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帅张学良口述回忆(9)——直奉之战

 兰州家长 2022-09-28 发布于甘肃

1922.4

第一次直奉战争,分东路军和西路军。西路军是整个地垮了;东路军由我父亲亲自指挥,分三个梯队。头一个梯队,就是张作相,他的梯队也垮了;第二梯队是我;第三梯队是李景林。

残余兵力就是我们这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等退到山海关,就是我们这两个梯队的残兵最后在河里同他们打了一仗,那仗打得很凶呀,又叫做“山海关战役”。

那时,奉天军权都在张作相手中,我父亲这个人就是这样,军权交给谁,没有二话。东路军实际上由张作相统领。

原来,一九二○年直皖战争后,由于总统徐世昌袒护奉系,致使进关后的奉军垂手而得京津,不但在军事上瓜分了段祺瑞的边防军,武力空前增长,又在政治上大捞一把。为此,直系干将吴佩孚恼怒万分。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作霖拥立亲日派旧交通系的梁士诒组阁。

梁士诒一上台,就从各方面打压直系,甚至扣发其军饷,并启用皖系曹汝霖、陆宗舆等充当内阁要员,从而更加激怒了吴佩孚。

适值华盛顿九国会议,梁士诒与日本密商山东问题,答应用日本借款“赎回”胶济铁路,并同意将该路作为中日“合办”。吴佩孚得知后,立即痛骂梁内阁“卖国媚外”。

张作霖无力为梁士诒辩护,便以吴佩孚干政太甚为借口,促使曹锟罢免吴佩孚的直鲁豫巡阅使副职。至此,直奉双方冲突渐趋激烈,指责电报你来我往,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

张作霖公开指责曹、吴作乱,破坏统一。而曹、吴眼见奉张的权势日益增长,认为不把奉系消灭,直系的天下就坐不稳,于是,便针锋相对,驰电回击张作霖曰:“大浩之篇,人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统一之言,出诸盗匪之口,则为欺世。”

张作霖闻此电文,不由火冒三丈,加之利益相煎,决心兵戎相见。

战前,张作霖召开军事会议,众将意见纷绘。张景惠、张作相认为奉军力量尚不能控制北京全局,不如捧曹为首,自居实力地位;然而,杨宇霆一派却力主开战。

不料,此时直系不宣而战,突袭了奉军驻南宛的部队,守军张景惠所部损失惨重。战火突起,张作霖终于决心下定,誓与直系一决雌雄。

第一次直奉战争,段祺瑞方面那真是非常赞成的,因为此战可以报直皖战争的仇,利用奉天来报这个仇。这样,出走的杨宇霆也就回到了奉天。那时,奉天的参谋长姓秦,我父亲不喜欢他,这个人无用,杨宇霆就接替了他。

杨回来后,他曾对我说:“我当年在职的时候,如果你能干点什么,那奉天肯定比这阵子还强。”那时,杨宇霆就抓住了我,我就外出带兵打仗,他就在里面辅助我父亲。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张作霖将奉军改名为“镇威军”,并自任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总司令部设在军粮城,前进指挥部设在天津河北中州会馆。以东西两路,计三个师,十个混成旅,三个骑兵旅,总兵力为十二万、外加野炮一百五十门,机枪二百挺,浩浩荡荡,挥兵南下,第一作战目标是夺取保定。

直军方面,前敌总司令是吴佩孚,王承斌为中路司令,彭寿莘为东路司令,孙岳为南路司令,兵力总计为十万,另拥大炮一百门,机枪一百挺,大本营设在保定。

四月二十五日,吴佩孚联合直系各将领发表通电,宣布张作霖十大罪状。张作霖也不甘示弱,联合奉系将领通电声讨吴佩孚。

二十八日午后,两军接火,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

我们跟曹锟、吴佩孚作战了。曹锟的弟弟曹四爷,同我们张家是亲家,那时是天津的省长,天津那时叫省。我们同曹军打仗,还抽空去天津看望我们的四大爷呢,你说这仗打得有什么意思?

