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泉州洛阳桥及周边景点(七律四首)

 小菜鸟诗歌 2022-09-29 发布于广东

摄影:龙眼看得清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

的杰作之。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

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 (1053~

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

洛阳桥

跨海连江御急流,横空到处了千愁。

虹腰抱石天疑窄,鳌背行人地欲浮。

几世周遭龙骨断,前贤上下匠心留。

长堤不隔冲霄汉,惊讶奇功不胜收。 


【注释】

御[yù],1.驾驭车马;赶车:~者。2.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3.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4.抵挡。急流, 湍急的水流。谓水流疾速流动。比喻官场中复杂的斗争。出处: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 江 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横空,指横越天空;弥漫天空。宋·苏轼《西江月》词:“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千愁万绪 [qiān chóu wàn xù],意思是许许多多忧愁和思绪。出处:宋·柳永《女冠子》:“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虹腰,意思指虹的中部。出处:清·纳兰性德《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 鳌背 [áo bèi],亦作“鰲背”。借指大海。出处: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烟开鰲背千寻碧,日凉鲸波万顷金。” 周遭[zhōu zāo],意思指周围;四周 。出自金 元好问 《乡郡杂诗之四:“新堂缥缈接飞楼,云锦周遭霜树秋。”龙骨,是用来支撑造型、固定结构的一种建筑材料。前贤,先贤,前代的贤人或名人。匠心[jiàng xīn],指能工巧匠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见唐 王士源 《<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霄汉[xiāo hàn],指天空。喻遥远,高远。喻指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喻高位;高居显要的地位。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 奇功,异常的功劳、功勋。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跨海连江御急流,横空到处了千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虹腰抱石天疑窄,鳌背行人地欲浮。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几世周遭龙骨断,前贤上下匠心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堤不隔冲霄汉,惊讶奇功不胜收。

【译文】

跨海连江抵挡湍急的水流,桥梁横越天空,所到之处,解决了许许多多因水相隔的忧愁。像彩虹围抱石头,顿时天空横的距离好像变小,地面浮起,海上可行人。时间长久,虽然桥梁周围的主干断裂,但可以看出先人能工巧匠的心思依然留存。长堤已不会被隔断,直接连接遥远的地方,看到当前的情景感到惊奇不已。

【赏析】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位于洛江区北侧,北起蔡襄路、昭阳路、江城路交汇口,上跨洛阳江出海口,南至桥南街、堤岸路交汇口,是中国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跨海连江御急流,横空到处了千愁。”首联是说,这条横跨江海的大桥抵挡着湍急的水流,此桥一通,解决了百姓被水隔断的忧愁。作者一到桥边,看到来往人,不禁感慨,想起没有通桥的时候,出入是多么困难。开头两句,作者强调洛阳桥的重要性,总摄全篇。

颔联“虹腰抱石天疑窄,鳌背行人地欲浮。”作者看到眼前的一幕就像梦幻般,“虹腰抱石”,“鳌背行人” 读者即使没有到这里,也能够从诗句中感受到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壮观景象,犹如亲临其境。

颈联“几世周遭龙骨断,前贤上下匠心留。”回顾历史,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尽管洛阳桥经历无数的周折,但伟大的人们依然前赴后继,把它修复,重建。歌颂了伟大的劳动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尾联“长堤不隔冲霄汉,惊讶奇功不胜收。” 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两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洛阳桥的一侧,看到长长的江堤直接与天空连接,惊叹它所起的作用,它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美不胜收。

登开元寺 

灼灼高怀染曲尘,槛前修竹化愁人。

空悲黄叶随风尽,尚看丹枫照水新。

几处烧香留客坐,半宵烹茗一眉春。

何须惆怅无名利,万物纷敷置外身。 

【注释】

灼灼[zhuó zhuó],意思是明亮的、鲜明的、明白的、彰着的、盛烈的。出处:晋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高怀,意思为大志;高尚的胸怀。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曲尘, 麯尘。槛[kǎn][jiàn],1.栏杆。2.关禽兽的木笼;囚笼。修竹[xiū zhú],细长的竹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空悲,释义为凄凉悲伤的胸怀。出处:唐韩愈《秋怀诗》: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丹枫[dān fēng],指经霜泛红的枫叶。唐·李商隐《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半宵[bàn xiāo],意思为一夜的一半。唐·窦群 《晨游昌师院》诗:“生期半宵梦,忧绪仍非一。” 烹茗[pēng míng],指煮茶或沏茶。出处:宋 苏轼 《安平泉》诗:“烹茗僧夸瓯泛雪,炼丹人化骨成仙。” 一眉,指月的一钩。因月形如眉,故称。犹言一片;一湾。多用于形容山水景色。出处:元 萨都剌 《同伯雨过凝神庵》诗:“晴日赤山湖水明,湖中山影一眉青。”惆怅[chóu chàng],意思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出处:《楚辞·九辩》:“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纷敷[fēn fū],纷披1、和缓貌。2、盛多貌。3、散乱。出处:1.《文选·王褒》:“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灼灼高怀染曲尘,槛前修竹化愁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空悲黄叶随风尽,尚看丹枫照水新。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几处烧香留客坐,半宵烹茗一眉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须惆怅无名利,万物纷敷置外身。

