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水不死还翻山越岭的鱼?攀鲈:只要吃货别挡道,我能跑出一公里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9-28 发布于山东

9月23日晚上,广东省揭阳的许先生在自家门口发现了一条满身是泥的怪鱼,本以为是条死鱼,没想到当许先生准备用扫帚把它扫走时,这条鱼突然迅速的爬了起来,活力四射根本没有脱水窒息的样子,生命力十分顽强。

文章图片1

许先生和家人看到这一幕十分惊奇,于是拍下了视频,准备之后放生,没想到把这条鱼放进水里没多久,它反而没了动静。虽然不可思议,但它,好像是被淹死的。

这条鱼的学名叫做攀鲈,但人们更加熟悉它的另一个俗名:过山鲫。除此以外,也有人叫它龟壳攀鲈、飞鲫。这名字里又是过山又是飞的,听起来就不一般。

文章图片2

事实上,过山鲫和一般的鱼还真不太一样,它的长相普普通通,看起来和鲫鱼蛮相似的,但它们却是一种能离水一周左右也不死,反而会被水淹死的神奇鱼类。

在过山鲫的腮盖里,长有一个名为鳃上器的结构,外表像是一朵花或是木耳。这个特殊的器官是由过山鲫原本腮的一部分特化而来,拥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让它们在空气中也能自由地呼吸,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文章图片3

只要不是太阳暴晒,在潮湿一点的环境中,它们就能在岸上呆一周也不会死,这也让它们拥有比其他鱼类更强的生存能力,能在浑浊和被污染的水域中生存,成为了污染区的绝对优势种群。

文章图片4

不过,因为腮的一部分变成了鳃上器,它们在水中的呼吸能力就不如一般鱼类了,而且它们腹部还没有鱼鳔,停止游动还会沉底,必须时不时到水面进行换气,不然就会有被溺死的风险。

而过山鲫上了岸以后,能够靠着摆动自己的腮盖、胸鳍和翻身、扭动等方式翻过堤坝,坡地,以抵达新的水域。因此,在污染实在过于严重连过山鲫都顶不住的时候,或是干脆是干旱导致水体消失时,它们就会开始上岸寻找新的家园,在繁殖季节,它们甚至能“走”出一公里远。

文章图片5

今年五月份时,网上就流传着一段一群过山鲫集体翻山越岭的视频,一群“大白”准备下乡去做核酸,结果路上碰上了二三十只过山鲫组成的队伍,扭动着身子匍匐前进,而且速度还不慢,网友都笑称:“这是准备排队来做核酸的吧”。

文章图片6

近些年来,过山鲫在广东、广西地区泛滥成灾。有人说它既然能在广东泛滥,说明广东人也不乐意吃它,也有人说它味道很好,甚至还有养殖场,只是不懂的人不会做罢了。

文章图片7

泛滥成灾的过山鲫

其实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毕竟广东不缺各种味道鲜美的鱼类,过山鲫因为个头较小,身上的鱼鳞很厚,身上的尖刺很容易划伤人手,处理起来比较难,在钓鱼人眼中本来就不受待见,再想想它生活在污染严重的水域里,即使钓上来也没人想吃。而想吃的人自然会选择人工饲养的过山鲫,这样既能正常享用美味,也比较健康。

攀鲈真能爬树吗?

1791年,一位名叫达尔多尔夫的丹麦博物学家在印度探险的过程中,竟然在树上发现了活着的鱼,从当地人口中,他得知这种鱼不仅能离水不死,还能爬到岸边5英尺,也就是1米5的棕榈树上去吸食果汁。

文章图片8

棕榈树

这些鱼就是我们说的过山鲫,它们能够在岸上生存一周,还能爬到其他水域,但是它们真能上树吗?

