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前,湖北老人银行转钱,行长吓得报警,掏出证件公安向她道歉

 老黑狗 2022-09-28 发布于河南

2018年9月13日上午9点钟左右,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突然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

银行的客户经理潘媛赶紧迎了过去,热情地说道:“阿婆,请问您是要办什么业务?”

老人回答道:“姑娘,我是过来转账的!”

招呼老人坐下以后,潘媛拿出来一份转账表格,打算让老人填写一下。

老人从口袋里面拿出来一张纸条,指着上面的一串数字,对潘媛说道:“姑娘,这个是转账的账号,我眼睛不太好使,你帮我写一下!”

就这样一个说一个写,在填写转账金额一栏时,潘媛指着空格询问老人:“阿婆,您打算转多少钱?”

“转300万元!”老人接话道。

潘媛听到这个数目,大脑有点发懵,她再次问道:“阿婆,您确定是300万元?”

老人再次重复说了一遍:“是的,就是300万元!”

一个穿着如此普通的老人,怎么会有如此的巨款?她到底要给什么人转账?潘媛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她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老人,回想了一下老人进门时候的情况,那时候她的身后好像还跟着两个男人。

潘媛转头扫视了一下银行休息区,确实坐着两个陌生的男人,他们穿着西装皮鞋,眼睛一直在朝老人这边看。

难道老人是被挟持来转账的?她被人诈骗了?在潘媛十来年的工作经历中,遇到过不少诈骗老人的案例,但是金额数百万的还没有遇到过。

“姑娘,填好了吗?现在可以转账了吗?”老人问道。

然而,潘媛却是越想越怕,她连忙说道:“阿婆,您这个转账金额比较大,我需要请示一下,麻烦您等一下。”

老人点了点头,于是潘媛赶紧跑到了银行后台,把老人的情况告诉了银行的一名副行长。

副行长很快就把老人请进了贵宾室,开门见山地问道:“老人家,耽误您一会,您转这么多钱,我们担心您被骗了。”

老人听到以后,拿出身份证给副行长看,笑着说道:“同志,我没有被骗,我的名字叫马旭,我这次是过来给木兰县教育局转账的。”

副行长继续问道:“那跟您来的两个人,他们是什么人?看起来和您不熟悉啊!”

在后来和老人的聊天中,副行长发现老人思路清晰,表情自然,看起来不像是被骗了。

而且据老人口述,得知她是一名离休干部,跟她来的两个男的是黑龙江木兰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直到送走马旭老人以后,副行长觉得还有必要查询一下他们的真实身份,于是拨打了报警电话,希望让公安局帮忙核实一下情况。

很快民警就赶到了银行,一位民警对老人出示了证件,随后客气地问道:“老人家,我们想核实一下您的身份,不能让您的财产受到任何的损失,请您理解。”

这个时候,老人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塑料袋,民警发现里面装着一些零钱,还有一个红色的小本本。

老人把红色小本本递给民警之后,说道:“警察同志,谢谢大家的好意,你们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民警仔细地查看了一下红色本本,突然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动作:

挺直身板、整理警服警帽、抬起右手,对老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再看老人,她也抬起了右手,由于年事已高,手已经有一些颤抖,向民警回敬了一个并不是十分标准的军礼!

礼毕,这位民警再次对老人说道:“老人家,我之前不知道您的身份,给您添麻烦了!”

随后,民警又查看了跟老人一起过来的木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证件,并且由公安局出面和武汉教育局进行了联系,证实了二人身份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身份没有问题,银行很快就给老人办理了转账业务。

马旭老人在办理业务

临行之际,老人对银行的副行长说道:“同志,这是第一笔汇款,后面还有700万元,我打算在1月份过来办理,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们!”

副行长点头应允,将老人一直送到了银行的门口,目送她慢慢走远。

后来,在2019年4月,老人将剩下的700万元再次汇往了木兰县。

那么,这个老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她怎么会有如此巨款?又为何要转账给木兰县教育局?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这个老人不简单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木兰县建国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1933年的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半殖民地,侵华日军在东北实行高压政策,掠夺各种资源,疯狂压榨剥削老百姓。

马旭的父母虽然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但是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然而,不幸还是降临了,在马旭四岁那年,她的父亲被日本人抓去修铁路做苦工,没过多久就死在了工地上。

父亲的去世,对于这个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来说,不亚于是雪上加霜。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个弱女子,想要拉扯两个孩子,填饱肚子,必然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

农民/资料图

但是在现实面前,马旭的母亲没有被打倒,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凭借年少时期学过乐器、读过几年私塾,她开始带着孩子们,找到当地的一个说书团,成为了里面的一名杂工。

