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生物组学研究 |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特刊征稿

 菌心说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Image

特刊主题:Microbiome Research for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10月31日

投稿链接:

https://mc./els

Image

特刊简介

微生物组学 (Microbiome) 是研究微生物群落及其“活性舞台” (Theatre of Activity) 的一个新兴领域。在21世纪的过去二十年中,各种宏组学方法(如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被广泛应用在微生物组的研究中,这其中即包括天然的(如土壤、海洋和空气)微生物组,也包括人为的(如人类肠道和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组。随着这些新兴方法应用的急剧增加,亟需把这些有趣的微生物组学知识转变成前沿的工程技术,以推动生命科学以及各个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微生物组对于维护地球环境、生物经济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期特刊旨在鼓励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生物技术、临床等领域研究者提出创新思维和/或发展策略框架、方法工具和解决方案,推动微生物组学知识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前沿研究,以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

1. 面向下一代生物经济(Next-Generation Bioeconomy)的微生物组研究。

微生物组工程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解决工业生物技术、健康与医疗、食品与农业、以及环境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难题,此次特刊将重点关注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如何帮助应对广泛的社会挑战,主要课题包括但不限于:

  • 微生物间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其他因素;

  • 微生物群落动力学及构建机制;

  • 微生物群落分析和改造的新方法探索。

2. 面向合成微生物组的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主要课题包括但不限于:

  • 如何构建一个可控且稳定的微生物互作网络;

  • 如何表征及控制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 如何开发与应用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的方法思路设计功能菌群。

3. 面向促进宿主健康的微生物组研究。微生物菌群对宿主健康有很大影响,例如可以缓解肠胃症状,预防疾病,增强免疫系统和促进幸福感与福祉。此特刊将重点关注对微生物组的功能表征及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组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以及新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Microbiome Engineering, Microbiome Assembly, Microbiome Function, Meta-omic Approache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Synthetic Biology, Human Health, Next-Generation Bioeconomy

客座编辑

鞠峰 研究员

西湖大学,工学院环境微生物组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Email: jufeng@westlake.edu.cn

翟齐啸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Email: zhaiqixiao@sina.com

罗刚 教授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Email: gangl@fudan.edu.cn

唐鸿志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tanghongzhi@sjtu.edu.cn

戴磊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

Email: lei.dai@siat.ac.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