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南文坛四十年简述 娄炳成

 娄炳成 2022-09-28 发布于甘肃

一九七六年十月结束的那个特殊十年之前陇南文坛的情况,我不得而知,因而不敢妄言。从一九七九年原武都地区文教局在康县举办的全区文学创作学习班伊始,直至当前,风风雨雨,已经历时整整四十年了。以这次全区性的文学创作学习班(现在叫作研讨会、笔会、改稿会等)为标志,陇南文坛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又一个繁荣鼎盛时期,其意义是划时代的。因为四十年来陇南文学的发展历程,不被现时代的文学新人们完全了解,现时代的陇南文坛宣传力度不够,笔者作为曾经的经历者和见证人,感到有必要、有责任撰写此文,以志纪念;同时也为了勉励陇南文坛的后起之秀,弘扬陇南文学传统精神,创造出新的更大成就。

以四十年前首次举办的全区性的文学创作学习班为起点,在那个年代涌现出来的陇南文坛上的老字号作家,有夏青、张董家、龙青山、朱广贤、常金生、杨海帆、刘启舒、邓剑秋、孙万全、刘靖国、张忠、李争楠、尹维新等同志,也包括笔者本人,武都地区变为陇南地区之后,又增加了黄英、田雪、刘志清、宁世忠等同志。至于文丕谟、杨智、陈仁川、李百川、张新天等同志,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经蜚声陇南文坛。这些同志,尽管各自的文学成就不一,建树不同,影响力有大有小,但都是改革开放以后陇南文坛上的标志性人物功勋级人物,是改革开放以后陇南文学新时代的开启者、探索者和领路人。

改革开放以后,直到如今,活跃在陇南文坛上的文学作者,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人,除了上述提到的同志为第一代之外,以毛树林、王怀钦、刘长江、武诚、高天佑、焦红原、包红梅、雨子、刘满园、李永宏、西宇、式路、朱泉雨、朱雅娟、张国元、波眠、陇上犁、包苞、肖娴、王凤文、成志杰、刘世忠、李业兰、李永康、王新瑛、赵殷、苏宝珊、庞彩芹、袁兴荣、赵晓霞、甘宏、沈文辉、杨康玲、樊康琴、唐秀宁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可以算作是第二代,而现在朝阳般升起在陇南文坛上的个别70后、绝大多数8090后文学新秀,则是第三代。当然,这三代人并不是按年龄划分的,而是按照他们在陇南文坛崛起、获得一席之地、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的时间来划分的。

上述三代人,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陇南文坛上形成了塔状结构,由起初几十人的尖细,依次扩大到几百人的粗壮,直至发展到今天数千人的宏大;同时这些人也构成了县、市、省、国家作家协会会员的有组织性的陇南文学创作队伍。以第一代人为引领,以第二代人为中坚,以第三代人为后续,开创了改革开放以后陇南文坛大繁荣、大发展、大收获的可喜局面,推动了陇南文学事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文学创作成果,进而为促进陇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陇南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要强调的是,陇南文学创作队伍的不断成长壮大,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取得了令省内外瞩目的文学成就,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以后,包括现任在内的陇南历届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于陇南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结到具体的已经退休的领导人身上,有郝洪涛、赵麟祥、何光弟、刘醒初、文丕谟、李春荣、陆开华、司跃宁、张锋等同志,在这些同志的关怀爱护、大力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较早的相继成立了陇南市县两级文联和作协,成立了一些文学社团,创办了地县文学刊物、社团刊物,将一批第一代第二代从事文学写作、具有一定成就的作家诗人,提拔到文化部门、文联系统的领导岗位,或专职,或兼职,委以重任,极大地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解决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实际困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文学创作队伍,开辟了陇南文学的康庄大道,促进了陇南文学的繁荣发展。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文学工作者,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聚会,谈起陇南文坛的兴盛,个人的成长成功,都无不感念于此,心怀感激之情,赞叹不已!

这里,笔者还要重笔浓墨写到一位老人,他就是九十高龄仙逝的陇南文联名誉主席陆开华先生,这位老人不仅终身笔耕不辍,其至伟功绩就是培养了许多陇南文坛上的第一代第二代文学工作者,从一九七九年代表原武都地区文教局,在康县主持举办的全区文学创作学习班伊始,直到去世前,陆开华先生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队伍的培养,竭尽全力宣传在文学创作上有潜质、有作为的后起之秀,其带动力、影响力已大大超出了文学范围,涵盖文学艺术各个分支领域,堪称陇南文坛上新时期的伯乐。以陆开华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化领导人,是改革开放以来陇南文坛大繁荣、大发展、大收获的奠基者、促成者,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见证人。