【译文】

高尚的胸怀染上朽烂的麯尘,门前素雅修长的青葱翠竹忧伤的人得以疗伤。不能只看黄叶已随风飘落而悲伤,尚请要看红枫映水时焕然一新。几处烧香,留下虔诚地敬奉神明客人坐着,半夜沏茶犹有一派春天的景色。何须惆怅没有名利,万物纷乱皆可置之身外。

【赏析】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无论高贵或者贫贱,无论老道或者幼稚,在精神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完人,因为人生下来的肉体就是贪婪,这是本性,所以,人做再好,再有高怀壮志,也走不出俗世的诱惑。就像诗歌首联“灼灼高怀染曲尘,槛前修竹化愁人。”所描述。作者登开元寺时,对内心的鞭挞,“灼灼高怀染曲尘”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悔恨,

幸好今日有缘来到这里,就算只看到门前的素雅修长的竹子,忧愁都会顿时消失。开篇两句写作者发自肺腑的感悟。

颔联“空悲黄叶随风尽,尚看丹枫照水新。”作者继续反思人生,生与死的人生哲理,似乎一下子就看破红尘,只要有追求,一切都会改变,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色,黄叶落尽意味着新生的开始,看那水中照映的红枫叶,可不是另一方风景。作者描写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

颈联“几处烧香留客坐,半宵烹茗一眉春。”作者一回头看到几处有善男信女正在烧香,一杯香茶使人心花怒放。这画面感非常强,这是写实,诗歌更显充实。

尾联“何须惆怅无名利,万物纷敷置外身。”作者想明白了,一切都看淡,放开胸怀,接纳圣洁,“万物纷敷置外身”。

渔家乐

数幅蒲帆几叶舟,倚风凝望片时留。

水兼天色苍茫阔,山入波光变灭浮。

不寐忽闻渔唱晓,再逢满载暮烟收。

人生淡淡已知足,何苦空愁隔岸秋。


【注释】

蒲帆[pú fān],意思是用蒲草编织的帆。出处:唐·李贺《江南弄》诗:“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倚风[yǐ fēng],意思是谓随风倾侧摇摆。出处: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腰细纔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未觉春光到柳条,谁教柳絮倚风摇。”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引 雪蕉 云:“海棠倚风,粉篁洒雨,是有舞意。” 凝望[níng wàng],意思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为期望、盼望等意。出处:南朝·梁·江淹《步桐台》诗: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片时,一会儿。出处:隋·江总《闺怨篇》:“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变灭,意思是变化幻灭。出处:宋 苏轼 《答廖明略书》之一:“老朽欲屏归田里,犹或得见,蜂蚁之微,寻以变灭,终不足道。”

不寐[bù mèi],1、不睡觉。2、睡不著。出处:《楚辞.宋玉.九辩》: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暮烟[mù yān],释义为傍晚的烟雾。出处: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数幅蒲帆几叶舟,倚风凝望片时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水兼天色苍茫阔,山入波光变灭浮。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寐忽闻渔唱晓,再逢满载暮烟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生淡淡已知足,何苦空愁隔岸秋。

【译文】

水面上数幅蒲帆点缀着几艘小舟,随风倾侧摇摆,似乎目光凝聚着远方,停留了片刻。水和天色交融,广袤无垠,山色映入波光变化幻灭。半夜无法入眠,忽然听见渔歌唱,天已晓,在傍晚时分又满载而归。人生淡淡已知足,何苦空自忧愁隔岸的深沉的秋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海边的旖旎风光和渔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作者寄情于渔家乐的情怀,以自然美来表现渔民有着知足常乐的坦荡胸怀和人格美以及社会美。

“数幅蒲帆几叶舟,倚风凝望片时留。”首联一开始铺开一幅美丽的画卷。傍晚海潮减退,水面渐趋平静,几艘小舟拍岸,随风轻轻摇动,数幅蒲帆点缀。一派祥和的气象。

颔联“水兼天色苍茫阔,山入波光变灭浮。”上一联写的是近景,这一联写的是远景,对渔港再作进一步的深层描写,黄昏的天色与广袤的水域交融,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峦与光波相映,变幻无穷。这两句写景如画。

