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长富引领新风尚(26-30章)

 青羊老叟图书馆 2022-09-27 发布于山西

第二十六章   把幻想丢掉 将抗旱到底

 

羊井底大队1965年大旱,由于民兵积极抗旱夺得了大丰收,可是老天就是在与人为难,1966年又是连续大旱,怎么办?在民兵中思想认识不一致。为了统一思想,树立连续抗大旱的决心和信心。武侯梨217日上午和民兵营干部共同商量,认为要想今年获得大丰收,必须有抗大旱的实际行动。要有抗大旱的行动,就得先有抗大旱的思想,要将抗大旱的思想在民兵的头脑中扎根,就必须通过讨论达到统一。于是决定晚上召开民兵排长以上干部会议,让大家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最后达到统一。

晚上民兵干部全部到齐。首先摘要学习了毛主席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愚公移山》三篇文章和雷锋、焦裕禄、王传合、王长富同志的英雄事迹。由副支书、民兵营教导员刘富有主持,他说:“今天晚上请大家来,就是让大家提提意见,根据当前连续大旱的实际情况,我们民兵应当怎么办?”接着就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开始,就有人说:“只有不说理的人,哪有不说理的天?天还能真个不下雨?”

“该是好年景,不抗也是好年景,该是孬年景,再抗也搭工。”

民兵营副营长刘东林听到这些意见就站起来说:“这话可说的太差劲。咱们已经吃了靠老天爷吃饭的亏,可不能再吃了。去年下种时,咱这里就旱了,有人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可是到了五月十三,天还是一丝云彩也没有;又有人说,五月旱不算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后来倒是下了一个小时,但下的是干巴巴的楞楞蛋,野外是白花花的一片,足有三寸厚。地里的庄稼都打成了马鞭,有的地里一颗苗也没了;这时又有人说,秋庄稼不行了,小麦保险能种好,八月还能不下雨?盼来盼去,十月、十一月、腊月都过去了,也没有下;有的说干冬湿年,过春节一定要下,谁知初一起来,地还是干蹦蹦的;有的希望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升哩。哼!现在是二十五都过去好几天了,连个雪毛也没有见到。我看咱可不能再有这种幻想了。”

营长武根明接着说:“靠天吃饭这是一种懦夫思想、懒汉思想、右倾思想。有这种思想的人就是机会主义者,和革命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大家可以想想,去年要是听上这些人不抗旱,能达到亩产660斤吗?丰产就是与天奋斗的结果。”

民兵排长武连成说:“对!咱们必须丢掉幻想坚决抗旱。”

突然一个排长说:“不过,小旱小灾倒可以抗抗,要是大旱大灾抗也只是个抗呀!谁能替天下雨?”

“你还没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哩!”武德有说。“我看今年大旱咱们必须大抗,咱大队就尝到了大抗的甜头、小抗的苦头。就说去年吧,七队社员听党的话,是大抗。春季地整得平平展展,土细如面,又学习了大寨的三深经验;平时又将20道洪水灌溉渠都沟通了,几十眼旱井都修好了水道和澄混池,下冰雹那天,我们有的往家跑,七队的党员、民兵在刘发祥的带领下跑到地里把洪水全部拨在田间和井里。事后又迅速地抢救了被楞楞蛋打坏的庄稼,结果秋收时,亩产760斤。可是有的队,同样的条件,只因为没有七队干劲足,每亩只有500斤产量。”

原根丑说:“我看旱灾也和美帝国主义一样,是只纸老虎,看起来怪可怕的,其实戳破它的真正面目,它就乖乖地听话了。咱们-----

没等他说完,刘桂成就接上了:“咱们羊井底的民兵一定要扛起抗旱到底的大旗。”

副营长刘才元说:“有几个老年人这样议论:要是仨头俩月的旱,还可以抗,要真的半年一年的旱起来,不下雨可就真的支不住劲了。当时我听了很恼火,可是批评也拿不出道理来。”牛海棠说:“这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焦裕禄同志身患重病还在领导兰考人民大战三害哩!他不战胜三害死不瞑目,在临死的时候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战三害情况。听起来还叫人心痛哩。就说王长富吧!就在咱跟前,他时时处处都想的是集体,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全大队的农业生产,把干旱这一害抗倒呢?”

