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在端州任满离任时,他有个手下,希望在走之前,捞一把“大的”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宋仁宗元年,包公升任端州知州。端州就远近闻名的“中国砚都”,有“一方石,一座城”的美玉。包公在端州一呆就是三年,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可期满离任时,他却嘱咐所有属下:“不准从端州带走一块石头。”

端州就是现代的广东省肇庆市。在宋朝时,这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做官。而且,不知什么原因,这里虽然出产上好的砚台,但百姓的日子还是非常贫穷。

亲友们都劝包公不要去端州上任。但包公却认为,为官就应该为百姓做实事,不应当怕吃苦。

就这样,包公告别了亲友,带着书童包兴来到了端州。熟悉民情后,他才知道,端州百姓之所以贫穷,都是官员们搞得鬼。

端州百姓世代以制作砚台为生,官员们就以上贡的名义,强行从百姓手里大量征收砚台,而且征收后随便给几个钱,就了事。因此,百姓一年忙到头,连糊口的钱也赚不出。

其实,那些砚台几乎都没有上贡,官员们都把它们贩卖了,赚了钱鼓了自己的腰包,或者用它们行贿,做自己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包公非常愤怒,痛下决心,颁布规定,整治官场不正之风,严厉惩处贪官污吏。

此外,包公还在端州排沥屯田,挖井除疾,建仓修驿,兴文办学等等。在包公的治理之下,端州从一个荒凉的小城镇逐步成为西江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这种变化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三年任期将满,百姓们依依不舍地送别包公,为表达谢意,他们打算送给包公一方精美的砚台。

不过,百姓们都知道包公为官清廉,不会接受这砚台,就将砚台偷偷塞给了包兴,求包兴务必替主人收下。

包兴推辞不过,又觉得百姓是一片好意,就收下了。

第二天,包公乘着船离开了端州,沿着西江向东行驶,谁知,刚过了羊峡岭,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江面上白浪滔天,大雨如注。

一个大浪打来,船差点翻掉。艄公怕出事故,赶紧将船停在了岸边,抛下铁锚。

包公把所有属下都叫了过来,严肃地说:“俗话说,人不见天见。你们中间有谁做了亏心事,赶紧趁着机会坦白吧!”

一道闪电划过,包公的表情更显严肃,声如洪钟,眉若利剑,宛如天神下凡一般,非常有震慑力。

包兴捧着砚台,第一个站了出来,说到:“羊峡岭的一位老砚工制作了这砚台,代表端州百姓送给您。我觉得这是百姓一片心意,就瞒着您收下了。我现在坦白。”

包公接过砚台,叹口气说到:“包兴,你糊涂啊!我好不容易才把官员们贪污端砚的恶习除掉,怎可自己带着端砚离开?这砚台既然出自羊峡岭,那就把它留在羊峡岭吧。”

说完,包公就把砚台扔到了江中。

说来奇怪,砚台一丢出去,江面的波涛立刻消减了一半,天空中的雷电也停息了。只是乌云还未散去,狂风还是不止。

包公看了看江面,随即对所有人厉声说到:“还有谁?赶紧交代!”

可是半天都没人说话。

包公冷笑一声:“既然没人做亏心事,这江面为何还不平静?看来是上天搞错了。现在摆上香炉案桌,我们大家都对着上天发誓,若做了亏心事未坦白,天打雷劈!好了,我带头发誓!”

说完,包公就跪在地上,大喊誓言。其他属下也纷纷祷告发誓。所有人的表情和声音都很自然,唯独吴文书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发誓的声音也像蚊子哼哼。

包公看出了猫腻,命所有人将行李放在一起,摊开检查。这一查,发现吴文书的银子最多,有一千三百两。

没等包公发问,吴文书就赶紧解释:“这是我的俸禄。我平时节俭,把俸禄都攒下了。”

包公没有理会,转身下达命令:“全船搜查,看有无贪污之物,连东司也不能放过!”

一听“东司”二字,吴文书吓得浑身哆嗦。果然,不一会儿,属下从东司里拽出一根绿绳子,绿绳子下绑着一个油纸包。打开油纸包一看,里面是一块砚台,那砚台,似蓝非蓝,似绿非绿,通体晶莹剔透,一看就非凡物。

包公看了下砚台,询问左右:“这砚台值多少钱?”

所有人都没见识过,也都说不上来。只有艄公是端州人,知道这砚台名叫“雨过天晴”砚,出产于端州的大西洞,是端砚中最名贵的一种,价值无法估计。

艄公正要开口,包公却给他递了个眼神,示意他沉默。

最后,吴文书沉不住气了,走出来说:“大人,这砚台是小人临走前买下的,怕同行人员怀疑来路不正,才藏了起来。这砚台其实不贵,也就值400两银子。求大人理解小人作为文人的爱砚之心。”

包公不紧不慢地问到:“你一年俸禄多少?”

“400两银子。”

“一年400两,在端州三年,也就1200两。你花400两买了这砚台。那么你的行李里为何还有1300两银子呢?多出来的500两,你怎么解释?”

吴文书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包公又问:“你这砚台叫什么名?从哪个店铺买的?”

吴文书当然不敢说这是“雨过天晴”砚,可又不敢乱编名字,店铺的名字他也不敢乱编,因为早晚包公会调查出来。

吴文书跪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一声炸雷响过,他吓得瘫倒在地,哭喊到:“我说,我说,我都说了!”

原来,吴文书虽是文人,却非常贪婪,总是以权谋私。眼看包公就要离任了,他便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大赚一笔。

正巧这时,有两兄弟因为争家产闹纠纷,到包公这里寻求帮助。这两兄弟的家产可不少,有8家砚台厂,理论上说应该一人分4家,但实际上这8家砚台厂的砚台质量不一,想要分的合理很不容易。

其实,包公明察秋毫,完全有能力把兄弟加这家产分明白。可弟弟却起了贪心,提前藏起来几方上好的砚台。哥哥想要告弟弟,但又苦于没证据,有病乱投医,就找到吴文书这里,贿赂了他1200两银子,请他帮忙。弟弟一看,也赶紧送给吴文书一方“雨过天晴”砚,作为封口费。

吴文书两边调和,瞒天过海,财产分完了,他也大赚了一笔。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提前一天,将砚台藏在了船里的东司。

包公听完了吴文书的叙述,厉声说到:“你的罪行等到了开封再审,现在你把这砚台扔到江中!”

吴文书心疼地牙都要咬碎了,一闭眼,将“雨过天晴”砚扔进了西江。

与此同时,雨停了,天晴了,江边一片平静。众人不禁连连称奇。

包公扔砚的事被载入《宋史,包拯传》。简称为“不持一砚归”。

后来在包拯扔端砚的地方,隆出一片陆洲,状如端砚,人们称之为砚洲岛,还在上面建起了包公祠。这座包公祠至今犹存,是著名的西江二十景之一。

至于那天的雷电风雨,据说是包公对吴文书的行动早有觉察,借着天气的威力审理案件。不过,为什么那天会恰好有风雨呢?或许真的吉人自有天相,像包公这样的清官,连老天也会高看一眼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