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晒斑(日光性皮炎)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22-09-28 发布于山东

女,50岁,6月23日就诊。主诉: 面部,手部出现红斑瘙痒、水肿水疱4天。患者近日阳光下外出散 步,适逢炎热季节,随后面部、手部局部出现弥漫红斑水疱,灼热瘙痒。诊见:口苦心烦,头晕,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为日光性皮炎

中医诊为日晒疮。

证属暑湿毒热,蕴蒸肌肤。

治以满热除湿,清暑解毒,化瘀凉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龙胆草各20g,栀子、藿香、佩兰、连翘、生地黄、滑石、鸡血藤、紫花地丁、蒲公英、当归、白鲜皮、甘草、鸟梅、防风各10g,细辛6g。5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上方后,红肿、水疱、瘙痒等症状减 轻。如法续服5剂,诸症痊愈。嘱患者平时外用防晒霜。后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杏林迷悟】体会:日光性皮炎相当于中医学之风毒肿、日晒疮、晒斑,是日光暴晒或过度照射后,使人体局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的急性皮肤炎症。本案患者由暴晒后暑湿热毒蕴蒸肌肤所致。证属暑湿毒热,蕴蒸肌肤。治宜清热利湿,清暑解毒,化瘀凉血。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浊,清热祛暑;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凉血;甘草、滑石清暑利湿解毒;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炎止痛;防风、白鲜皮祛风止痒;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乌梅、生地黄养阴生津;栀子、龙胆草清热利湿;乌梅、细辛、防风、甘草组合有抗过教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清暑解毒,芳香化湿。配伍特点是: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消肿止痒,喜用药对,效果颇佳。 余认为,在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发病原因, 避免强光照射,合理使用护肤霜②注意发病多为春夏季,善用清暑药对香薷与佩兰;③治疔时加重清热解毒药用董;④重视局部和全身,内服和外用相结合治疗。

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代表方,本方特点为泻肝剂反用补肝之药,配伍方面涉及到脏与腑、气与血、君火与相火、正治与反治、寒与热、补与泻、升与降的相对关系,处理各有侧重。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能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临床强调,运用本方治皮炎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祛风药选取:风邪为皮炎类皮肤病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如见风团、丘疹、瘙痒干燥等皮损,治疗时,本方应加疏风解表止痒药,如防风、秦艽、荆芥等。若疾病延缓时,常加熄风搜风通络止痒药,如钩藤、全蝎、僵蚕、鸟梢蛇、鸡血藤等。②利湿药选取:湿邪侵袭皮肤,渗出倾向明显,出现水泡、糜烂等皮损,治疗时应加重清热利湿药。如茵陈、土茯苓、虎杖、白鲜皮等。若缠绵难愈,皮损小片糜烂、水肿,多考虑脾虚湿困,宜加健牌和中利湿药,如苍术、白术、砂仁 枳壳、慧苡仁、山药等。③清热解毒药选取:热邪引起皮肤病,可见皮疹色红、糜烂、脓泡、灼热痒痛,治疗时本方加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尽量慎用大黄、黄连等苦寒化燥伤阴之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抗炎、抗变态、抗感染作用及保肝、利胆作用。又因龙胆泻肝汤为清热利湿的代表方之一 ,故大凡由湿热引起的皮炎类皮肤病大都可用该方化裁治之 ,疗效甚佳,常获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