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如歌:节日观礼、游行与联欢

 jkjkjk55 2022-09-30 发布于河北

国庆节到了,让我们透过一位五十年代小学生的回忆,看看那时是如何度过“十一”、“五一”这样大型节日的。

作者:胡西林

我们小时候,每逢“五一”和“十一”在天安门都要举行盛大游行和庆祝活动的。所以生活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的学生们有很多机会参加这些活动。

我记得我们最早参加的庆祝活动,是在五年级下学期的“五一”节,也就是1958年的5月1日。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记得就比较清楚。

在“五一”的前些日子,班上接到通知:我们将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天安门的“观礼”。要去天安门,同学们都挺兴奋,心猿意马的,上课都不安心了。班主任就警告了:谁要不好好听课,就别想参加!这下就镇住了同学们,谁也不敢调皮,这一招还挺灵的。
1956年五一节天安门广场游行
当时要求参加活动的,不论男女生,统一都是长袖白衬衫、蓝裤子、黑布鞋、红领巾。白衬衫、蓝裤子、红领巾是当时大多数学生的标配,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黑布鞋,有人就没有,比如我。我平常都穿球鞋,所以家里又给买了一双黑布鞋,还是带袢的。我嫌它带袢像是女孩子穿的,可是当时好像没有后来的那种“懒汉鞋”,无奈只好穿。
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去的,也有少数同学因为人数限制,或其他原因去不了,他们就可以为活动做些其他事情。

1957年五一节,5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游行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道具。每个参加“观礼”的同学都要手持一支桃花。当然没有真桃花,就要自制出“桃花”来。作桃花要用树枝,一般的树枝不行,要用枣树枝,有分叉,造型好。不知道是哪些同学,从什么地方撅来那么多枣树枝,就解决了花枝问题。
桃花是用粉色的皱纹纸制作的。班上的女同学好手巧,她们把皱纹纸裁好,卷好,用线一捆,剪几下,再把卷起的皱纹纸展开,就是一朵盛开的桃花。所以女同学负责做纸花,我们男同学就负责把花往树枝上绑,每支上都要绑上几十朵花。用了几天的下课时间,才把全班同学要用的花做完。
1963年五一节,学生们在天安门前跳皮筋
“五一”前夕通知,“五一”当天五点集合。因为时间太早,公交车都没有上班,学校允许住家远的同学可以前一天到校,在教室里睡觉。我们农业部宿舍大院离学校近,我们都是回家睡觉的。
“五一”一早4点多,就被家人叫醒,过一会儿闹钟也响了,这是双保险。匆匆吃了些早点就出去招呼同院的同学一起去学校,记得这时天还是乌漆麻黑的。到学校时已经很热闹了。说是五点集合,实际上要晚得多,可能是学校也打了提前富余量。
后来好像是来了几部公交车,把我们拉到了东长安街某处,就不走了,我们就下车排着队走到天安门广场指定位置。老师告诉要解手可以到广场边上临时厕所,离队要请假。每人发了一个果子面包、一个煮鸡蛋。有没有发水不记得了,好像1958年那时还没有瓶装水,也没有双汇香肠。
游行是9点还是9点半开始的。说是“观礼”,那可不是在天安门上或是天安门旁的观礼台上观礼,我们上万名学生是在天安门对面的广场上组成一片花的海洋。现在想:那时候天安门广场还没有像以后扩的那么开,后面还是有红墙的。

1952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

其实当我们这一片人按照指令挥动花束,呼喊口号时,根本就看不到游行队伍。就是放下花束,踮脚也看不清天安门上的人的。不过大家还是很自觉地完成指令,这也是完成政治任务嘛!
临近中午,游行结束了。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遵照上面的指示,向西走饶了一个大圈再往回走。这时各个学校的学生、游行完的各个方阵的大人都混到一起,找不见自己学校的人了。本来说有车往回接,也根本找不到。我们班没走散的几个同学就决定自己走回去。
真是小孩子不知道累啊,不知道饿啊,我们从天安门西边就一路走回东大桥,那神经还亢奋着哪!桃花花枝还没舍得扔,一直带回了家。

