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上没有了辫子的袁世凯,依然是那个袁公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09-28 发布于北京

袁世凯低声问他的部属蔡廷干:“新时代了,我是不是需要在外表上表示一下,把头上的辫子剪掉?”


蔡廷干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袁世凯叫人拿来一把大剪刀,对蔡廷干说:“这是你的主张,你来帮我剪吧。”


这一天是1912年2月16日。一天前,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两天前,蔡廷干和相熟的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见面,向他抱怨说,袁世凯对当大总统必须遵守的新规矩讨厌至极,“他连辫子都不肯剪掉”。


给袁世凯剪完辫子后,蔡廷干写信告诉莫理循,袁世凯不愿叫理发师,“因为他感到相当难为情”。


这个故事是芮恩施在《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说的。芮恩施是1913年至1919年的美国驻华大使。他写道:“蔡将军用力一剪,就把袁世凯变成了一个现代人。”笔锋一转,“但是袁世凯的内心并没有从此发生很大的变化”。


头上没有了辫子的袁世凯,依然是那个袁公。


头上没有了辫子的孙中山,却不再是那个孙博士了。


少年孙中山,曾经是个改良派。1894年春,他在家乡写了《上李鸿章书》,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对方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


可惜,他没有获得李鸿章的接见。


自尊心极强的孙中山深受刺激,他“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义无返顾走上了革命之路。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李鸿章一个没有转过来的念头,改变了历史走向。


1895年秋,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他被清廷通缉,流亡日本。为防止被捉,孙中山在横滨剪掉了辫子,扮成日本人。他后来回忆说:“我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先不剃头,又长起上唇之须,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对镜一照,惊悉如许之大变相,方知天佑我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看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剪辫子,是为了革命需要。


而他后来的“忠实学生”蒋介石,剪辫子是为了明志。


1905年,蒋介石十八岁,在宁波读书。他第一次听说了孙中山的名字。老师给他讲日本明治维新,讲强兵富国的道理,他立志要去日本学军事。


1906年,蒋家遭乡里富户联手欺侮,母子二人相拥而泣。母亲勉励儿子出人头地,蒋介石连连点头。这一年,他在外剪掉辫子,把长辫装进一个大信封寄回家,以示自己破釜沉舟之决绝。


蒋介石一生的对手毛泽东,也在十八岁时剪了辫子。1911年春,毛泽东到长沙,入湘乡驻省中学。他写文章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保路运动起,校园里排满情绪日益高涨,他向同学们提议:大家都把辫子剪掉。


一个同学和毛泽东激烈辩论。同学搬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理论,反对剪辫。毛泽东说,大汉民族的男子自古就没有留辫子的习俗,这完全是满清统治者强加在我们头上的奇耻大辱,要推翻清廷,就必须剪辫。他首先剪去自己的辫子,十几个同学响应。


看来,毛泽东的剪辫最激烈,最革命。


1912年3月5日,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要求“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你这人真辫子”,是当年流行于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这一年,袁世凯发布《整饬伦常令》:“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赴北京,两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两人越谈越热烈,袁世凯喊了一句“中山先生万岁”,孙中山赶忙站起来也喊“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蒋介石收买歹徒暗杀了曾经公开反对孙中山的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一位教员借给毛泽东一本《御批通鉴辑览》。和课堂上讲的东西相比,毛泽东更喜欢这些谕旨、法令以及皇帝的御批。


深宅大院里,满清遗老们脑后吊着长辫,照旧打麻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