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臣子们齐聚在紫禁城,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本来安静的殿下,忽然有了哭泣声,有的大臣边哭边喊:“愧对祖宗啊!”那么,大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昔日的大清朝,早已破碎不堪,走到这一步,也是意料之中。


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才3岁的溥仪被推上位,因此,真正掌握实权的人,是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

谁料,3年后,局势骤变,武昌起义发生。清政府对这一事件处理得非常凌乱不堪,驻防各地的满清权贵早已毫无战斗力,所以,无兵可用的清政府,只能请求袁世凯帮忙。

毕竟,精锐部队北洋军,一直是“只知袁宫保,不知大清朝”。在推拉争执中,袁世凯成为了内阁总理,他一边带兵前往武汉武昌进行和谈,一边使用各种手段,逼清政府退位让贤。

1912年正月,袁世凯向爱新觉罗·奕劻这位内阁大臣,吐露了在武昌和谈时对方希望溥仪退位的要求。

7天以后,隆裕太后与内阁众大臣就退位事件开展了2场紧急会议。最终结果就是,皇亲贵族都不愿意让溥仪退位。

然而,没几天,袁世凯会见内阁重臣,继续表示清政府已经到了末路,只有尽快退位方可保全皇族众人的性命。果不其然,第3次紧急会议在乾清宫召开。

袁世凯以身体不适为由,再没上朝。此次紧急会议,袁世凯党派赵秉钧表示革命声音强盛,所以袁世凯决定在天津设立暂时政务机构,至于后面是讲和还是开战,都根据形势再行定夺。

此观点一出,殿内皇亲贵族和众大臣纷纷争吵乱作一团,最后众人不欢而散。随后几次召开的紧急会议,状况仍然和之前没什么两样。

不过事情有变。1912年1月26日,宗社党首领良弼,被彭家珍炸伤而亡,临死前,良弼叹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一语成谶。这场变故使得宗社党派全都逃出了北平。



1天后,在袁世凯的安排下,40多名北洋将军全都公开表示会带兵入北平。

因此,清政府再次开展紧急会议,只不过,此次皇亲贵族无一人争吵,只为退位后,能争取更多优待条件。经多次磋商,双方达成优待清室条件8条。

退位之事,尘埃落定。

眼见清政府的辉煌已然落幕,隆裕太后痛心对着皇亲贵族说道:“清朝200多年的基业,由我葬送,这一生我都会抱恨黄泉,无法面对清朝的列祖列宗。”

1912年2月12日,大清最后一个王朝拉下了序幕。

据史料记载,大清王朝最后1天发生的所有事项具体如下。

面色如丧考妣的隆裕太后,牵着6岁溥仪的手,在乾清宫西侧的寝殿,完成了清朝最后一次朝圣觐见。

虽然这天很温暖,甚至还有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脸颊,但牵着溥仪手的隆裕太后,却觉得满身冰凉。

此次狂傲的袁世凯,仍然没有上朝觐见,不过袁世凯的3个亲信却在朝堂之中,剩下的则是在朝中担任各个重要官职的大臣。

众臣子先是面容悲惨地对着隆裕太后和溥仪深深鞠了三躬,随后,内阁外务副大使胡惟德代替袁世凯请假,最后就是御前内监呈给隆裕太后1份早就拟写好的退位圣旨。

虽然这份圣旨隆裕作为太后已经看了数遍,但是现下她拿在手中仍觉重千斤。

不过片刻时间,隆裕太后便流出了滚烫的泪水,不一会儿,她更是由一开始的无声流泪变成了悲拗痛哭。在隆裕太后悲声大哭的情绪之下,朝堂上的许多老臣也开始流泪。

一时间,朝堂上哭声此起彼伏,甚至有的大臣边哭边喊:“愧对祖宗啊!”

这时,胡惟德走上前,对隆裕太后说道:“那边要求溥仪下午3点以前完成退位,否则退位条目全部作废。”

听到胡惟德的话,隆裕太后再也顾不得伤心流泪,快速在退位圣旨上面加盖玉玺宝印。木已成舟,隆裕太后这才带着溥仪匆匆离去。



但因为隆裕太后过于伤心,所以离开宫殿时她险些摔倒在地。1913年,隆裕太后于忧郁愤懑中逝世,终年46岁。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的“病”也好了,不过,袁世凯虽然得到了退位圣旨,可没几年,他却又做起了“皇帝梦”,但他只做了83天的皇帝,就被赶下了台。后来他的结局也是凄惨。

从皇太极开始算起的话,清朝总共统治了276年,有过辉煌,有过失败,但曾经的一切,不复存在。大清朝的这个句号,虽然画得并不完美,但也只能如此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