“对!”与会人员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一定要向焦裕禄、王长富学习,听毛主席的话,坚决抗旱到底。”

副支书武张有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当前我们最迫切的任务是抗旱保麦,县委根据省委的指示要求我们把好小麦返青关,因为小麦是吃到嘴边的粮食了。小麦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员今年的抗旱情绪。”

全国劳模、羊井底公社主任、大队长武侯梨说:“我看是这样,这几天打井的兵力还要加强,争取早出水、多出水。我们民兵白天全部去镇压小麦,黑夜用小平车到北皇(离羊井底10华里)拉水浇麦(白天牲口拉水)。”他的讲话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都说“我们明天夜里就干!”

18日下午羊井底公社党委书记王己丑刚刚向地、县工作组、公社干部和大队支部书记传达了省委关于抗旱保麦的紧急电话会议精神,并组织大家积极带头到北皇拉水时,县委书记李振华就来到了羊井底。行李还没有放下,就问:“你们怎样抗旱保麦?”

王己丑回答说:“一方面继续打井、镇压,一方面组织民兵到北皇拉水浇麦。”

“干部怎样安排?”

“我们全部出动,走上抗旱第一线,现在就去拉水!”

“好!应该这样!我也去当一个拉夫!”李振华一边说着,就抢先驾起了拉水平车的车辕。

“你从县城刚来,今天歇歇,明天再去吧!”王己丑说。

“明天拉的不是今天的水!”李振华没等他人回话,说着就架起着平车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他们十来个人,一共拉着6辆平车,担着三副水桶,就往北皇出发了。

当地、县工作组和公社干部拉着水回到半路上时,羊井底民兵营、吾乐民兵连近100人也拉着平车、担着水桶走在通往北皇的路上,有说有笑,情绪饱满,劲头十足。

公社党委书记王己丑见面就问:“我还没有向你们动员哩,谁组织你们来拉水的?”

“你们的行动就是动员!本来我们早就有这个计划,今天看见你们拉水来了,我们民兵还能落后吗?”吾乐民兵连连长王志林回答说。

小麦全部得到了镇压,一连拉了三天水,将全公社所有小麦全部浇了一遍。

诗云:连年大旱考验人,民兵英雄不怯阵。丢掉幻想不松劲,抗旱保麦振精神。白天镇压小麦地,晚上拉水北皇村。干部带头不怕苦,为夺丰收付艰辛。

 

 

第二十七章   学习好榜样 积雪解旱情

 

1966220日夜里,突然下起雪来。羊井底公社吾乐大队的干部群众的心简直乐开了花。个个恨不得等到天明起来积雪保麦、保墒。21日雪越下越大,在这里蹲点的常长平、张增彦、闫孟奎和大队干部正在商量怎样发动民兵大搞积雪,做到点雪归田,还没有来得及广播通知,早就有成群结队的民兵投入到积雪活动中了。蹲点干部和广大民兵一道参加了这场战斗。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但大家保麦、保墒心切,根本不管这些。开始几十人,百十人,----越来越多,到8点时分,已有四五百人,院里的雪积起来了,街上的雪积起来了,场里的雪积起来了。------这时民兵连长王志林和共青团支书赵石义一商量,大喊起来:“青年民兵同志们,好样的跟我们到公路上去积雪!”声音未落全体青年民兵都迅速跑到公路上,他们去时已是下午4点钟,天气越来越冷,他们确是热气腾腾。天黄昏了,他们也已把三里半路上的雪给积贮了。这时北风刮得叫人站不稳脚。然而,他们却没有一点要回去的意思,民兵王天发说:“干!咱们把这五里路上的雪全部积起来再回家!”王米虫说:“对!我们就是要向雷锋、王长富和焦裕禄同志学习,为革命种田不能怕苦怕累。我们要把雪全部积在地里,咱们多积一点雪,就能多打一点粮,就对备战备荒为人民多出一把力。”这一天,直到把五里路上的雪全部积完才回家。第二天,他们又以战斗的姿态将河沟里、山边的雪全部运到了地里,仅两天就积雪4万担。这期间,羊井底公社全体民兵都以吾乐民兵连为榜样,参加这场积雪保麦、保墒活动中。在这次活动中共计积雪50万担。这样利用这一场喜雪,大大缓解了旱情。

