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很重要,但是你为什么读不下去,用不上?

 赢rjtyhxzflwzs 2022-09-27 发布于内蒙古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这是查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想拥有聪慧过人的头脑,并不是单纯靠天赋,尽管有些人确实天生聪明,更重要的是要读书、思考和写作。

这句话,我曾经在很多不同书和文章看到过。很多知识IP大V也都在不同场景中,分别提到过多次。

比如混沌学园,比如长江商学院MBA,比如模型树发明人兰陵王,比如成甲等等。

说明他们都从阅读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懂的查理·芒格这句话的真是内涵。

我们每个人自己所拥有的经历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书,去获取他人的生命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读书的过程就是跟前辈、高人、大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一本书汇集了作者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思考和人生经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很轻松的了解和学习到很多我们生命中没有的东西。

从而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我们自己的认知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

那具体应该怎么正确有效的读书,才能获得作者的那种人生体验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卡片。

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一本书,经常会出现看不懂,看不下去,用不上的情况出现,为什么?

因为用了错误的读书指标和缺乏生活的体验。

第一,读书只考虑数量,不关心质量。

很多人经常推荐一年读100本、200本书,说实话,真的看得完吗,就算看得完,又能记得住多少,用得上多少呢?

这就是很典型的读书用错了指标,以数量取胜,而不是质量。

想像一下,你读一本书用4-5个小时,这时候你拿来实践的时间可能仅有1个小时,甚至更短,所以心里萌生一个想法,算了,再翻开另外一本书吧。

从此,进入了一个不断追求数量的无效循环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出现读的越多越焦虑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你一直在关注读书的数量,而对质量不想去面对。

同样的,如果你读一本书4-5个小时,然后再花4-5个小时去实践书中学到的东西,那效果是不是好过读两本书,而没有任何行动呢?

虽然数量少了,但是质量高了。

第二,缺乏生活体验。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7月份跟着共读会读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虽然书是好书,但是可能我自己缺乏相关体会和体验,对书中的很多观点和说法理解不深刻不透彻,导致写卡迟迟找不到感觉和节奏,以至于整个7月份都处在一种写卡焦虑中。

当你对一件事或者知识点没有任何感受的时候,是无法进行深入思考的。

以前经常会看各种公众号文章,里面会提到很多干货类的技能观点,看的时候感觉挺有意思,但是看过之后,也就没然后了。

是忘了吗,有时候并不是,让我叙述可能还能记得。但是就是找不到自己相关经历和经验,所以也无法对这个干货技能和方法产生最够多的信任感和触动感。

比如我自己因为这段时间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各种原因,读书写作的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所以就一直在找相关时间管理的书籍和文章学习。

虽然在看的过程中,感觉说的挺在理,有道理,但是因为之前没有在这个技能或者方法上做过尝试,而无法对我产生更大的触动,缺少一种信任感,也间接导致自己总是无法开始。

综合以上两点来看,过于注重数量,缺乏生活体验,确实是对一本书读不懂或者读不下去,或者读的时候感觉有意思,但是读完没有很深的触动感的很重要的原因。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如何行动呢,不妨列一个行动清单:

第一,不要随便拿到一本书就漫无目的的翻来翻去。不看则已,看就写卡,用行动来抵御焦虑。

第二,不要过分关注别人的书单。别人的书单是别人在自己的“心里词典”下的呈现,人家看了可能提效30%以上,而如果不属于自己的课题,不属于自己的需求,那读完提效可能不足5%,时间久了,对于自信心也是一个打击。

第三,认真读懂弄透一本书。先读懂读透一本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适当延伸进行主题阅读,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有限的精力去搞无意义的事情。

第四,关注当下自我需求。古典老师曾经提出过一个阅读效益公式:阅读效益=阅读速度X提效率X复用频次。

一本书的阅读速度取决于你对这个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即你的“心里词典”关于这个内容的多少。

提效率就是你读这本书对你自身的问题相关度有多大,如果对你当下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很少,那么这本书就不是你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复用频次就是你学到这个书中的知识点,将来可能会用到的概率和频率有多大,频率越高,概率越大,那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和价值也越大。

通过这三点即可选出和思考出要读的书,对自己当下的价值有多大。

第五,每天用flomo或者Effie记录自己的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观察生活去丰富自己的阅历和体验。字数不用多,简单几句话都行,关键是要坚持记录。只有坚持记录才可以产生复利效应,才能让自己拥有敏锐的、可以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

第五,时刻记录碎片化信息带给自己的思考。

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碎片化信息,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不管是新闻还是片段,都去刻意关注对自己的感受和触动,学习从中提炼观点,写成卡片。可以参考成甲老师的“不读书法”,即看到一个触动自己的内容,马上停下来思考深入分析。

尽管这个过程会比较困难,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难也不能逃避,就要鼓起勇气趟过去,才有可能给自己信心。

写在最后:

曾国藩说过,读书就像攻城略地。

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目的和需求,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能从阅读中真正获得成长。

当你能在努力、用心、坚持这三个阅读方向都做到70分的时候,比在单个方向做到满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努力地、用心地、坚持地去按照自己的需求读书写作,每天都去看到自己的进步,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