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茶之:旧社会当铺众生相

 坏人彭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来自端木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时日艰难,越来越多的人把日常物品送往当铺,靠一点当金勉强维持生计。嗅觉灵敏的投机者很快瞧出其中的商机,花点钱将那些当票收过来,让它们与物主永远脱离关系,然后转手高价出售,便可大赚一笔。

于是,上至首饰店、金器铺,下至旧货场、纸烟摊,甚至包括普通居民,纷纷挂出“代客赎当”的招牌。据当时记者统计:整个上海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这类商行竟达5800多家。究其原因,物主将物品送往当铺往往当不到多少钱,俗称“值十当五”,也就是价值10元的物品只能当到5元,除去手续费,到手只有3元甚至更低;而一旦过了期限又无力赎回,那物品就归当铺所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情愿出售当票以减少损失;而另一些人,从“代客赎当”者手中买得当票后,再从当铺赎出想要的物品,虽旧了些,却比新货便宜很多,何乐而不为呢?

在《上海众生相》一书中记载,有一名记者从某“代客赎当”者手中买了一张手表的当票,票面上写的是“双骑马15钻长方形手表”,当金12块大洋,当票售价10块大洋。经过讨价还价,当票降为8块大洋成交,也就是说记者只需花20块大洋,就能买到市价50或者60块钱的手表,实在合算。

记者交款后,兴冲冲地拿着当票去找票面上标明的那家当铺。费了好大一番周折,记者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弄堂里找到了那家当铺。当铺门口的水泥路面破损不堪,周围睡满了乞丐,所谓“当铺”看起来也是由普通住家改造而成的,只在紧闭的门上漆了个黑色的“當”字。

记者叩开大门,里面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伙计,睡眼惺忪地伸了个懒腰,冷冷地问:“什么事?”记者好声好气地说:“我赎当啊。”伙计翻着白眼将他领到柜台前,然后噼里啪啦地拨了一阵算盘,抬起头说:“利息3块大洋,存寄费1块大洋”。

记者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物主拿了12块大洋的当金,仅仅过了5个月,竟要多出4块大洋。但事已至此,他只好一并捧上16块大洋。伙计在里屋里足足磨蹭了一刻钟,才拿出一块手表。记者一看,表壳已生了不少黄锈,表面的玻璃还有裂纹,表带也几乎快断了。记者生气地与伙计交涉,伙计板着脸呵斥道:“我们绝不会弄错物品,都怪你自己没有保存好。”

记者只好自认倒霉,默默安慰自己:哎,虽然丑了点,但只要内部零件完好,用起来也是一样的。他把手表拿到耳边一听,一点声响也没,拨动发条也不管用。伙计却早已不耐烦了,叫道:“出去修吧别挡着柜台。”

回去的路上,记者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打开表壳,结果里面的小螺丝、小齿轮、小铜块翻了一地,很多零件嵌入路缝,再难拾起。记者的24块大洋就这样打了水漂。

后来记者才了解到,这些出售当票的“商行”往往与当铺串通起来,专门拿破损的物品来坑钱。更有甚者,还有人印了很多假当票到处出售,为钱所困的受骗者不计其数。

彼时上海滩深陷泥沼,民众除了遭受日寇、汉奸的欺凌还要时刻提防无孔不入的骗子,生存之艰难、生活之困苦可见一斑呐。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