达尔多尔夫马上将这个发现写到书中,并详细地描述了过山鲫的爬树过程:利用腮上的刺在树的缝隙中托住自己,然后使用强有力的尾巴将自己往上推,再用自己的臀鳍上的刺撑着缝隙,然后重复,用这种方式来向上运动。

文章图片9

鱼类的鳍分布图

这个发现一经报道马上就引起了轰动,但也引来了不少的质疑,质疑鱼能不能上岸的就不说了,我们已经知道过山鲫确实能上岸,另一个质疑的焦点就在于它到底能不能上树

文章图片10

虽然达尔多尔夫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这种抽象描述也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出过山鲫上树的模样。如果是斜度比较大的树,过山鲫确实有可能爬上去,但是像棕榈树这种笔直的树,恐怕很难。而即使是在现代,似乎也没多少人亲眼见过它们爬树的样子,更别提视频记录了。

文章图片11

现在大家比较信服的说法,还是来自1927年印度的一名鱼类专家撰写的报告,说的是因为过山鲫喜欢在雨天时上岸迁徙,因此常被鸟类捕捉。

不过过山鲫有着一身厚厚的鳞片,据说菜市场的鱼贩拿菜刀处理过山鲫时,都能听到金石碰撞的声音,这对鸟来说简直无从下手。而如果想将过山鲫整个吞下的话,过山鲫就会张开它的鱼鳍和腮盖,上面长有尖刺,能够让鸟卡住脖子,无法把它咽下去,甚至会让鸟儿窒息而死。正是这两个特点,过山鲫也被人们叫做龟壳攀鲈。

文章图片12

对鸟来说,过山鲫完全没办法食用,因此有些鸟会将它们扔到树冠和树枝上,被人们看到后,传出了它们会爬树的说法。

其他能上岸的鱼

世界上的鱼类大约有两万六千种,其中自然也有一些鱼练出了离水不死,还能在岸上活动的能力。

在我国本土的鱼类中,除了过山鲫,还有乌鳢,也就是黑鱼。它和过山鲫一样拥有鳃上器,能直接在空气中呼吸,也能靠扭动身躯的办法,在陆地上行走,只不过它们的体型比过山鲫大许多。

文章图片13

过山鲫属于小型鱼类,能长到1斤就算不错了,但是黑鱼一般能长到5斤左右,据说最大的黑鱼能够长到100斤,而且因为黑鱼肉多刺少,味道鲜美,在许多地方都有人把它端上餐桌。

文章图片14

除了过山鲫和黑鱼,生活中很常见的泥鳅也是能在岸上活一段时间的鱼,它倒是没长鳃上器,而是利用自己的皮肤和肠子进行呼吸。

文章图片15

当它们离开水后,能够暂时将肠子当成呼吸器官,它的肠子又直又短,上面布满了毛细血管,泥鳅能大口吸进空气,然后靠这些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直接排出二氧化碳。它们身上的粘液也能辅助它们用皮肤呼吸,但如果粘液干了,泥鳅很快就会窒息而死,从这点上看它在岸上的生存能力是不如过山鲫和黑鱼的。

在广东沿岸,还有着能在岸上呼吸的弹涂鱼,它是依靠皮肤黏膜来进行呼吸的,而且它们的腮盖可以严丝合缝地闭合,能在腮中储存一部分水,也能提供一部分呼吸能力。它们的胸鳍已经特化成类似吸盘的结构,能够帮助它们固定身子,比起过山鲫,它们才是真正能上树的鱼。

文章图片16

而在非洲和南美洲,还生活着一种肺鱼,它们能够将鱼鳔当做肺来使,直接呼吸空气,而且它们的生命力超强,在干旱时,肺鱼能够在泥沼中通过不断翻滚,建立一个球形的巢穴,在巢穴上方留一个小孔供空气进入,而肺鱼会在巢穴中进行休眠,能在离水后依然存活3年,直到雨季再次来临。

文章图片17

参考资料

《那些离开水的鱼》 金希

《攀鲈的危害和防治》 张平香

《离开水也能存活的鱼,它们是这样呼吸的》 中国科普博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