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87季 244|不与傻叉论高低

 rz书虫 2022-09-29 发布于河南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羁绊,弄得人身心疲惫,无心干事。其实,在任何一个单位,总会有一些不干事却热衷于说是非的人。三分之一定律在任何一个单位团体都存在。什么是三分之一定律呢?就是说一个单位三分之一的人在认认真真干事,三分之一的人不干事,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干事反而散布负能量,影响干事的人!想来,的确是这样,无论在哪个单位都能遇见这样的人,这样最大的弊端就是会造成很滑稽的一面:该批评的人往往没有批评,嘴尖皮厚根子粗,没人惹!不该批评的人往往经常挨批评!真是流汗又流泪,说来道道都是冤屈。

这里有一个不可辩证的事实就是,尽管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人,越是不喜欢这样的人在身边就越多。仔细想想,也正常,存在即为合理,倘若每个人都如我们心中所期待的那样正直、能干,恐怕连老天爷都要嫉妒了。身边有这样的人,刚好也可以让我们历练自己,学会生活的智慧。

如果我们真的被这些人耗住而忘记了前行的脚步,那我们就输给生活这面大旗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要经历些什么,或遇一些磨难,或逢一些烂人,或走一些弯路。因为人生曲折才是曼妙,哲学定律永远是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就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曲曲折折方能彰显出生命中的流光溢彩。一些烂人,逢着便逢着,逢着也是一种幸运,因为没有他们,又怎能体现出我们的豁达呢?

早晨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几句话说得颇有道理。文章这样写: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傻叉争论。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傻叉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傻叉。颓然间,恍然大悟,那些糟心的人和事,我们不争论便是了,何苦与他们讲道理,要知道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道理。曾经跟朋友探讨过关于“傻叉”的话题,朋友说:“在傻叉眼里,他们以为自己就是最聪明的。”的确,越是学识渊博者,越是低调;相反,越无知的人越想证明自己什么都懂。傻叉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往往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又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所以越是愚蠢的人,越以为自己聪明。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摇大摆地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家银行。当他被捕后,看着监控录像突然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上是抹了柠檬汁的啊!”

原来,有人曾告诉他,只要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能隐身。对此,他深信不疑。

请别骂他傻叉,否则它会反驳你。的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人们总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还是有些过人之处的。掩耳盗铃的人从不曾意识到自己的纰漏,反而沾沾自喜。

当年,孔子忍着恶心奉承两个毫无学识的老头,就是深知这点,“遇到这样的人,赶紧哄骗他们早早滚蛋就是了。还招惹他们干什么?”

所以人们常说,对付一个笨蛋最好的态度,就是恭维他们,让他们越来越飘……然后自会被收拾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郑伯克段于鄢》就是最好的证明,刚好也印证了“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的道理。

的确,生活中美妙的事有很多,不是一个层面,不与他争辩就是了,鸡同鸭永远没有道理可讲,反而会弄得鸡飞狗跳。不与傻叉论高低,就是最大的智慧,倘若一定要分辨出高低,胜出的一方只能比傻叉更傻叉。有些人,有些事纠结下去分辨出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傻叉的印迹。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人生的弱点往往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柱上刻着的德尔菲神谕是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南怀瑾老师曾说:“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这就是英雄与圣人的区别,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有着大智慧却从来不标榜自己。的确,在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所谓“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所以,你越是觉得自己知道的多,越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还是虚心读书吧,免得被人称为“自高自大者”。许多时候,沉默比标榜自己更能彰显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那么我们又何须与傻叉争论出一番高低呢?倘若遇到傻叉,让他三尺又何妨?

2019年11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