诗云:一场喜雪突降临,民兵积储打头阵。学习长富好榜样,传承雷锋贵精神。村中冒寒至午后,路上顶风越黄昏。缓解旱情保丰收,备战备荒为人民。

 

第二十八章  烈士坟扫墓 坟前头听课

 

1966年清明节前,公社武装部、团委会利用扫墓机会对青少年、民兵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战备教育,就和王长富商量,在清明节前组织民兵、青年、学生一起去石梯沟为烈士扫墓。

他们一伙到达石梯沟烈士墓前,以悲痛的心情,给墓上加了厚厚一层新土;修剪了挺立在墓前的松柏和杨柳,栽上了幼松幼柏,浇上了水,刷上了石灰,垒起了石人。松柏战胜了一冬的严寒,又经过修剪,显得更绿更俊了;杨柳正在吐絮,野花含苞待放。他们把花圈端端正正地摆在墓前,青年民兵和“红领巾”们把墓前围了个严严实实。王长富垒完最后一块石头走过来说:“今年来烈士墓前扫墓的人比往年增加了好几倍,可见烈士们的精神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孩子们,你们可知道这里埋的是谁吗?”

“革命烈士!”异口同声地回答。

“谁知道他们死的来历?”青年和“红领巾”们都哑口无声。

“我们都想听听烈士壮烈牺牲的故事哩!”民兵排长、王长富女儿王秋爱说。

“他们都不是咱本地人,为了革命,为了消灭日本鬼子,消灭一切反动派,使咱们穷苦老百姓彻底解放,都过上好日子,离开了可爱的家乡,来到了咱这里,他们作战英勇坚强,不怕死,在那次保护咱老百姓安全的战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英勇地牺牲了。------

“他们叫什么名字?”

“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牺牲后,我掩埋他们时,见在左臂上都带着'八路军’臂章。”

听着,大家都低下了头。

“咱们的老百姓都是他们救下来的吗?”一个“红领巾”问。

“对!还有咱村的武委会主任王全发、民兵指导员王保则和八个民兵,也都是在那次战斗中牺牲的。”

民兵连长王志林说:“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得不容易呀!这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果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过去的苦,不能忘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红领巾”们也表示说:“爷爷!今天你讲的故事我们永远忘不了!

“咱们以后每年清明都要来给先烈们扫墓!”

“以后爷爷来不了了,我们也要来!”

王长富用手抚摸着一个个孩子的头说:“好孩子,你们老了,还要带上下一代来这里,咱们子子孙孙都不能忘了根本,我们要懂得幸福生活来的不容易,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有阶级分析的观念,要看到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还存在,还在时时刻刻想着侵略压迫我们全世界的穷苦百姓。”

王秋爱说:“我们天天学习形势,总感到美帝还在越南哩!离咱们这里远着哩,根本打不到咱们这里来。咱们村上坏人的破坏活动,我总以为是他们思想落后,没有认识了这是阶级斗争的表现。过去练武没有敌情观念,所以练也没有决心,没有劲头。由于我的左眼不会闭,就感到自己天生不是个打枪的料,就不愿再练了。帝国主义企图在我们第三代、第四代出修正主义,而我们正是懂不得阶级斗争。想起来,这是多么危险呀!我今后一定要听爸爸的话,不忘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不忘阶级斗争,带领民兵积极练武,时时刻刻准备打击来犯的阶级敌人,解放全世界的阶级兄弟姐妹们。”

