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史:亡国也要内斗

 嘟嘟7284 2022-09-28 发布于北京

明末清初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是一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1644年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到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南明政权、大顺军(李自成)余部、大西军(张献忠)余部、郑成功部等各股抗清势力,与清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顾城的《南明史》,聚焦于这二十年间的风云变幻,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历史的必然性”,从“根本原因”出发,对这些朝代更迭一带而过,对那些“偶然性”、“局部的”关注甚少,但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很多和历史课本不完全一样的东西。

比如南明政权在军事实力上,并不是显著弱于清军,甚至在局部战场处于一定优势,关键是亡于内斗;比如郑成功、史可法也并非课本上那样的伟光正,郑成功也曾在明清之间摇摆、寻求割据一方,而史可法“志大才疏”,在内部统战工作上出现了一系列失策,没有抓住清朝立足未稳时出师北伐,导致北方逐渐沦陷、自己也沦为弘光朝廷的边缘人物,最终无奈以死报国。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不敢去看这本经典著作,虽然有很多自媒体大V推荐,豆瓣评分高达9.4,但我实在不愿意去正视这段历史,毕竟这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每当回顾这段历史,总有太多“假如、或许”的假想,还是更愿意去看明初那段“天子守国门”的气壮山河。

也是被这无趣的2022年折腾的,没什么心气了,生活总要继续,历史总要正视,问题总要面对,哪怕没有勇气再读鲁迅,至少应该正视历史。于是乎,又翻出了这本书,厚厚上下两册,啃了足足俩月。先说说两点大的感受吧:

一是顾老治史非常严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素材,重要内容就全文附上,以免作者个人的情感或立场影响读者的判断,不会像当今媒体那样断章取义、甚至篡改事实,如果没有充足的史料支撑,作者也会说清楚是他的猜测或推断。当然,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会有一些“阶级斗争”的理论,也能看出作者对于农民起义军的亲近之情。

二是历史总是在重复。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主义或文化,人性、利益是永恒不变的,南明政权所暴露的问题,在北洋军阀、蒋家王朝的身上依然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便在今天也能找到一些影子。可能这也是读历史的意义吧,谈历史总是比谈时政要轻松得多,就像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将剧情设定于泰国。

简单分享三个点吧。

文章图片1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大顺的败因

大家都听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顾炎武,原文如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当大顺军攻入北京城时,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大顺替代大明,是一次政权的交替,可谓是亡国,影响的还是“肉食者”的利益,只要处理好新兴政权与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这或许是又一次的政权更迭而已。但是对于关外的满清政权,汉人视之为蛮夷,剃发易服,是亡天下,是文化的灭种,必须要“匹夫有责”。

文章图片2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顺政权比满清政权有着明显的优势,能更快地接收明朝的统治机器,安定天下。但是李自成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依然以农民起义军的姿态来对待官绅阶级,对他们采用了消灭而不是招抚的策略,将很多精英力量从可能的盟友逼成了敌人。这一点和教科书上对农民军“贪腐变质、失去民众支持”的归因总结恰恰相反。

反观清摄政王多尔衮发布的诏令,凡是前朝任用的官员,只要来投奔清朝,一律按原来的职级录用,对于有重要贡献的,毫不吝啬的加官进爵。相比之下,一个政权还停留在流寇的阶段,另一个已经是成熟的国家机器了。

输在了内斗

《鹿鼎记》里有非常搞笑的一幕,小说设定的背景是康熙青年时期,此时距离南明灭亡已有二十余年,沐王府与天地会还一直在为“拥唐拥桂”吵的不可开交,沐王府拥立的是桂王,也就是永历皇帝朱由榔,天地会拥立的是唐王,也就是隆武皇帝朱聿键。哪怕此时反清复明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大家还要为以后谁当皇帝先打一仗,真是好笑又可悲。

更可悲的是,这种事情在当年也屡见不鲜,在隆武政权覆灭、清军大军逼近时,南明一时间又涌现了两位皇帝,一位是隆武帝之弟、史称绍武帝的朱聿鐭,另一位是当时的桂王、后来称帝的永历帝朱由榔,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先帝刚刚身死殉国,两位新皇帝为了争夺大统,还刀兵相见,真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极致演绎。最终,绍武帝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又死在了战乱之中。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下面的文武大臣了。文官延续了党争“至死方休”的历史传统,武将将崇祯末年拥兵割据的迹象发扬光大,对内斗争毫不手软、对外投敌争先恐后。都说唐朝亡于藩镇割据,明朝亡于党争,这么看南明是兼而有之了。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南明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弱,在局部战场上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但由于无穷无尽的内讧,削弱、抵消了自身实力,大批的将领倒戈、成为了清廷的马前卒;即便坚持抗清的力量,也都往往各自为战、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权威的、能调度所有资源的指挥中心,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内讧的典型代表就是孙可望,他原是张献忠的义子,后带领大西军联明抗清。他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大西军将领一起,以云南、贵州为根据地,建立了一个抗清势力的大后方,并在永历帝兵败时,主动迎立永历朝廷,之后又主动率军进攻清军,与东南的郑成功势力形成了很好的互动,迎来了南明中兴最后的一个窗口期。

