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初如果采纳意见,也许就不用中原突围了!新四军师长感慨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9-28 发布于陕西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其中新四军中原军区5万余人遭到30万国军围攻,被迫开展惨烈的中原突围。当新四军5师师长李先念突围后,他感慨道:当初若是采纳一位同志的意见,今天恐怕就不用中原突围了!

文章图片1

两个方向的抉择

1944年4月,国民党军在豫中会战中大败,中原大片土地沦陷。但在国军撤离后,位于鄂豫边根据地的新四军第5师获得了北上机会,有希望打通与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之间的联系。

文章图片2

此时新四军第5师合计有6万人,绝大部分主力正在试图收复湘鄂赣根据地及洪湖根据地,执行南下战略。因此师长李先念特意举办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关于要不要调转方向北上的议题。

在会议上,第5师政委郑位三认为,当下部队作战压力已经很大,不适合新开辟北上战场,鄂豫边根据地目前最重要的是巩固现有范围,最多派出一小部分干部执行中央的北上战略即可。

文章图片3

但15旅政治部主任的张执一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从大局来看,鄂豫边根据地被国军、日军包围,属于孤立状态,这是很不利的。唯有尽全力执行北上战略,打通与山西八路军的联系,才能破局。计较眼下的得失,恐怕不利于长远发展。

文章图片4

经过众人表决,立场保守稳妥的郑位三获得了绝大多数同志的赞成,因此提出鲜明反对立场的张执一被调到了苏北的新四军军部接受审查。不过军长陈毅审查了张执一后,了解了来龙去脉,因此并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暂时负责统战工作。

遭到围攻

在调走张执一后,新四军第5师先后派出了1000余名干部北上,响应“北上战略”。这些干部一度在河南沦陷地取得了一些成绩,建立了“豫南游击兵团”,以抗日名义招收了不少当地民间武装。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新四军就在河南发展出了8000余人的队伍。

文章图片5

然而就在新四军即将与山西八路军打通联系时,日本宣布投降,国军重新回到河南,打断了新四军的北上战略。蒋介石亲自部署20多个师、合计30万人的庞大兵力,把鄂豫边根据地压制在了豫南一带,并且不断凭借优势兵力蚕食新四军根据地。

由于此前派出的干部人数过少,力量发展不足,因此豫南游击兵团打通北上道路的努力最终宣告失败。

文章图片6

从1945年底到1946年6月,国军累计发起小规模攻势1000余次,占领县城300多个,待解放战争爆发前夕,鄂豫边根据地的范围只剩下了罗山、光山、商城等地区,面积不足原来的一成

文章图片7

迫于无奈,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决定跳出牢笼,发起中原突围。他们兵分两路,分别指向陕南和鄂西北地区。在突围过程中,新四军第5师遭遇了30万国军的围追堵截,经历了大量艰辛残酷的战斗。经过2个月的殊死血战,最终新四军突破了国军数道封锁线,成功抵达预定地区,建立了鄂豫陕、鄂西北军区。

文章图片8

然而,本次中原突围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痛的。在突围过程中,数十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被捕干部多达20余人。原本6万余人的队伍,成功突围出去的只有4万余人

历史的反思

回顾中原突围的前因后果,虽然它在战略意义上获得了成功,但我军本可以有更加顺利的路线,许多伤亡代价是有机会避免的。第5师师长李先念后来就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文章图片9

当初我们执着于眼前得失,只想安稳于现状,这才有了被国军围困的危险局面。如果当初我们采纳张执一同志的意见,全力支持北上战略,依托河南打通与山西的联系,或许就不用经历如此惨烈的中原突围了。

其实在抗日战争后期,我军许多根据地都曾面对鄂豫边根据地的抉择——究竟是求稳巩固势力,还是激进扩展势力、打通与其他根据地的联系?

文章图片10

对此中央的战略虽然坚持了“打通联系”的正确方向,但具体到各根据地的实际情况上,不少干部其实还是抱有畏难心理,没有全力执行这一战略方针。这也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处于不利态势的因素之一。

文章图片11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粟裕领导的苏浙军区在这时候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他不仅最早开展部队的正规化训练,而且利用高邮战役打通了苏中与苏北的联系,使整个华中根据地成为了连成一片的形势,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七战七捷埋下了一个伏笔

文章图片12

后来粟裕还争取到了与山东军区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华东野战军。从这点来看,粟裕的大兵团战略眼光已经有了充分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