诗云:烈士墓前祭扫墓,传统教育不能误。日寇侵略罪孽重,八路抗敌功勋殊。牺牲流血为百姓,吃苦耐劳酬民族。幸福生活来非易,千秋万代铭心骨。

 

 

第二十九章    不忘阶级苦 坚决跟党走

 

1966年从开春开始,羊井底公社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贫下中农、民兵、青少年按照上级贫协组织的指示精神,开展了群众性的忆苦思甜教育,各个大队利用晚上时间,一边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边进行忆苦思甜。王长富、武侯梨等很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在忆苦会上痛哭流涕,诉说自己和家人在旧社会所受的苦难,特别是日寇侵略中国,执行三光政策,使中国人民家破人亡的滔天罪行,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罪恶,地主老财对穷人的压迫和剥削的铁的事实,使广大人民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树立了一心一意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国歌》和《不忘阶级苦》的歌曲家喻户晓,人人都会唱。在每次忆苦思甜大会上都要高唱这两首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做成新的长城...... ”“ 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 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 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 地主逼他做长工,累得他吐血浆, 瘦得皮包骨,病得脸发黄, 地主逼债、地主逼债好像那活阎王, 可怜我的爹爹,把命丧...... 不忘那一年,北风刺骨凉, 地主闯进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帮, 说我们欠他的债,又说欠他的粮, 强盗狠心,强盗狠心抢走了我的娘, 可怜我这孤儿,漂流四方。 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 走投无路入虎口,给地主去放牛, 半夜就起身,回来落日头, 地主鞭子,地主鞭子抽得我鲜血流, 可怜我这放牛娃,向谁呼救。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闹革命、永远跟党闹革命, 不忘阶级苦啊,牢记血泪仇, 不忘阶级苦啊,牢记血泪仇。”把这两首歌曲唱完之后,都激起了与会人员阶级仇恨的气氛,然后就是一个个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登台控诉。大家的控诉内容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控诉中间和控诉后,人们气愤填膺,振臂高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共产党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坚决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

在忆苦思甜中间,重吃“忆苦饭”是必须的。在会场外边支起大锅,用糠和野菜做成稀饭,每个人都要喝,开始好多年轻人喝不下去,但是他们的长辈一口气喝好几碗,在忆苦思甜大会上通过忆苦思甜,年轻人想到旧社会的父老就连这糠菜饭也喝不上,真感到自己生活在福窝中为了体会旧社会的苦,年轻人也能一连喝好几碗了。

公社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一样。党委书记王己丑、王长富端起碗来一连喝了三碗,常长平、牛玉山、牛双景、原忠孝等同志也以书记和王长富为榜样,一连喝了三大碗。大家说我们的父兄都是在旧社会吃过大苦的人,为了后一代的幸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我们一定要体验老一辈的苦,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一致表示一定要在工作岗位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做对不起先烈、对不起父老、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

通过忆苦思甜,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各级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只要是党的一声令下,都能闻风而动,样样工作都干得得心应手,都能顺利完成。公社从上而下团结一致,一鼓作气,出现了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政治局面。

诗云:阶级教育再引深,忆苦思甜聚民心。实实在在树理想,真真诚诚洗灵魂。一行一动谋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上下团结一股劲,奋力拼搏立功勋。

 

 

 

第三十章  点亮一盏灯  满屋放光明

 

在学习王长富、当好新愚公过程中,羊井底党委把变后进为先进的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这也是他们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是“点亮一盏灯,满屋放光明”。他们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要求基层干部和党团员都要学会和运用这个方法,这是他们以王长富为榜样、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深入开展起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条经验。

南掌民兵连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中,开始只是在干部和党团员层面上,广大民兵都没有动起来。在南掌大队蹲点的同志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在党团员、干部会议上说:我们党团员和干部都开了一个好头,这是很好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在广大民兵和青年中抓好典型、样板,特别是从后进面中打开突破口,变后进为先进,这样就可以带动一大片,使后进局面很快改变面貌。