半年以后,母亲开始自立门户,带着马旭和弟弟开始一边流浪,一边靠着说书挣钱谋生。

马旭在年少时期经常会听到母亲给她讲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等爱国故事。正是在母亲的熏陶下,马旭幼小的心灵深处,也萌生了一种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

然而由于年龄的原因,马旭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报国的梦想。

后来,在马旭老人的回忆中,她说道:“日本侵略者对待老百姓,根本就毫无人性可言。只要进村就杀猪宰羊、逮鸡抓鸭、毁坏庄稼、滥砍树木、抢夺粮食、毒打百姓、奸污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资料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旭小心翼翼地度过了自己十二年的童年时光。

直到1947年,一支解放军队伍开进了木兰县,年仅14岁的马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加解放军。

但是因为年龄小,再加上常年的营养不良,马旭的身体显得十分的娇弱瘦小,并不适合上前线。所以部队将她安排到了东北军政大学学习。

学习了半年多的医护知识后,马旭被安排到了正规部队,开始从事抢救治疗伤员的工作。

老照片

纵观世界战争史,女性参军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便是有,也都是被安排到了后方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医护兵。

进入部队医院的第一天,医院领导给每一个刚来的人,全部配上了一副人体骨骼模型。

这副骨骼模型,不用的时候就被放在了床底下。年仅14岁的马旭,还是一名小姑娘,每天睡觉的时候,她都会担惊受怕,生怕床底下的骨骼模型会开口说话。

有一天的晚上,可能是老鼠在床底下搞出了动静,马旭被吓得惊叫起来,裹着被子就跳下了床。

指导员听到声音跑来询问,马旭对他说了害怕人体骨骼的事情,指导员轻轻安慰她说:“你今年才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害怕这个是正常的,但是你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就一定要克服心里的恐惧。”

在指导员的安慰下,马旭轻轻地“嗯”了一声,但是她却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克服胆子太小的缺点。

在后来只要发生战斗,马旭就自告奋勇地跟随着医护队,前往前沿阵地帮助伤员包扎,勇敢面对鲜血淋漓的场面。

女兵在

与此同时,她没日没夜地苦学医学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就询问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马旭就可以给人做外科手术了。

要知道,那时候在军队里面,军医都是男性来做,像马旭这样的女性,基本上都是给医生打下手的护士。

马旭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转战南北,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后来又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中南等重大战役。

在这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马旭利用自己出色的外科医术,为前线受伤的战士精心治疗,挽救了很多战士的生命。解放战争结束以后,马旭被授予了“解放勋章”。

1950年朝鲜战场爆发以后,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当时,志愿军要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敌人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

三年抗美援朝,志愿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把美国人打出了三八线,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了字,中国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马旭跟随着大部队,也参与了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在朝鲜战场上,马旭废寝忘食、艰苦奋斗,凭借着出色的医术,为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减轻了痛苦,挽回了生命。而且在上甘岭战役中,马旭更是立下了赫赫军功。

上甘岭战役被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称为战场上永远不可复制的奇迹。在这场被称为“绞肉机之战”的惨烈战役中,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无法承受的巨大代价。

上甘岭位于朝鲜的五圣山附近,阵地上597.9和537.7高地,扼守要道,成为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高地。

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联合国军在这片只有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投掷航弹5000多枚、炮弹190万余发,山顶整整被削平了两米,随便抓一把焦土,里面就有一半都是弹片。

上甘岭阵地上的弹壳

在这场战役期间,是马旭来到朝鲜战场最忙的时期。战地医院无时无刻都有伤员输送过来,有时候一来就是几十个。

战役最惨烈的时候,马旭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一直都在马不停蹄地给伤员做手术,最后因为过度劳累,她自己晕倒在了手术台上。

正是因为马旭的努力,救治了很多我军的重伤员,保住了他们的性命,其中有很多都是我军的连级和排级干部。

抗美援朝后期,鉴于马旭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经志愿军总部商议,授予了她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保卫和平纪念章”。朝鲜人民政府也授予了她一枚“三等功臣军勋章”。

谁说女儿不如男?这位不足20岁的小姑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和冲锋陷阵的志愿军战士媲美,她就是一位真正的“巾帼英雄”。

马旭年轻时候的照片

现代“花木兰”

1953年,马旭跟随着大部队凯旋回国,由于她是一名出色的军医,国家保送她到了第一军医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马旭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三年以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原部队武汉军区总院工作。这位年仅20岁的姑娘,很快就获得了“一把刀”的美誉。