真没想到,这次五一游行后不久,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58年8月,为庆祝来年的建国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开启大规模改扩建,拆掉了两侧的红墙等建筑,面积扩大到44公顷,竖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新建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宏伟建筑。

这是第一次,细节就记得清楚些。以后在小学、中学又参加了两次类似的活动,大同小异,反到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有一次是拿着两面信号旗,一面是红的、一面是黄的,随着指令或举或放,组成图形。还有一次,游行结束后,要求我们“观礼”的学生拿着花,呐喊着涌向天安门,然后所有的队伍都乱了,又是自己走回去。

除了“观礼”,我至少还参加过两次天安门游行。游行应是高中时候,班上挑了一部分同学去练队形、走正步。练的时候,要求也挺严的,每步踢多高,迈多远都是有定规的:踢起30公分,一步迈75公分,胳膊也要甩得一样高。每周两次,好像是练了一个多月。

1953年国庆节天安门游行

第一次游行是在彩车方队,排好了队伍跟着一辆大彩车行进,排练时是自己练自己的,没有彩车,合练时才有模拟的彩车。最后彩排时才与彩车合练,彩车上是什么内容,完全记不得了。
彩排未开始前,我好奇,还从彩车侧面的开口处往里面看,巨大的彩车平台是搭建在一辆重型卡车上的,像一个倒扣着的大木板盒子,上面还有模型和人物造型,不明白司机是通过什么看前面的路的。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在彩车的平台里面,还有一群“闲人”,他们不走正步,只是在里面随车走。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同学说:那是备用的,万一彩车熄火了,不能停在天安门前,那时就要里面的人推着车走。我恍然大悟,那是有出事故预案的。
1956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游行

我们的队伍是在彩车周围形成一个方阵。排在彩车前面、后面或北面的还好,在行进中能看到天安门和观礼台,被排在彩车南面的同学就被彩车挡住了视线。排在南边的同学就抱怨,排在北面的同学就安慰他们:那么远,其实我们也看不到什么的。

最后一次游行推算应是1965年“十一”吧?那次庆祝国庆的游行我们走的是仪仗队方阵,前面的方阵每个人都打着红旗,我们随后只是走正步。仪仗队对走正步要求更严,我们练队列是到北京清河的一个学校里练的。怎么去的怎么回的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高中时候,我们还参加过天安门广场节日晚上的联欢活动。实际上就是跳集体舞,有几支舞曲,几种动作。有老师来敎舞,平时是自己练,合练时是要和女生一起练的。

1958年国庆节,人们抬着土高炉在天安门前游行,以示中国人民当年炼出1070万吨钢的决心。

我们北京第二十五中原来叫育英学校,是男校,全部男生。旁边是女十二中,原来的贝满学校,是女校。以前都是教会办的学校,现在就成了结对子的友校了。所以练跳舞就是这两个学校的学生结对子。

那时候,男校、女校基本上是不交往的,男女之防也很厉害。合练跳舞时,会有拉手的动作。人家女生还没有什么,我们班却有同学甩出一条手绢,让女生拉手绢不接触手。我们班的团支部还狠狠批评了他的封建思想、不尊重女生。

国庆节夜晚天安门广场的焰火

天安门广场的晚会是热闹的,一圈一圈全是年轻人在跳集体舞。那时我们才知道,天安门广场的灯柱下面都是有音箱的。舞曲是统一播放的。跳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就开始放礼花了。这么近距离的看礼花,真好看!但是也有问题,仰脸看礼花有时会被礼花灰迷了眼睛。我们知道天安门上是有国家领导人的,但是天色既晚、距离又远,我们是什么也看不见的。

北京市规定:逢到“五一”、“十一”大的节日,各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所以在没有观礼或游行任务的时节,我们都会伙同家人,或呼朋唤友,到公园去玩。那时各公园也是装扮的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有时候还会有有组织的游园、演出,那就要凭票入内。
那时过节真像过节,人人兴高采烈,家家焕然一新。可不像现在,过什么节都没有意趣了,过节甚至比平日还平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