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四川人仅以一部作品名流千古,笔笔堪称“教科书”,启功说它可比《曹全碑》,专家大师却不认可!

 墨品书法网 2022-09-28 发布于北京

在我们的印象中,隶书自隋唐以来日渐靡弱消沉,似乎几乎没有再出过有大成就名家圣手,书法家们大多用它练手,虽经唐玄宗、宋徽宗等用皇威让它勉强“回血”,但直到几百年后碑学复兴成为一种风尚,清代才出现一大批隶书名家。

清代隶书有“四大家”,分别是伊秉绶、金农、邓石如、郑簠,他们代表这个王朝隶书的最高成就。但有一位书法家,虽名气不如他们,但就像张若虚能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冠压全唐诗那样,以一件作品奠定地位、书史留名,他就是席夔,以及他的《隶书千字文》。

席夔,字子研,出生于四川彭县,做过广西知县,精于书画诗文,他的书法作品存世极少,但仅一部《隶书千字文》,就让他被誉为“清代书法奇才”,启功甚至说此作堪比《曹全碑》。

清代考据学空前发展,过去不被重视的文帖纸,一时“炙手可热”考据家、书法家的丰富实践经验急需理论的总结,万授一《分隶偶存》、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都是关于隶书的著作。这些文本又促进和引导了后辈书法家在隶书领域的探索。

以席夔为代表,他在继承传统隶书的笔法、结体、笔意时,又别出心裁地对构架进行了改良。从《隶书千字文》来看,以金石笔法入书,笔画细腻而又柔顺。相比汉隶,此作多了灵巧秀润,精致了很多。

但这并不是说《隶书千字文》只求美而轻视笔法与古法。席夔巧妙地突破了隶书与楷、草、篆之间的界限,但仍以隶书笔意示人。如“日”“成”“感”等字兼容楷法。

《隶书千字文》气韵高古秀逸,笔画的古朴率真、天趣盎然。笔画敧侧、仪态万千。以横画为例,虚实粗细相间,变化微妙,姿态优美,因字赋形,变化多端。撇捺粗笔雄犷有力,洒脱奔放;横竖细腻锋锐、如针如竹。

此作结体扁平匀称,端庄古雅。体态取横势,左右开张使扁平结体稳重,和谐中处处流露动势。正所谓“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传统隶书的动态美感与笔画的多资被很好地保留。

席夔的隶书在当代引来了某些专家大师的批判,他们认为席夔对隶书虽然有所革新,但不过是“旧酒装新瓶”,只能令人耳目一新罢了。这种评论是“文人相轻”,还是“真知灼见”,我想欣赏者心里已有答案。

写《千字文》的人很多,智永、赵孟頫、董其昌、文徵明,用行书、小楷、草书各种书体留下不少佳作,但隶书的《千字文》却很少见,席夔此作匠心独运、笔法精熟、布局、结体都布置巧妙,非常适合书法爱好者临摹和欣赏。

现在,我们将这卷《隶书千字文》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清晰、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