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变班为“家”吗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变班为“家”

□  于德明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让愚人至今难忘——“孩子回到自己的家,还需要这样拘谨、报告吗?”

由此,愚人想到了班级管理。教室是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把教室变成学生的“家”,通过“家”的影响来教育他们,这岂不也是管理的一种智慧?

基于这样的憧憬,愚人开始着手营造“家”的氛围。首先,号召学生走进教室时,要互相打招呼,师生互相问好。

开始,学生由于有些拘束放不开,愚人就采取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慢慢的,学生们变得胆大起来,能够落落大方地互相问好,彬彬有礼地和老师道别。

接着,愚人又从教室环境方面营建“家”的氛围。发动学生,创办以“家”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如,后墙黑板上,是主题为“和为贵”的家文化板报——学生们自创的“家之歌”歌词、居“家”小贴士、治“家”格言等;窗户上,是居家味十足的窗花或贴纸;就连班级也被学生们拟名——“心灵小窝”。

愚人还购买了药棉、酒精、创可贴等药品,放在教室里,以备不时之需。班会课主题,也经常与“家”有关。如,“我爱我家”、“家庭表彰会”、“家庭建设我来说”等等。

时时处处,以“家”文化和思想来影响全体“家庭成员”。此外,大扫除、各种活动,愚人也会和学生们一起参与……

这事对学生影响很大。以至学生们毕业多年再相遇时,还会跟愚人说起当年自己待过的那个“家”。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脸上都会洋溢着特别幸福、特别美妙的表情!

变班为“家“,感觉挺好的!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