陇南文坛第一代第二代文学工作者的崛起,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还得益于原《白龙江》(现《陇南文学》)文学杂志的创办,不久又增加了《陇南报》(现《陇南日报》)竹实文艺副刊,以及后来的陇南文联机关刊物《开拓》(现《陇南文艺》),同时还有以康县《山溪》、成县《同谷》为代表的陇南各县区文学杂志的相继创办,以及以《飞天》为代表的省级文学刊物对于陇南文学创作的高度重视和陇南文学队伍的精心培养。许多陇南本土作家诗人的描红之作,都是在这些刊物、报纸上发表,进而跻身陇南文坛的。没有这些文学报刊为本土作家诗人,提供一展身手的阵地、园地、平台,就没有陇南文坛第一代第二代文学工作者的起步成长,也就没有陇南文坛繁荣昌盛的今天。因而我们还得记住这些报刊的创办人、编辑,陆开华、邓剑秋、夏青、张董家、龙青山、毛树林、张红霞、刘满园、王玉昆、武诚,以及《陇南报》(现《陇南日报》)竹实文艺副刊的历任编辑们。

坦率地说,当下的陇南文坛,第一代人随着年事已高,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成了明日黄花,成了陇南文坛昔日辉煌的代表者。而第二代人正是年富力强,大有作为之时,他们之中的许多佼佼者,其创作成果、文学成就,已经赶上或超过了第一代人,成了第三代人学习的榜样、追赶的标杆、超越的横线。这些第二代文学工作者,为改革开放中后期陇南文坛的繁荣兴盛做出了积极的杰出的贡献,成了陇南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一代人的文化素质、文学修养普遍较高,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吃苦,谦虚好学,积极进取,在陇南文坛上发挥了重大的不可取代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了陇南文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成了陇南的实力派作家诗人。

笔者十分欣喜地看到,陇南文坛的第三代文学工作者正在或者已经开始崛起,队伍之庞大,成分之复杂,视野之开阔,气象之新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这一代人思想活跃,学识丰厚,理想远大,多具科班学历,随着阅历的增长、功力的锻炼,将日趋成熟,必将为陇南文坛开创新的大好局面。目前,这一代人自发地兴办了各种学会、协会、学社,组成了一个个文学沙龙,创作了一大批样式新颖、思想开放、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给陇南文坛平添了许多新鲜气息,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得陇南文坛后继有人,前途一片光明。

改革开放以后,陇南文坛上的这三代人,形成了梯级式的陇南文学创作队伍,分别代表了陇南文学创作的三座高峰,或者三波高潮。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还是文学评论,都出现了在全国、全省叫得响,荣获过较大奖项的许多优秀作品。目前,第一代老作家们,进入到了文学创作的随意期第二代的实力派作家诗人们,进入到了文学创作的沉稳期;而第三代新人新秀,则进入到了文学创作的活跃期。如今的陇南文坛更加的人才辈出,七彩斑斓,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学创作发表的平台日渐增多,纸质、网络两大媒体,若干文学报刊、文学网站,使得文学创作的队伍、文学作品的读者,急剧加大增多。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平台如何花样翻新,文学创作自有其千百年所形成的规律,所形成的传统,所形成的力量,所形成的魅力。只有民族的、本土的,才是世界的。陇南几代文学创作者形成的文学传统,就是立足陇南,胸怀全国,放眼世界,以记录、描写、反映陇南人民火热的社会实践、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陇南的人文精神、陇南的文化传承、陇南的自然风光为己任,扎根陇南,热爱陇南,描绘陇南,歌颂陇南,以自己的一笔之力,逐渐形成了具有陇南特色的文学创作之路,为陇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文字形式做出平凡而又卓越的贡献。

陇南文坛的四十年,是陇南文学创作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的四十年,是文学成果、文学成就不断向前发展的四十年,是文学新人不断涌现、接力赛跑的四十年,是陇南文坛大繁荣、大发展、大收获的四十年。作为忝列在第一代陇南文学队伍里的一名老兵,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感到无上的荣光,感到十分的欣慰。我热切地希望陇南第一代文学工作者宝刀不老、继续发挥余热;热切地希望陇南第二代文学工作者继续发挥中坚作用,为陇南文坛再创辉煌,为后辈文学工作者树立很好的榜样;热切地希望陇南第三代文学工作者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能够超越上两代人,涌现出知名全省、全国,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甚至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有传世之作问世,彪炳陇南文学史册,把陇南文学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对于陇南文坛四十年的非凡历程,由于当事者的经历不同,出发点不同,感受不同,角度不同,也就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笔者仅限于简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尽可能客观地作历史性的回顾,亦难免挂一漏万。对于三代陇南文人的代表性作品,由于记忆不准、手头资料有限,未加列举,也因不属于简述范畴,故未加分析评论。况且,四十年来三代人取得的创作成果,量大面宽,一两段文字也说不清楚,难以全面概括。

此外还须说明的是,对于陇南文学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关怀支持的老领导,改革开放以后陇南文坛上涌现出来的代表性人物,特别是第二代的代表性作家诗人众多,远远不止笔者文内提到的这些,至于第三代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以及散落在各行各业、民间的就更无法顾及到了,限于篇幅、记忆,凡有遗漏的,均表示深深的歉意。总之,陇南文坛大繁荣、大发展、大收获的四十年,是陇南市县两级党和政府领导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全体陇南文学工作者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非单个人之力。同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中所列举的一些同志,也没有刻意为他们排座次的意思。是为简述,言难尽意,敬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