一个叫闫巧则的小民兵的转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64年,闫巧则小学毕业后,由于父亲生病,母亲年迈,上无兄下无弟,无人照料家务,就不再上学了。只有16岁,没有社会知识,虽然参加民兵组织了,但很少参加民兵学习、训练和活动,一些落后群众却经常和她在一起,就沾染上了旧思想。民兵连通知她参加民兵活动,她就说:现在解放了,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就是了,整天起来搞那些干什么?就是有帝国主义来了吧,前面有解放军,后面有公安民警,还用得着咱?就是搞民兵,有男民兵就行了,我一个女孩子家,能顶什么用?她想只要在家里学上一手好营生,几年后找上一个称心如意的男人,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就什么都好了。

1965年在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雷锋、学习王长富活动中,党支部、民兵连要闫爱莲帮助她。闫爱莲要她买一本毛主席著作,她就说,没有钱,买不起。第二天闫爱莲就将自己的一本老三篇和一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送去,说,巧则姐,咱俩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谁也知道谁。我过去也和你一样,想的狭窄,可是学了毛主席著作后,就明白了很多道理,毛主席说的话都是咱贫下中农心里的话,你要认真地读读,好好琢磨琢磨。巧则心想人家这样关心自己,还送来了书,就只好学学了,看看毛主席到底说了些啥。这样就翻开了毛主席《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看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就念起来。她母亲正在院子里听到她在说话,就问,巧则,你在和谁说话呀?巧则就说,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呀!他娘听说是毛主席说的话,眼里充满了热泪说,孩子呀!毛主席可是咱的救命恩人呀!------就说不下去了,巧则也掉下了眼泪,她娘告诉她,姥姥家原来住在南洼,因为家穷,姥爷给地主扛长工,活活累死了,剩下姥姥和母亲姐弟四人到处讨饭,将大姨也卖掉了,母亲当了童养媳,两个舅舅一个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活活折磨死了,一个舅舅参加了八路军。娘当了童养媳后,家里也很穷,没几天丈夫也被抓了壮丁,死在外面。母亲从小就开始守寡。直到解放后,才算见了天日,改嫁来到了南掌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她娘讲到这里,新旧社会一对比,巧则才思想醒悟回来。她娘对她说,巧则,可别忘了本呀!不是共产党、毛主席那有咱一家?现在你识几个字,可得好好学习哩!咱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话。后来,闫巧则就把自己辫得草帽辫子卖掉后,买了毛主席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认真地学习起来。由于这次学习是带着感情学,和以前学习就大不一样了。他想起1964年他的父亲病重,队里干部、书记一天来看好几回,父亲死后,村上干部和贫下中农都帮忙,大队帮助买上棺材,工作组的下乡干部和老百姓一起抬着棺材送葬;大队和邻里百姓见她家困难,就都从各方面给以照顾。近年来不断给她家发放救济款------她一直想,想到旧社会欠下她家三条人命的血债,共产党叫她家过上了好日子。心中情感像大海波涛翻滚起来。万物生长靠太阳,毛泽东思想就是咱们贫下中农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从此她真正认真地学开了毛主席著作。她想,毛主席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毛主席把咱贫农看到这样重要,我为什么不跟毛主席干革命呢?她又想,闫爱莲妹妹比我小,还在民兵中样样起带头,当上了妇女主任和民兵指导员,还为我送来毛主席的宝书,时时步步、真心实意地帮助我,这又是为什么?想来想去,人家闫爱莲没有忘了本,而我正是忘了本,对毛主席的书还没有感情。想到这里,她就站在毛主席像前宣誓:毛主席呀!我今后一定不忘本,要好好地读你读书,一定听你老人家的话,向雷锋、王长富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闫巧则在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人的头脑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要占领。思想改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毛泽东思想真正在一个人的心中扎下根,就必须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要勇于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亮出来,要敢于和毛泽东思想见面,要敢于挖头脑里的坏东西,要勇于在灵魂深处刺刀见红。资产阶级思想就像美帝国主义一样时时刻刻想侵略,想占领你的脑海,你若积极地与它斗争,他就占领不了你的脑海。你越斗争的坚决,就能把它彻底消灭,你就成了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了。反过来,你若消极和它斗争,或者不和它斗争,它就很快地占领了你的脑海,使你走向反面。她越学毛主席著作,就越对毛主席加深了感情,一天晚上读了整整一夜里,赶明还写出了一首诗:

毛泽东思想是我心中永不落的红太阳

人把毛著比太阳,我说太阳比不上,

太阳晨来晚就去,毛著日夜都放光。

照到五洲洲震荡,照到四海海起浪,

照得社会向前进,照得奴隶得解放。

革命战士干革命,就靠主席红思想,

我把毛著装心上,一颗红心永向党。

学了毛主席著作后,她就想怎样向雷锋、王长富同志学习,怎样为集体多办些好事。下种结束后,为了积追肥,她就和闫爱莲、闫金枝几个姑娘提出掏厕所。这个移风易俗的举动,群众非常赞赏,很快被公社知道了,就在全公社表扬了她们这种精神。受到表扬后,就高兴的睡不着觉了,感到自己不简单,公社都表扬了,于是在回队掏厕所的时候,就不想再下去了。心想我已经下过厕所好多次了,衣服也弄臭了好几身了,也打响了第一炮,我已经有了功劳,今后只要做个指导,叫没有下过厕所的人下就行了。这样,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不如以前高了。她又读起了毛主席语录:我们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用毛主席这两条语录与她的思想一对照,使她吃了一惊:我不正是犯了骄傲自满的错误了吗?白求恩同志的两个极端,自己达到没有?这时她才感到改造思想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做到经常、彻底、持之以恒。

自从1965年秋季,南掌村的社员就没有水吃了,经常到外面找水,到了1966年春天,旱象更加严重了,地里下不了种,社员吃不上水。这时闫巧则就想:我们家里有民兵的社员困难些吧,到底还能找一些水,可是军烈属、五保户家里缺少人手,怎么办呢?有一次,她正在家里吃饭,五保户张五则老大爷去到她家,进门就说,巧则,你家有水吗?先给我几碗好吗?他这一来,使闫巧则的脸一下子红到脖颈,毛主席的话又在她脑子里响了起来:“我们应当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议程上。”她感到她没有听毛主席的话,没有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任务。当即就从她家水缸里舀了一担水给老人家送到家里。从此以后,他就把军烈属、五保户的吃水问题列入了自己的议事议程,把张五则、李秋英等几户的吃水问题全给包了下来。有时她家没有水吃了,可是几家五保户却没有断了水。每当她端起碗来就想起了毛主席这条语录,也就想起了自己的任务。

去冬无雪,今春无雨,下种时土层干了1尺多,县委号召一春无雨保全苗,一年无雨夺丰收。男民兵组织了抗旱下种突击队,到北皇去担水点种,叫女民兵在地里借墒下种、趁墒点种。闫巧则就觉得党支部偏心眼,看得起男民兵,看不起女民兵,就找党支部书记闫凤林,再三要求要参加突击队,都没有答应。回来就和闫引支、闫爱支、闫爱莲商议:支部不让我们白天去担水,我们就在夜里去担水。大家一致同意她的意见,白天下工后,吃过晚饭,她们就拉着一只能装12担水的大水桶,相跟上到北皇拉水去了。谁知到了12里外的北皇打水时没有辘轳、没有绳,好容易借上。可是在十几丈深的水井里打水还是第一次,又是赤抹黑天,都很担心。当她们打满大水桶准备走时,已经半夜了,才发现水桶口的盖子丢了。这怎么办呢?有的就泄气了。闫巧则找来一个木头格轮,安安太松,大家就都把自己的手帕取出来垫上才把口子塞紧,拉着登了好几个瞪眼坡,赶到了村上时,已经鸡叫了。她们四个女民兵累的没有一丝力气了。打开水桶口子时,发现几个手帕都成了窟窿。但是,因为完成了一件好事,她们一个个都是喜悦的心情。

