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创作晚期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9-28 发布于北京

最后的岁月(1814-1827)

  1814年的贝多芬已经完全失聪,几乎从社会中隐退。他与人交谈要借助谈话记录本。他的音乐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晚期作品似乎不是为贝多芬时代的音乐而是为未来听众而作的。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最后一部)是创作的顶峰,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席勒的《欢乐颂》是一首歌颂人类兄弟之爱的赞美诗,贝多芬决定用这首歌词作为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乐章。诗节选用两种思想:欢乐使人相亲相爱,欢乐的基础是永生的天父的大爱。

       贝多芬的葬礼有二万群众为他送行,学校停课,军队也被调来维持秩序。今天,贝多芬的音乐继续得到多数人的喜爱。统计数字显示,他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在音乐厅上演和收音机的播放率,比任何一位古典作曲家都要多。在许多方面,他的音乐属于维也纳古典风格的传统。然而在他的创作中其音乐反映出一种新的精神,在贝多芬的许多慢板乐章中,我们听到了非常抒情的表现,在快板乐章中则充满了惊人的主题、强有力的节奏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尽管贝多芬停留在古典主义的范围里,但他又是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为后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树立了榜样。他将音乐提高到了戏剧力量的新高度。

图片

        贝多芬的全部音乐中,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生观是其创作的核心。这突出的体现在他强烈地要求自由、平等和博爱。贝多芬创作涉及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歌剧、协奏曲、序曲、各类重奏、弥撒曲等音乐体裁和形式。最突出的风格特点就是新的交响性思维和表现手段,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1)贝多芬打破以往套曲的相对机械的程式关系,使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戏剧性矛盾的冲突中、贯穿发展中展开。(2)对比是另一大特点,不仅表现在乐章与乐章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对比并置,更重要地表现在音乐性格、形象之间的对比并置和冲突。贝多芬的这种戏剧性发展要求,也促使他对原有奏鸣曲式特别是他的展开部和尾声进行扩展,而这就使套曲的结构具有了新的表现规模。

      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标题性创作原则、音乐传递人类的痛苦与欢乐、现实与美好的理想、愿望等思想内容,以及他的交响曲中所表现出的体裁之间的综合、主题的象征意义、不同性质曲式之间的灵活运用等艺术特征,直接预示、启发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