镇威军西线由西路军总司令张景惠统领。两军激战于长辛店附近的南岗注一带。当日,奉军初战告捷,直军失利,兵退涿州、良乡一带。

不料,五月三日,直军吴佩孚增调张锡元、李鸣钟两旅北上,李旅并从大灰厂直捣奉军背后。次日,西线邹芬的第十六师,原为直系旧部,又阵前倒戈。而张景惠原以为直军已溃败,得意之际却惊闻大批直军忽然从正面打来,又被伏兵抄了后路,以为是中了直军的奸计,遂下令全线撤退,张景惠本人则乘专车狼狈逃往天津。

吴佩孚电令张锡元旅迅速追击,西路军兵败如山倒,奉军三万余人被缴械。实际上,行进到天津一带的直军仅张锡元旅一部,而张景惠不知实情,酿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悲剧。

张作相指挥的东路军,在天津以南马厂一带,先由第三梯队李景林率部沿津浦线向徐州方向前进。直军张国榕率第二十六师包围马厂,切断奉军后路,使奉军首尾不能相接,不得已向杨柳青方向溃退。直军沿青县、马厂、静海,进逼良王庄,奉军七千余人被缴械、

首战受挫之后,东路军又受西路败退的影响,急速后撤,弃杨柳青,移军北仓。情急之中,又把铁路电信破坏殆尽致使京津隔绝。至此,战况对奉军极为不利。

当奉军东、西两路受挫之际,惟有第二梯队司令张学良、副司令郭松龄指挥的“三八旅”小有斩获。当时,张学良的第二梯队司令部设在信安镇的唐家铺,主攻地区为直军据点田家口、胜芳镇一线。

“打孩子,娘出来。我痛击张学良,看张作霖还露不露头!”吴佩孚神气活现地对部下说。他对奉军的这一梯队特别重视,亲自乘汽车前来督战。

直奉两军相接,骑兵先在煎茶铺接火。不久,吴佩孚的大队人马接踵而至,战斗异常激烈,奉军数名团、营长负伤阵亡。由于奉军的炮火优于直军,直军的伤亡也相当严重。此时,奉军第三旅在右翼,第八旅在左翼,第四旅殿后,对直军呈包围态势。

殊料,直军骑兵突袭张学良设在唐家铺的梯队司令部,情形极其危急,但年轻的张学良以其父所赠军刀上的“事到临头须放胆”为誓言,亲自站在司令部房顶上指挥不足二百人的卫队和幕僚迎击敌军。

随从劝张学良随行李车后撤,他斩钉截铁地说:“战况危急,我如何能撤?宁死于此,亦不能动!”主帅镇定,人人备战,遂将来犯者击退。

退敌之后,张学良料定直军不会善罢甘休,乃乘夜色将两旅埋伏在胜芳和崔庄一带。

两个旅四个团,郭松龄带着三个团前往埋伏,那么,我带一团人,要挡住三个团的正面。讲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难过。我喜欢我的部下,我真喜欢我的小兵,那么,怎么办呢?我要负责任,我要坚守这三团人的阵地,假如敌人从这阵地冲过来,那我们就全军覆灭了。

我拿一团人来守主阵地,那我就要亲自督战,我就到前线去了。可我一到前边,那些小兵就喊:“哎呀,旅长,你到这儿干什么?”我说,我不瞒你们说,咱们现在非常危急。我把军情告诉了他们:郭松龄带着三团人走了,迂回到敌人后头去了,现在我们拿着一团人把守这三团的正面,假如敌人今晚上攻破这儿,那我们就完蛋了,整个地完蛋了!所以,我赶紧来跟大家一块儿待着。

“呀,你不要待在这儿好吧,你回去!”他们说,“你快回去,如果我们都被打死了,那没有办法了,假如我们有一个人在,那旅长你就放心好了,我们绝对不会丢阵地,你回去吧,我们送你回去。”

我说你们都别动,我不要你们送我回去,那样目标更大。

要回去,我一个人就行,我直接跑回去,你们可不要动啊。我

就在你们身后的村庄里头。

直到现在,你可以问问我的部下,我同他们很亲呀。我的司令部就在火线后几百公尺的一个村庄里,我回去时,全部士兵站起来成一排,为我掩护,为我挡子弹,讲到这里,我心情又激动了,我眼泪快掉出来了心那个时代,官兵的感情实在非常深厚。

第一次直奉战争,战况极为不利,张作相问我的意见,我说,我这个军校出身的,能想的主意都想完了,现在只有上前线拼死命了。

五月三日拂晓,直军果然由胜芳突进,张、郭所部伏兵发起攻击,将直军拦腰截断,吴部惊恐万状,阵脚大乱。

四日晨,奉军又乘胜攻占了胜芳和崔庄。是役,奉军携获直军众多大炮及弹药,王承斌的第二十三师已遗不成军。

正当直奉两军杀得昏天黑地之际,五月五日,大总统徐世昌呼吁双方罢战,并下令道:“奉军即日退往关外,直军退回原防地,双方均应静候中央命令解决。”