天明后,党支部书记闫风林知道了她们夜里拉来了水,就叫她们白天休息。闫巧则她们说:如果我们白天休息,还用晚上去拉水?这样书记说服不了她们,就照常上了白天的工。这时社员们都夸奖她们说,咱们的女民兵一个个都是穆桂英、花木兰。

有一天,闫巧则刚从十几里外的地方担来两担水,就连一碗还没有吃哩,听说队里要补种玉米,补种玉米时必须用水兑圊肥,用这样的圊肥点种,才能保证小苗出土,否则就不能出土。这样她就主动把这两担水贡献了出来,兑好圊肥,补种玉米用了。队长感慨地说:“你------”她就说:“为了集体这是应该的。社员们也都夸奖她的这种热爱集体的精神。可是闫巧则心想:如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闫巧则,也就不能为大家出力,为人民服务。

有一次,她到了饲养室,看见牲口在叫唤,给舔草,草不吃,给拌料,料不吃。正准备饮水,发现缸里是空的,就出来问饲养员是怎么回事?饲养员说,一天大牲口只供应一桶水,哪里够它喝呀!闫巧则心想牲口是集体财产,是队里的半个家当,秋耕夏犁全指靠它们哩!这样干旱的天,如果牲口没有水喝,可是一个大问题。不用说牲口死了,就是了也是集体的损失。从此后,在她的议事议程上又加了一项任务—给牲口担水。队长知道后非要给她记工分不可,但是她却不要,说王长富为集体办了那么多好事都不要工分,我这点事算个什么?

又一次,她和20余个民兵到北皇担水给五保户送,男民兵和几个身体强壮的女民兵前面走了,刚刚16岁的小女民兵闫引支身体弱,闫巧则就和她走在后面。还没有走多远,闫引支就把一桶水倾了。这可怎么办?把闫引支气得哭起来。叫她去打水吧,她身小力薄打不起来。闫巧则就一边用毛主席“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话鼓励她,一边返回去重新给她打起水来。一路上,闫引支担不动,闫巧则就往返几次替她担上。感动的闫引支说:巧则姐,你真好!真感谢你呀!可是闫巧则说:毛主席不是说我们的同志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吗?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给军烈属、五保户送水,就更应当这样。说的闫引支笑了。

当她们把水送到五保户李秋英家里时,老大娘感动的流出了眼泪,问是队长派你们去给我担水的吧?闫巧则说,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叫我们去的,是雷锋、王长富同志给我们做的榜样。老大娘一听更感动了,说毛主席真是一心一意为咱老百姓呀!

这年春季,集体地的播种刚一结束,闫巧则她娘就叫巧则去种家里的自留地,可是巧则很习惯地想到军烈属、五保户,就说,娘,咱先给军烈属、五保户种了,再种咱们自己的吧!她娘一听先给军烈属、五保户种,非常高兴地说:去吧!孩子!她和王五金几个民兵给五保户种完才种自己的。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一事当前总是先为别人打算。

一年多来,闫巧则将毛主席的选读甲种本、乙种本都读过几遍了,老三篇和100余条语录背得烂熟,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特别是能够像雷锋、王长富那样,用其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好多后进民兵都赶上来了。南掌民兵连掀起了一个以雷锋、王长富为榜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潮.

大家见闫巧则处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就把她选成了民兵连副连长。

1966年秋前平顺县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闫巧则光荣地参加了,并在会上交流了她从一个不读毛主席的书到以雷锋、王长富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深得与会代表们的赞誉。会上闫巧则思想激动,就又吟了一首诗,赞平顺县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大会:

东风劲吹红旗扬,代表整齐进会场。

胸怀祖国好山河,脑装主席红思想;

互相交流学经验,斗私批修亮肮脏;

    实现思想革命化,颗颗红心永向阳。

 

诗云:点亮一盏灯,满屋放光明。真心交后进,启发赶新程。扎实抓典型,认真树标兵。人人学毛著,处处有雷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