随着抗清形势一片大好,抗清领袖孙可望的个人野心也极度膨胀,此前他和李定国、刘文秀等原大西军将领之前的关系,更像是盟友,他是带头大哥、而不是上下级,是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专权。但此时的孙可望已经不满足于此,尤其是在被封为“秦王”之后,他欲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秦国“国主”自居,无视永历帝的朝廷,自建六部官僚系统,同时对李定国、刘文秀等的军事行动处处掣肘,唯恐他们功高震主,在李定国东征湖南取得大胜时,甚至谋划要诱杀李定国,之后孙可望甚至一度想废帝自立。

经过孙可望的一系列操作,南明政权内部陷入互相提防甚至敌对的状态,最终演变成内战。由于孙可望不得人心,虽然兵力数倍于李定国、刘文秀,但部队前线倒戈,并败之后,孙可望投降了清廷,被封为“义王”,何义之有?真是莫大的讽刺!

更可惜的是,当李定国取代孙可望成为主要领导人之后,他也犯了孙可望的错误,对于刘文秀处处猜忌,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和原孙可望、刘文秀的部队区别对待,寒了将士们的心,客观上推动了部分部队投降清军,双方实力此消彼长。

文章图片3

图片来自于网络

郑成功的另一面

历史课本上的郑成功,是正义感十足的民族英雄,但在顾老的书中,可能不完全如此。顺治十年、十一年,李定国邀请郑成功东西夹击、收复广东,以实现打通从云贵到广西广东、再到福建沿海的战略目的,但当李定国率军在广东苦战时,郑成功却一直迟迟不肯发兵、最后象征性派了一点部队、到达前线后发现李定国兵败、又立马毫发无损的退出战场了,为什么?

原来当时郑成功正在和清廷和谈,他希望清廷能将当年勾引郑芝龙时许诺的条件兑现,即将闽、浙、粤三省交其管辖,经过反复谈判后,清廷同意的条件是:封郑成功为海澄公、挂靖海将军印、给泉、漳、惠、湖四府驻军,并未达到郑成功的心理预期,最后双方因“不接招、不剃发”的导火索而终止谈判。

书中写到,郑成功从来都是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谁能让他割据一方、拥有“比于高丽”的独立性,他就支持谁。在他写给父亲郑芝龙的信中,原文写到“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能信儿,则为明臣而已”。

当李定国邀请他合攻广东时,他不可能看不到,如果收复广东,对于抗清局面会是一个怎样的改变,从西南到东南连成一片,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民心,都将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合兵一处之后,他将如何面对永历朝廷?他在朝中的地位将不如孙可望、李定国等深耕西南十余年的势力,自己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又将被削弱,所以他并不热衷于收复广东。

郑成功的选择是将永历朝廷和李定国作为牵制清军的力量,与此同时,以我为主,沿水路攻击长三角,扩大势力范围。顺治十五年,当清军集中力量进攻西南、意图一举消灭永历朝廷军事力量时,郑成功亲率主力北上,准备攻取南京,可惜最终功亏一篑,折戟而归。随着西南战场的战事结束,南明政权的抵抗运动基本宣告结束,再后面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了。

我写的这些只是这段历史中的一点片段,如果有耐心可以找原书来细细品读,可能读的时候会比较压抑,但历史并不会给我们“如果”的机会,即便是有机会让我们能亲历这段历史,也未必能有更好的结局,《回到大明当崇祯》这样的爽文,图个乐子也就罢了。

不管是治国、治军还是治企,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得解决好利益分配的问题,以及有匹配的组织形式,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或者说“生产关系”,不宜简单的用时代不同、或者存在某些特殊性为由,来掩饰矛盾、回避问题。

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人都在读,但是相似的故事依然在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上。

注:以上内容为我个人的读后感,如有用词不准、或措辞不当,还请海涵,有兴趣者,建议去翻一翻原著,或许能有更多的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