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德明:这爱,你懂吗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这爱,你懂吗

□ 于德明

提起这种爱,我总会想到“纯真”二字。虽然在功利思想的驱赶下,纯真已经逐渐成为遥远的风景,在我们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甚至经常被人们所遗忘,但谈论这种爱,纯真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行的主题。何也?因为教育之爱就是纯真的爱。

1、这爱是纯洁的情怀

    说起情怀,总是和功利无关。就像阳光之于万物那样,教育之爱是一种纯洁无私的情怀,她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也没有利己目的,只是为了倾心,为了信仰而爱。她不会因为孩子成绩的优劣、长相的俊丑、个头的高矮、习惯的好坏、家庭的贫富或者家长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她也不会因为民族、性别、信仰、地域、国度等不同而有所改变。面对受教育者,她既不会因为“优生”表现乖巧、成绩优异,能为自己带来荣誉而多爱一分、深爱一度,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差生”浑身毛病、问题一篓子而对他们放任自流、视为异类排斥。因为那样的做法烙印着“功利的色彩”,充斥着私欲的铜臭味,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种有偿的“投资”而已,以求获得回报的一种自私之举,根本不是爱。洋溢着教育之爱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对待教育往往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虔诚和敬畏。教育之爱,应该是无私无欲的、是博爱纯洁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

2、这爱是纯正的情感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之爱是一种纯正的情感。她主要产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与血缘无关、和恩怨无关,如同友谊一样,没有任何杂质,是人类社会中尤为珍贵的一种情缘。这种情感并不依附于任何的物质,而是教师和孩子之间因为心理的接纳和心灵的碰撞而萌生的一种情缘,一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亲昵感,一种没有血缘却血浓于水的缘分。她不计较付出有没有回报,也不在乎得失几何,更不去想这样是否划算。她只是像大地之于小草一样,因为喜欢,因为爱着,所以心甘情愿地倾尽所有,即便是血汗,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3、这爱是纯粹的智慧

  如同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那样,它朴实无华、素面朝天,从来都不需要装饰或修饰。所以,她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做事,遵循自然之道育人。她经常变成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化身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去召唤另一个灵魂。她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和时间,给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的生命能够自由舒展和自主绽放。她时常走在孩子的后边,或坐在路边做鼓掌的人。放手是她的嗜好,信任是她的独门绝技。不管孩子遇到什么情况——得与失或成与败,她都能放眼未来,以智慧的目光去打量眼前的事情,并积极创设机会,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潜能和热情,让生命个体得以健康、自由生长。当孩子遇到委屈时,她不会火上浇油,而是作为一名鼓励者,抚慰她心灵上的伤害;当孩子有了成绩时,她不会讽刺挖苦,而努力当一名激励者,鼓舞孩子向前更进一步;当孩子成功时,她不会视而不见,而是化身一名喝彩者,为她的精彩表现而鼓掌喝彩。如果孩子是庄稼,那么她就做“农夫”,只做些除草、松土、施肥、浇水、打虫的事情,绝不会揠苗助长或包办代替。因为纯粹的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最大的智慧。

  有人说,真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一切只是为了爱而爱。教育之爱就是这样一种纯真而无私的爱!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谢谢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