的发展更是巧合得让人惊讶。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许多看似是巧合的事情,往往都是“命中注定”。如果聊斋生不善良,如果牛差役不忠诚,如果他们没有相互关心对方,那也许就不会大团圆。


“可见天意有定,如此巧合。”正如钱钟书说的那样,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其实,人生有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好好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才是明智之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