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成恩:视土地为文学创作的生命一一读作家许卫国的《小高庄》

 昵称79734495 2022-09-29 发布于江苏

《小高庄》许卫国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视土地为文学创作的生命

一一读作家许卫国的《小高庄》

李成恩

       每年麦收之后,雨水就如期跟着到来,从早到晚不住点,沟河顿时就活跃丰富起来,洪泽湖的鱼虾就逆水而上,鱼虾都有这个习惯,大雨袭来,都不约而同往上水头游去,而且争先恐后。消除了午收的疲倦的人们,也活跃如鱼,在东沟里杂乱排成几排,双手作网,手眼紧随,水里岸上,大呼小叫。就见那一条条大小不等、名字各异的活鱼,从手中甩出,在空中做出优美的急剧屈体空翻。这时候全庄八分之七的人都在这里,岸上的人是啦啦队,水里的人就是运动员。对于平淡寂寞的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狂欢节。八十岁的老太太也会拄着拐棍在泥泞的小路上颤颤巍巍而来。——摘自《小高庄》

   我读许卫国《小高庄》(江苏人民出版社),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真实的文学。真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文学技巧,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文学秘籍,但真实却难能可贵。许卫国说“做农民的文书是我一生的奢望”,这样的心态决定了他是一个视土地为文学生命的人,他是一个视故乡为文学宿命的人。从他的文字中我读到了真实的故乡,读到了故乡的历史与当下,读到了一个作家真实的灵魂独白。

  《小高庄》的封面色彩斑斓,但本质是原生态,如瓜蔬,清淡自然,仿佛还带着故乡的露水,挂在他文字的瓜架上甚是诱人,有清香散来,让人想猛地多吸几口这样新鲜的气息。许卫国的语言简约、朴素、风趣,不见文字的杂质,是那种干净而饱满的文字,而他作品所传达出的文学情怀,正如作家许辉所说:“许卫国的机智和宽广,像淮北大平原那样,越往里走,越觉得它的深厚。”

  以许卫国的长篇小说《小高庄》为蓝本,我看到的是一幅中国乡村画卷,他复活了众多小人物,记录了众多小事件,但这些小人物却告诉了我历史,这些小事件却勾画出了乡村历史的原样。他笔下的老队长、赤脚医生等等,让人看到故乡历史风云变幻里小人物个体的命运,且看不出有任何粉饰与加工。

  人物是许卫国的第一要义,在《小高庄》的始终,他都把人物的复活当作文学的全部,这是一个作家的选择,也似乎是他惟一的选择,人物的成败决定了文学的成败,没有人物就没有文学的气场。所以,我要说许卫国的文学是有气场的文学,他复活了中国乡村的记忆,他复活了小人物的文学气息。走近他的文学,就走近了淮北大地,就走近了乡村历史的心跳。

   读许卫国的作品,我有强烈的认同感,我认同他对故乡的复活,因为他面对故乡大地时,是以一个“故乡文书”的角色在写作,而不是外来的观察者或闯入者,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批评者,或故乡的淘金者来卖弄乡土情怀。他的姿态是弯腰向下的,是扑向土地的,所以,我能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真实情感,他是故乡土墙下的一只蟋蟀,他是枯河边的一架水车,他是河堤上的一头沉默的牛。他眼里的故乡是真实的,他的情感隐藏在文字里面,他不做外在的描绘,他深入到故乡情感的肌里之中,用贴心暖胃的文学抚慰故乡的沧桑。

  乡村记忆看似平常,但在不同作家手里会浮现出不同的文学景观。许卫国笔下呼呼生风,风是古风,但有新意,如未被打扰的乡村,安静如处子,他以一个“故乡文书”的角色回来了,是的,他的文学如故乡的春风,吹得人微醉。

  面对《小高庄》这样的文学作品,我想故乡是会欢喜的。

(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一一一一一一一

李成恩,当代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汴河,汴河》《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池塘》《狐狸偷意象》《酥油灯》《护念》《柔软的来客》,散文、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写作是我灵魂的照相馆》,中短篇小说集《虞姬乡故事》,童话小说集《送春牛》等十多部。李成恩于2015年入选首都首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西、日、蒙、越等语种,曾于2013-2019年受邀到德国、法国、古巴、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越南等国进行诗歌朗诵、文学讲座与国际交流活动。现为北京某影视公司编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