颈联“不寐忽闻渔唱晓,再逢满载暮烟收”前四句写水色,山色,蒲帆,小舟之间互动的景色,这一联转到渔民的身上,“不寐”生动地刻画了渔民起早摸黑的敬业精神,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再逢满载”说明满载而归不是偶然,已经是经常的事。

尾联“人生淡淡已知足,何苦空愁隔岸秋。”则是作者有感而发。欲壑难填,人应有自知之明,自我节制,知足常乐,平安恬淡已足。凡事乐观应对,崇尚恬静,做好当下,更不要为明天烦恼。“隔岸”是一个比喻,指不是自己身边;“秋”在这里指“秋愁”。

诗的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首联侧重写实物,颔联侧重写远景;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勤而得益。尾联写作者的思想境界。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同时也寄慨言志。

归航

渔舟满载夕阳还,把舵乘风下碧湾。

水鸟逆迎飞作阵,渚花随趁落成斑。

一川行客当船喜,两岸居人倚棹闲。

却便孤航多泪别,嫣然回首水潺潺。 


【注释】

把舵[bǎ duò],把握船舵,掌握航行方向。比喻控制大方向。宋·陈傅良《闻叶正则阅藏经》诗:“孰与瞻斗车,把柁行江湍。” 乘风,指驾着风,凭借风力;犹趁势。出处:明 孔贞运公(袁可立)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碧湾,停泊的地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渚花,出自唐诗人杜甫的《渡江》“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随趁[suí chèn],亦作“ 随趂 ”。 1.相处;相伴。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父亲,我孩儿不敢说,你也想波。[唱]和他那破烂衫怎生随趁。”(2).趁便。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小姐,我去伏侍别人,与他传消递息,随趁也得些快活。”(3).追赶;追随。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为交友,野草闲花作近隣,但行处有八个字相随趂。”倚棹[yǐ zhào],倚櫂,见“倚櫂”。解释为靠着船桨,犹言泛舟。出处:唐 卢照邻 《葭川独泛》诗:“倚櫂春江上,横舟石岸前。”嫣然[yān rán],意思是容貌美好;娇媚的笑态的意思。出处: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夏白紵》:“嫣然宛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 潺潺[chán chán],释义:1、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2、指流水声,3、指形容雨声。出处:三国·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渔舟满载夕阳还,把舵乘风下碧湾。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鸟逆迎飞作阵,渚花随趁落成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川行客当船喜,两岸居人倚棹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便孤航多泪别,嫣然回首水潺潺。

【译文】

渔舟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满载而归,把握船舵乘风停泊碧蓝的海湾。 水鸟逆水迎飞陈阵势,洲渚的花丛随趁落地成斑点。一川游客看着闪过的船只开心兴奋,两岸居住的人靠着船桨闲看。却使孤单远航有许多离别的心酸,但回头一望,想起亲人,依然媚开眼笑,春暖花开。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夕阳照射下渔舟归航是的近海美丽的景色。带着一种喜乐,一种自信归心似箭的心情,全诗朴质写实,观察细致入微。景物的描写,有动有静,有近有远,都联合一体,融为一幅幽静恬淡的图画。意境优美,朴素,清新,使人得到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

首联“渔舟满载夕阳还,把舵乘风下碧湾。”傍晚,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的余辉照射在归航的渔舟上,掌握航行方向,乘风破浪,直奔停泊的海湾。这二句写的是渔舟归来时的景色,鱼满仓,喜上眉梢,归心似箭。

颔联“水鸟逆迎飞作阵,渚花随趁落成斑。”在渔舟快速乘风破浪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色令人醉倒,水鸟成排结阵冲浪“逆迎”而飞,似戏弄,似觅食,起起落落,美不胜收,而洲渚上的花瓣随风飘落成斑斑点点,这两句对相对远景的描写,画面感特别强烈。为归航营造舒心悦目的气氛。

颈联“一川行客当船喜,两岸居人倚棹闲。”这一联依然是在归航的动态情况下,看到水上的游客和岸上的人家的情形,从景物的描写来判断,渔船已经渐渐靠岸,准备停泊,两岸人家清新可见,水上游客欣喜,笑声熙熙攘攘。 尾联“却便孤航多泪别,嫣然回首水潺潺。”描写渔民的心路。描写渔民每次出航的风险和对亲人的思念之心,经历内心世界复杂的斗争,然而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依然不辞劳苦,坚定信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