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何大摆筵席时,有人穿着一身丧服闯进来哭嚎:“你就要被诛九族了!”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公元前196年,萧何大摆筵席,和客人们吃喝聊天,好不快活。突然,召平穿着一身丧服闯进来,哭嚎道:“相国,你马上就要被诛九族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客人们都疑惑地看向召平。萧何怒摔碗筷,大骂道:“你说什么胡话!喝醉了吗?”


召平是萧何的一位门客,颇具才能,很受萧何器重。但在宴席上大放厥词,萧何再好的脾气也不能容忍。
 
召平不仅没有喝醉,反而十分清醒。看萧何不解其意,他又说道:“相国,您忘了韩信的下场了吗?再这样下去,迟早大祸临头呀!”
 
萧何似懂非懂,等宴席结束,连忙拉着召平到书房里,问道:“如今我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陛下也重用我,赐我食邑五千户,为何你说我马上要被诛九族了?”
 
召平答道:“韩信立功无数,在军中的威望,当属第一,可他不还是被诛了三族,自己也被斩了吗?”此言不假,韩信之死,萧何本人也有参与。
 
韩信被称为兵仙,刘邦说他带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的连襟樊哙甚至都对他跪拜相迎,叫他大王。
 
正是因为如此,刘邦对韩信逐渐警惕。在刘邦的疏远和打压下,韩信也逐渐失望,最后和陈豨联手准备谋反。然而,事情败露,吕后让萧何把韩信骗到长乐宫来,将他杀害。
 
召平又说道:“您不曾跟随陛下出征,如今陛下却赐您食邑,捧得越高,摔得越痛呀!您想想韩信的下场!”
 
萧何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自己有多糊涂。于是第二天上朝时,他便郑重地婉拒了刘邦的赏赐,又自己掏了一笔钱,说是“充作军用”。刘邦大喜,对他赞赏有加。这下,萧何才安心了。
 
没过多久,刘邦带兵讨伐淮南王英布,萧何留守长安。刘邦常常问从长安运粮过来的士兵,萧相国平日都做些什么。
 
士兵如实禀告:“相国平日都在安排前线军需物资,除此之外就是做些安抚百姓的事。”刘邦听了,一言不发。
 
士兵回京,又把这些话告诉了萧何,萧何点点头,没有当回事。
 
没过几天,一个门客来萧何府上,又哭嚎道:“相国,你马上就要被诛九族了!”萧何真是摸不着头脑,怎么一个个的都这样说,上次他不是已经推脱了刘邦的赏赐了吗?
 
门客解释道:“您如今贵为相国,地位仅仅在陛下之下。陛下打听你平日里干什么,说明已经对你有所警惕,然而陛下又听说你平日里常常安抚百姓,百姓也对您赞赏有加。说到这儿,您还不明白吗?”
 
萧何吓出一身冷汗,自己又疏忽了!虽然为官的本分就是要心系百姓,但锋芒太露,不知收敛,迟早会被君主所猜忌,甚至是打压。
 

更何况,如今萧何在百姓口中的名声已经是“无出其右者”,没人能在他之上。这不是什么喜事,而是大大的隐患!
 
于是,萧何和门客商量了一晚上对策,很快就付诸行动。
 
不久后,刘邦打败英布,英布在逃亡过程中被他小舅子杀死,刘邦也随后回到长安。刚安顿好,大臣们就纷纷前来状告萧何:“陛下,萧相国以低价强行收购百姓的土地,获取钱财上千两!如今民怨四起,请陛下彻查此事!”
 
刘邦听了,让萧何进宫,把厚厚一沓奏书摔在他面前,呵斥道:“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
 
哪知道,萧何淡定地答道:“陛下,长安耕地稀少,不如把上林苑的空地拿来给百姓们耕种。”
 
这话真是火上浇油,刘邦大发雷霆骂道:“你侵吞百姓田地,收受商人钱财,还敢要上林苑!来人,把萧相国关押起来!”
 
萧何在牢里被关了几天,早已是吓破了胆。好在,有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替他向刘邦求情、说好话,几天后,刘邦下令将他释放。
 
萧何被放出来后,不敢回家沐浴洗漱,于是脚上还带着脚铐就蹒跚着去向刘邦谢恩。60岁的人了,头发花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就这么一瘸一拐着上殿,重重地向刘邦叩头谢恩。
 
刘邦也于心不忍,于是宽慰他道:“相国不必多礼!我只是夏桀、商纣王那样的昏君,而你是个贤良的丞相。我关押你,也是为了向百姓证明你的贤良和我的过错啊!”
 
这之后,萧何越发收敛,行事谨慎,刘邦仍然像往常一样器重他。一年后,刘邦驾崩,萧何继续担任相国辅佐刘盈。

 
两年后,64岁的萧何也病重。刘盈在他卧榻前问道:“将来,谁能代替萧相国的位置呢?相国觉得曹参可以吗?”
 
萧何强撑着站了起来,满含热泪地向刘盈叩头说道:“有曹参辅佐陛下,我萧何死而无憾!”
 
萧何死后,刘盈给他赐谥号“文终”,他的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韩信在被刘邦关押时,曾感叹过:“兔子一死,捕猎的狗就会被烹煮;天上的鸟没了,弓箭也会被藏起来。敌国被灭掉后,征战沙场的臣子就该被杀掉。现在天下一统,我就是下一个被烹煮的!”
 
功高盖主,祸必将之,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汉初功臣中少有的善终之人,萧何赢在懂得收敛锋芒,从而自保。他抛下自己的名声和颜面,让百姓憎他、厌他、怕他,让刘邦骂他、怨他,但最终为自己换来了君主的信任,也为自己换来了晚年的安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