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虞方鼎为何是临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鼎内的铭文,揭开了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22-09-28 发布于辽宁

在我国古代,鼎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同时它更是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临汾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它就是“叔虞方鼎”,但这件鼎之所以能成为镇馆之宝,是因为内陆铭文有一个字,揭开一个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临汾博物馆创建于1933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的展厅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收藏文物14万件。

在游览临汾博物馆时,我们来到二楼的第三展厅时,会发现展示台上放着一件小方鼎。根据官方资料记载,这件小方鼎就是临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叔虞方鼎”。

“叔虞方鼎”是在清理晋侯墓地时被发现的,当时它已破碎为数十块,专家们通过长时间的拼合和修复,才让我们看到它原本的样子, 我们可以看到,这尊鼎为直口、立耳、腹浅、平底、四柱足,其口长为18.5厘米,高16.5厘米,腹深约为11.2厘米,通高27厘米,虽然腹部饰云雷纹衬底的兽面纹,但它依旧给人一种朴素大方的感觉。

在各地的博物馆中,青铜鼎是很常见的文物,有的鼎是因为体积大而珍贵,有的鼎是因为样式精美而珍贵,“叔虞方鼎”为什么能成为镇馆之宝的呢?共有四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独一无二

“叔虞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晋国第一代封君制作的铜器,也就是说,这件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为它可以佐证历史。

第二个原因:鼎内刻有铭文

专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认为鼎内刻有的铭文内容为:“惟十又四月,王尊大典,华在成周咸,华王乎殷,人士端,叔夨,以衮車馬貝朋犬封,王休,用作宝尊彝,其萬年扬王光人士。”

翻译过后大概的意思是:周成王亲政后,举行封后大典,各方人士前来成周朝贺,周成王在大封诸侯的盛会上,封唐叔虞而铸鼎的事件过程。

第三个原因:记载一个故事

除了铭文记载外,“叔虞方鼎”身上还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周成王和胞弟唐叔虞一起玩耍时,他将一片桐叶剪成形似玉圭的玩具,然后将其递给唐叔虞说:我将那这个圭分封你,而站在一旁的史官便奏请选择吉日进行分封,周成王却表示自己在看玩笑,可是史官却表示:“天子无戏言”,最终,周成王按照承诺册封唐叔虞,而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

第四个原因:中华

在观察“叔虞方鼎”鼎内的铭文时,我们可以发现铭文内有一个“华”字,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这件方鼎中的铭文,很有可能佐证中都华诞之说,也就是说,周成王在华夏之中的中都洛邑举行华典中的华,应该作为“中华”一词的起源和最早的文字证据,这为后人研究“中华”二字的起源提供重要依据。

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叔虞方鼎”能成为镇馆之宝,是因为它非常珍贵,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希望“叔虞方鼎”中的“华”能证明“中华”二字的起源,那么这件文物的研究价值必定会成倍增长,甚至成为国内文物的翘楚。

各位读者,如果大家对“叔虞方鼎”感兴趣,趁着十一假期,可以去临汾博物馆看一看,进一步感受这件文物独有的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