鉴于战况对奉军相当不利,当日,张作霖不得不下令停火,布署撤兵,长辛店、马厂、静海及杨柳青一带奉军败兵经天津退往滦州。

张学良所部由北仓、河西务走玉田、宝砥、遵化出喜峰口。当时,战区老百姓见到烧杀抢掠的奉军败部,如大祸临头。但张学良、郭松龄所部的“三八旅”,军纪肃然,令人刮目相看。

就这样,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所有的部队都被打垮了,就我指挥的部队没有被打败。不仅没被打败,还把吴佩乎的军队打了,我就是这样起来的。

当郭松龄率第二梯队退守山海关时,已返奉天的张学良写信给他,信中说:“方今势危时迫,榆关可守则守之,否则请退处一隅,养精蓄锐,以待再举。”

郭松龄见信后,遣密使见吴佩孚,要求停战。但吴佩孚以为奉军已成乌合之众,欲乘胜穷追,一举攻克奉天,扫平张作霖的老巢,因而,“山海关战役”一触即发。

该战役奉军的部署是:以第三、第十一旅及从前方收集的残余部队约三万余人编为“第一路军”,由张学良任司令,郭松龄为副令;阵地北自山海关的二郎庙山地,南至京奉铁路南侧。“第二路军”以李景林为司令,率部二万余人:阵地北与“第一路军”相接,再往南至海岸线。

当奉军刚刚配置停当,直军追击部队已抵达前方,总兵力不下七八万人,且后援兵力也正向山海关源源开来。

直奉之战战火复燃,极其惨烈。

激战中,第三旅第一团团长李长荣负伤,张学良即派王文升前住接替。王文升采用日军战术,以团旗为先导,团长亲立阵头,带领全团向敌阵猛冲,六月十六日,该团成功地夺取了直军前沿阵地,不幸的是,王团长却在枪林弹雨中阵亡。

与此同时,第二路军亦有相当进展,直军进攻锋芒严重受挫。

直军在山海关兵败之后,始认为张作霖仍拥有实力,遂有意主和;而奉军在新败之后,亦亟需整顿,企盼偃旗息鼓。

于是,六月十六日,张学良与王承斌会晤于秦皇岛车站。

次日,奉方以孙烈臣、张学良为代表,直方以王承斌、杨春芳为代表,在秦皇岛港英舰喀尔号.上正式签订了停战和约。

第一次直奉战争是军阀之间为各自的政治利益进行的一场混战。奉军战败的重要原因是主帅指挥不当,部队素质不良。

张景惠、张作相所属的衰兵老将皆为绿林出身,缺乏训练,每以匹夫之勇,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再者,奉军军纪败坏,所到之处,劫财扰民,普遭战区百姓的痛恨。战役结果,奉军死亡约二万人,负伤及逃亡约一万人,被围缴械者达四万人,耗损军费二千余万元。

奉系战败后,北京政权完全落入直系军阀手中。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裁撤东三省巡阅使,并采用离间的手段分化张作霖与其旧部的关系,任命吴俊升为奉天督军,冯德麟为黑龙江督军等。但吴、冯两人都认为:“张使之去留,为三省三千万人生命之所系,对此乱命,一致否认。”随即提出了辞呈。

当时,东北三省议会联合会、商会联合会、工会联合会、教育联合会等各界团体,纷纷向北京政府发出类似通电。很明显,张作霖的势力在东三省仍坚如磐石,他的地位不是北京政府一纸命令所能改变的。

在东三省各界人士的拥护下,张作霖积极着手东三省独立。

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张作霖与吴俊升、孙烈臣等联名对阎锡山、唐绍仪等西南、西北、东南督军发出独立宣言。

六月四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决议,推举张作霖为奉吉黑三省自治军总司令,孙烈臣、吴俊升为副令,宣布东三省自治,并与北京政府正式断绝关系。至此,联省自治的局面形成,东三省的大权仍然操于张作霖之手,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堂而已。

此时的张学良,以“东北王太子”的地位,年纪轻轻就驰骋疆场,雷厉风行,令人刮目相看。由于他遇事头脑清醒,多思善谋,机敏坚定,在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很快就显山露水,并迅速成长为奉军中一员骁勇善战的将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