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德明:词语读写小变脸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词语读写小变脸

□ 于德明  

 教学中,对于词语的处理是需要艺术的,但实际上很多教师面对词语,也只是机械地读一读,写一写而已。这样的处理只能算是做做表面文章,根本不能算做是教学,因为浮于表面的做法根本不能让词语扎根于学生的心底。扎根尚且不能,至于开花结果更不敢妄想了。怎样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呢?只需在词语处理的方式上稍作变脸,那么便都能让词语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为学生语言仓库中的一颗种子。

1、分类读写

 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有很多,但只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在教学时,完全可以依据词语表达或内容的异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来处理。这样既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感性的认识,又能把词语的教学同文本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的时候,一位教师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先出示三组词语

 1)偏僻遥远   荒郊野外  断崖;

 2)嘲笑  不屑  讥讽   鄙夷   头脑长瘤;

 3)一模一样   洁白的颜色  秀挺的风姿

 让学生自由读,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些词语是按照不同的类别来排列的:第一组是描写环境的词语,直指百合生长的恶劣环境;第二组的都是贬义词,直指杂草对百合的嘲讽;第三组则是描述百合的词语,潜在地表现了百合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这样,不仅有效地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潜在地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印象,为学习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2、情感读写

 词语是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每一句话都是由很多这样的语言单位所组成的。因此文本中的词语没有那个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意象或意蕴,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总和文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读者读写这些词语时,不仅是在感知这些词语,其实也是通过这些词语的情感色彩在感知着课文的内容。所以顺着词语的情感丝线漫溯,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触摸到文本的内涵。

 闫学老师在教学《燕子专列》时,做了这样的设计:

 1、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对燕子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用笔画下来。学生交流后出示“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等词语。

 2、当我们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为燕子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些词语写下来,慢慢地写,认真地写。

 3、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气温发生怎样的变化叫“骤降”?小燕子要飞行多远的距离才叫“长途跋涉”呢?

 4、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再读,再来感受当时危急的情景。

 这样的设计,妙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词语的情感色彩在语言学习中的特殊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触动学习者的心灵,而且通过词语的情感色彩,依据文本内容把它们不经意地连缀在一起,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了文本的意蕴或内容,课伊始,便把词语以文本情感种子的方式根植到学生的内心中去了。

3、扩词读写

 汉语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意蕴很深厚。作为构成汉语的基本单位——词语,常常能够诱发我们丰富的想象,使我们在面对一个词语时,常常产生画面感或声韵感,从而产生美的享受。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词语教学的内涵更加广泛。

 如在教学“春色满园”一词时,如果仅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春色满园的话,那么这只能说是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的行为。怎么才能让词语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呢?这就需要激发学生对词语的想象或联想,如扩写词语——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春色满园”的景色。这样的环节,其实首先是为词语教学走向生活实际搭建了桥梁,拉起了纽带,使词语教学具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其次通过学生的丰富想象,在描绘“杏花开得火红火红的,好像燃烧的火焰,地上的小草碧绿碧绿的,如同为地面铺上一层美丽的绿毯”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体味到词语的魅力。同时有词语的表达,春色满园的景象自然展现在学生面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自在其中。这样,对于这一词语的理解也就可闻可感,可触可摸了。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这样做,如教学“饱经风霜”一词时,他会让学生说说“饱经风霜”的车夫是什么样子的。在想象中和描述中,学生自然就会组合出或想象到“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面黄肌瘦的脸上,一双呆滞的眼睛充满了血丝。皱纹好像松树皮布满了脸膛”的车夫形象来,这样词语的教学不仅深刻形象,而且血肉丰满。

4、表演读写

 小学生活泼好动,最喜欢表演。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孩子,他们尤其喜欢表现自己或表演。每每遇到表演或操作的事情,他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抓住儿童的这一点组织词语教学,必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毛立业老师在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这样处理词语:

啄肉   威胁  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夹住   相持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在学生自由练读后,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左边一列,学生读右边一列,并且允许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于是就有了老师(伸长手臂,手指呈尖嘴状,语气狠狠地)读“啄肉”和学生(双手合起,做“夹”的动作,大声地)读“夹住” 的情境……,这样的处理方式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词语朗读,以表演或讲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让课堂教学趣味横生,精彩绝伦,而且也让学生在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的过程中,还原了词语的本色,使每个词语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张力。无疑,这样的词语教学既深受学生的欢迎,使他们对于词语的识记久远不忘,又凸显了词语的本真面目,展示了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多动一动脑,变换一下词语教学的形式,敢于在守旧中有所创新,那么一定能够让词语教学的园地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谢谢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