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仅存的隶书《千字文》,超越唐宋元明,启功:比《曹全碑》更美!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隶书是五大字体之一,早在秦朝时就已经蓬勃发展。学者认为,篆书是隶书的“祖宗”,隶书正是通过改变篆书局部的写法形成的。历史上秦、汉两朝是隶书的全盛期,所谓“汉隶唐楷”正因此得名。随着东汉、三国变迁,至东晋时,隶书已然衰弱。

唐代隶书复兴一时,统治阶级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极善隶书,但此时的隶书已经没那么“原汁原味”了,唐隶中有楷书笔法的掺入,比如捺脚、提按变得似隶非隶、似楷非楷。从唐末至清中期这八九百年的时间里,隶书一直不温不火,虽先后有赵孟頫、吴睿、文徵明、陆士仁等名家,但没泛起巨大波澜。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钳制言论,大兴文字狱,尤其是乾隆一朝,搞得文人们人人自危。他们索性把精力放在了考据和金石方面,认真研究古代典籍、碑文和各种文献。而这也为汉隶复兴打下了基础。金石派发展壮大带来的是碑学的流行,千百年来帖学主导的局面因此撼动。

在清代书法家看来,复兴隶书那肯定要以最地道的隶书为师,诸如《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才是最好的。以不同的汉隶碑刻为师,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也不相同。如学《张迁碑》,则雄强大气;学《乙瑛碑》,则古朴厚重。所有隶书碑刻中,典雅秀逸、妍媚多姿的,当属《曹全碑》,它也是最具美感的一件。

清代书法家学《曹全碑》最得神韵者,非席夔莫属。席夔此人,名不见经传,只知道他字子研,四川彭县人。如果不是他留给世人的那件清代仅存的隶书《千字文》,或许早已无人记得他。当代书法家启功对它评价很高,认为此作之美比《曹全碑》更胜一筹。

此作写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全卷共128行、100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席夔取法于《曹全碑》和《礼器碑》,但更进一步,把隶书的波挑之美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由于是书写而非镌刻,此作笔法更为细腻,“蚕头燕尾”也更加灵动。

《隶书千字文》起笔逆入,顺势而出,用笔取圆,行笔沉着自然如顺水行舟,极少有大开大合。席夔运笔精熟稳健,在书写长横时,燕尾收笔自然、顺滑流畅。撇捺、勾挑笔姿摇曳,艳而不俗。此作结字舒展、左右开张,外松而内紧。转折处书写时方圆并用,略有几分楷意。

席夔此作,还原了《曹全碑》笔意,笔法严谨细腻,并将其美妙之处放大来写,时人点评此作超越唐宋元明众人,直入秦汉。将这件《千字文》作为隶书入门字帖非常合适。

而今,我们将席夔这卷《隶书千字文》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便于欣赏和临摹,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