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史: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历史网 2022-09-28 发布于上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常被简称为二次大战、二战等,亦可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WWII;英语:World War II)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并最终分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有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全部总计将近有5,000万至7,000万人因此死亡,这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是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直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法西斯主义萌芽出现

1908年,一个穷学生再一次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之门外,迫于生计,他只能在街头流浪,靠卖画为生,1913年,他来到德国慕尼黑,作为一个狂热的爱国者,他憎恶一切非日耳曼民族,并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反犹主义信徒。

他就是后来响彻世界的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一战爆发后,他成为了一个士兵并参与了数次战役,德国的战败让他倍感屈辱,在这时他了解到了一个名叫德国工人党的小政治团体,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并将该党于1920年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也就是后来我们常听到的纳粹党。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仍获得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垄断资本家也开始支持纳粹党,1933年他被任命为总理,纳粹党成为执政党。

在欧洲的另一个国家意大利,正被一个叫做贝尼托·墨索里尼的人统治着,虽然是一战中的战胜国,可意大利并不满足一战后分给他的土地,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意大利无力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抗衡,这也让意大利人的生活普遍都过得不太好。

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站了出来,他声称自己可以解决这一切,并成立了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他发动暴乱成为内阁总理,并于1928年建立起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贝托尼·墨索里尼

兴许是受到了这位的影响,希特勒在德国也建立起了独裁统治,有着相似理念的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为了同盟。

与此同时,在世界另一边的亚洲,日本同样因为经济危机,国内矛盾严重,再加上资源物产并不丰富,他们很快就盯上并拿下了朝鲜半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正式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自此,都秉持着法西斯理念,有着同样的敌人,希望向外扩张势力的三个国家结盟,1940年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也就是“轴心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播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危机和矛盾的产物,但战争较量的结果并未解决根本问题。1919年1月18日,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与战败国签订和平条约,建立国际联盟。参会各国围绕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激烈争吵,最终于6月28日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签订《凡尔赛和约》。通过该和约,英、法攫取了最大利益,确立了凡尔赛体系,但引起了德国人普遍的不满。在和会上遭到英、法联合抵制的美国最终也未得偿所愿。

巴黎和会以后,列强争夺的重点转到远东及太平洋区域。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为了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海军的力量对比,调整它们在远东及太平洋区域特别是在中国的利害冲突,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意、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会议期间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以及《九国公约》,建立起美国占优势的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虽然暂时缓解了危机,但并未消除矛盾。其中最突出的矛盾,一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引起战败国德国极大的不满;二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嫌自己在巴黎和会上分赃太少,日本则不满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

一战后,世界一度进入了和平繁荣的时代。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欧洲经济开始复苏。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秋,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如同飓风一样突然降临。10月24日和29日,美国纽约连续出现了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和“黑色星期二”的股市暴跌。紧接着,一场以股市崩溃为先兆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和全世界。一时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人心沮丧,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土崩瓦解,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

西方各国急于摆脱困难,寻找出路,转嫁危机,为了各自利益不惜损人利己,大打货币战、关税战和贸易战。英国放弃金本位制,使英镑贬值25%,增强英国货物的市场竞争力。英联邦成员国、北欧诸国以及日本相继放弃金本位制。

1931年11月,英国联合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其他一些和英镑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英镑集团。针对英国的做法,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宣布放弃金本位制,禁止黄金出口,并拉拢南北美20多个国家组成美元集团。此外,法国联合荷兰、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和波兰等国组成“金集团”。各个集团彼此抗衡,激烈斗争。西方国家的这种货币战、关税战不仅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反而由于各种人为障碍影响贸易的发展,从而加深了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英、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和利己主义行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绥靖政策是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的妥协退让对策:对法西斯侵略者姑息纵容,委曲求全;背信弃义,以牺牲盟国和弱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第一,英、法等国的实力日益衰退而又想维护其既得利益和霸权地位,因此选择了损人而实际上不利己的绥靖政策。第二,英、法等国在一战后普遍存在着厌战畏战情绪与和平主义幻想,影响政府的决策。第三,一战后社会主义苏俄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英、法等国企图利用法西斯力量对付社会主义力量,达到“祸水东引”。

在东方,英、法、美等姑息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由英、美、法等国操纵的国际联盟派出的李顿调查团公然偏袒日本,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大战在东方爆发。

在西方,英、法等姑息纵容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姑息纵容德、意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姑息纵容德国重新武装并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姑息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并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和团结,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被法西斯国家各个击破。英、法、美等国企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自身安全,致使侵略者的野心步步得逞并迅速增长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到来,西方大国最终自食恶果。

此外,苏联的利己主义行为起了催化剂作用。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德国法西斯的变化,尤其是条约排除了最令希特勒担心的两线作战的危险。条约签订后,希特勒宣布:我已经完成了政治上的准备,以后的路要由军人走了。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大战在西方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波兰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随即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装甲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法国战败投降。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开始实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德国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了密集轰炸。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二战的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

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随后2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全面崩溃。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势力。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接着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耗4万亿美元;大量的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120余万,苏联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法国死亡58万,英国死亡36万,美国死亡30万,波兰死亡600万,德国也约有600万死亡(其中400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二战唤醒了人民,引起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统治集团设法调整、改善其经济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巨大,战争中部署的人力和武器之多,是以前历次战争无法比拟的。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同盟国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除战争的正义性之外,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轴心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资源不足,故难逃失败之命运。

这次战争是两大联盟之间的生死搏斗,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同较好,特别是中、苏、美、英等国的首脑在战争期间多次会晤,对加强各盟国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作用。而轴心国却是同床异梦,相互掣肘,这也是他们必然失败的原因之一。

这次战争是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的,苏、美、英三国在战争中坚持先德后日、先欧后亚方针,较好地处理了两线作战问题。而德国则是在西欧战事未结束时就匆忙向苏联发起进攻,日本也是在身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的情况下,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陷入腹背受敌,两面挨打的困境。这次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喷气式战斗机、火箭炮、V-1飞弹、V-2弹道火箭、原子弹及雷达等,对作战进程以及战后的军事学术发展和部队编制都有较大影响。

1995年5月,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举行隆重集会,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总结: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相对于战争结束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希望人们在想起战争的时候,多一些沉思,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

和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端,但战争从来都没有什么胜利者,遭受苦难的全部都只是平民百姓,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甚至都不知道战争从何而来。

世界从来都不是和平的,只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过去战争的伤痛仍然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但是我们当有人试图破坏我们的安宁,我们也不能有所畏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