在医院的这段时间,马旭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另一名军医颜学庸结婚了。但是由于考虑到工作的原因,两人一直都没有生养孩子。

马旭夫妇年轻照片

1961年,28岁的马旭迎来了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

中央军委指示,从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部队里面,选取一批战士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作为一名上甘岭时期的老兵,从医院被抽调回来担任空降兵的卫勤保障。

当时这支空降兵部队,只有两名女兵,一位是马旭这位军医,还有一位是组织上给她安排的助手护士。

不过当时有规定,考虑到跳伞的危险性和挑战性,女性参加空降兵部队可以,但是却绝对不允许跳伞。

年轻的马旭听到以后,却有些不以为然,她觉得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也一定可以做好。所以她就给师长打报告,提出自己也要参加跳伞训练。

马旭参加跳伞训练

报告被师长驳回以后,马旭却大声地对师长说道:“作为一名军医,我必须和战士们在一起,战士们受伤、生病,要第一时间治疗,不然要我这个军医有什么用?”

但是,当时的硬性规定摆在那里,师长也不能为马旭开先例。因为像马旭这样优秀的军医,部队是一定要保证她的安全的。

其实,师长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的马旭只有一米五的个头,不足70斤的体重,她想成为一名伞兵实在是太困难了。

虽然申请一再地被师长驳回,但是她骨子里传承的母亲要强的个性,却让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马旭借着自己一个人住宿舍的情况,她偷偷地在宿舍里面挖了一个坑,垫上了细沙,成为了一个跳伞的训练坑。没有高台,她就把椅子叠到桌子上,自制了一个简易跳台,每天晚上练习几百次。

半年以后,马旭觉得自己的跳伞技术已经十分娴熟,所以她在一次战士们训练的时候,再次找到了师长,提出自己想要跳伞。

马旭

当时师长就有点生气地说道:“马旭同志,半年多没提了,今天为啥又提这个事呢?说过不行就是不行嘛!”

“师长,你就让我跳一次,如果我跳得比男兵好,你就答应我的请求!”聪明的马旭使出了激将法。

师长觉得马旭简直就是胡闹,压根就没想到马旭偷偷训练了半年多,于是严肃地说道:“马旭同志啊,话可是你说的,跳不了,以后就再也不准提这件事了。”

结果在训练教官的见证下,马旭从着装、准备、起跳、落地,一连三次,一气呵成十分完美,当场就惊到了师长和在场的众人。

就这样,从1962年秋开始,马旭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登机跳伞,最后更是从青年、中年一直跳到了老年。

在新中国空降兵的历史里,马旭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中国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空降跳伞年龄最大的女兵。

马旭跳伞照片

时间总是匆匆,50岁的马旭告别了跳伞,她和丈夫一起从武汉军区退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离休干部。

离休以后,马旭夫妇并没有选择享受生活,他们时常为当地的贫苦百姓义诊。

经常天不亮的时候,马旭家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多年来经她治愈的胃病患者上至将军、市长、下至普通士兵、老百姓,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不止如此,马旭夫妇还开始投身医学科研事业,更是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在全世界的伞兵部队,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难题,那就是伞兵着陆的刹那,身体和地面猛烈撞击,腰、脚挫伤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最严重的踝骨骨折,更是会直接造成战斗减员。

为了攻破这个难关,马旭和爱人颜学庸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设计各种医护器材,最终研制出“充气护踝”,使伞兵着陆时的扭伤情况接近于零。

马旭夫妇晚年,一共获得了数十项专利,“单兵高原供氧背心”的发明,解决了困扰世界各国的空降兵供氧难题。

马旭老人和老伴在展示第一代单兵高原供氧背心

除此之外,二人还先后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撰写了两本军医方面权威教材。

专利的授权、转让和发表论文,给马旭夫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按理说,他们应该生活得很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2018年,马旭和丈夫商议,打算把两人所有的钱,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正是在这段时间,马旭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家乡木兰县的报道,她发现木兰县如今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依然属于贫困县。

于是,马旭和老伴商量以后,决定把自己所有的存款,全部捐赠给自己的家乡木兰县。

2018年下半年,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受到马旭夫妇的邀请,专程从黑龙江赶到了武汉。

在季德三看来,一个老人能捐出1000万元,物质条件一定很不错,但当看到老人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小院子、两间老砖房、一张硬板床、一张开皮的老沙发、一个破旧的书桌。两位老人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甚至连脚上的鞋子都已经开了胶。

资料图

此情此景,让季德三倍感心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