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庄楚墓”: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后,白骨随处可见,80多个盗墓贼丧命于此,墓主人身份至今成谜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2005年,河南上蔡县郭庄村,忽然响起一阵爆炸声,村民大惊赶忙查看,发现村子附近出现一个超级大的坑。考古人员闻讯赶到,进入墓室后,白骨随处可见,80多个盗墓贼丧命于此,墓主人身份至今成谜。

考古人员之所以能发现这座古墓,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当时,郭庄村的村民们,都在准备着过节的东西,谁料一个寻常的晚上,村子附近传来了一声巨响,打破了村民们安宁的生活。

村民们纷纷跑出来,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有几位村民因为离得近,听得更清楚,顺着巨响的方向去查看,居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坑洞。

有村民察觉到事情不对劲,赶忙叫来了警察。

警察到达现场,凭借着以往的经验,以及对现场的勘察,警方确定这个坑洞,就是盗墓贼所打的盗洞,既然他们在此处打了盗洞,也间接说明了,在附近的地下,肯定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古墓,否则盗墓贼绝对不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封锁现场后,警方联系了当地的相关部门,一支考古小队接到命令之后,立马赶往了现场。

在观察过刚刚被炸开不久的盗洞后,考古人员又陆陆续续地,在周围发现了大小不一的盗洞,而且每一个盗洞的年代,也都是不同的。

最新发现的这个盗洞,很明显就是现代盗墓贼所打的,他们通常会先开一个小洞,再将其炸开,来扩大盗洞的面积。

村民们夜间听到的异响,就是爆炸的声音。

顺着盗洞向下发掘,考古人员确定了这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墓,等到发掘到古墓周围,他们才发现这座古墓的不同,也明白了为何一座古墓周围,会出现这么多的盗洞。

原来这座古墓是黄沙墓,黄沙墓是古时候墓室的一种修建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古墓被盗。

黄沙墓,顾名思义就是,墓室的内部,使用的全部都是细沙,通常这种沙子都是经过挑选的,沙子的流动性很强。

从古至今的盗墓贼,都是在墓室的墙壁上开一个洞口,然后拿工具支撑起来,以此来打通进入墓室的通道。



可如果是黄沙墓,因为沙子的特性,打开的洞口根本撑不了多久,就会立马被沙子填满,想要进入墓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考古人员在使用专业工具,一点一点打开通道,进入墓室之后,在墓室里发现了80多具骸骨,这些人都是盗墓贼,就是因为不了解黄沙墓的凶险,被关进墓室之后再没能出去,最终葬身在了这地下的墓室中。

除了盗墓贼的骸骨,考古人员在墓室中转了一圈,也仅仅是发现了两个灵柩,墓室中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

但考古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不论是从古墓的修建方法,还是从古墓的规模来看,他们一致认为,墓室内绝对不可能如此简陋。

果不其然,随着挖掘的深度越来越深,考古人员在地下发现了金箔,最终在一处7米高的悬崖之上,又找到了一个灵柩,这一处墓室有200多平米,比之前发现的墓室更大。

这一次,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而且都是战国时期的物件,灵柩上还画着楚国的图案。

除了青铜器之外,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了一把青铜剑,和五座青铜鼎,根据地上的痕迹来看,还有两座青铜鼎已经被盗走。古时候天子才能享用九鼎,仅次于天子的人,才能使用七鼎,足可见墓室主人身份的尊贵。

只可惜灵柩之中的骸骨已经不见,只剩下了半块头盖骨,因此专家只能推断,墓室的主人或许是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盖棺定论,所以至今墓主人身份不详。

最后,专家将这处古墓命名为“郭庄楚墓”,因为其黄沙墓的特性,这座古墓也被誉为是“中国第一凶墓”。

唐人颜胄诗中的“群盗多蚊虻”,“白骨下纵横”,“田竖鞭骷髅,村童扫精灵”等都是古代盗墓现象的写真。到了现代,盗墓活动更加猖獗,对于文物保护十分不利。

如果古墓不曾被这些盗墓者盗过,不仅能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还能将墓中文物保护好,不遭到破坏。本身一举多得的好事,奈何盗墓想发横财,才会不顾道德和法律底线,做出如此违法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