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孩子犯错,父母的态度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片片飞红

 丄学号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作者┃向阳花   朗读┃馨语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孩子犯了错,父母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不同的态度,将会对孩子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

01

坐视不理等于纵容孩子继续再犯

前段时间一则“熊孩子捶打上海迪士尼'噗噗熊’”的新闻在社交平台上热传。

一名迪士尼工作人员身穿“噗噗熊”的服装,在与观众近距离互动时,一个小孩突然冲上去不停捶打“噗噗熊”的肚子。

其他工作人员见状,当然马上制止住小孩。之后小孩虽道歉了,但是后来他父母和工作人员在交涉的过程中,因为涉及有可能赔偿的问题,他们立刻就变脸了:

“道具服又不会被打坏,小孩都道歉了,你还想干什么?为什么非得为难小孩?”

家长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度,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愧疚之意,更像在为自己孩子开脱:孩子已经道歉了,他犯的错应该被原谅。

但这有口无心的道歉,不但不能令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为此承担责任。

更有可能会令孩子在无形中强化一种意识:以后不管闯什么祸,我只需道歉就能完事。这种变相推卸责任的态度,只会令孩子越发地肆无忌惮。

正如其中有位高赞的网友所言:

“孩子的熊行为,肯定会受到外界的阻击。如果力量相当,可能还只是吃点苦头。如果不幸挑衅到更强更狂躁的对手,那他们受到的惩罚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孩子犯错,父母不但不管孩子的错误,反而为孩子开脱。孩子始终不懂规则和界限,他们会越来越放肆大胆。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在错误的路上受到更多的伤害和惩罚。父母对孩子缺失的“错误”教育,有朝一日肯定会以更惨烈的方式报复在他们自己身上。

02

当众斥责会激发孩子的消极心理


而有些父母正好相反,他们不但不会袒护,还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

孩子一犯错,父母不问缘由不分场合,一上来劈头盖脸就一顿责骂,有的父母甚至还拳脚相向。

孩子小的时候,反抗力不强,可能还会忍气吞声;当他们渐渐长大,反抗力渐渐增强时,长久的情绪挤压就会向外爆发。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名女生没有按母亲的指令储存墨水,将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她母亲当街就拎着女生的衣服,怒声责问:“我不是告诉过你正确操作了吗?你知不知错?错在哪里?啊——”

受责骂的女生当场就愣住了,屈辱的泪水不停在眼眶打转。有些路人看不过眼,劝说小孩还小,回去再慢慢教育吧。

女生的母亲立刻反驳:“要是我回家再说她的话,就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她在什么地方犯错,就应该让她立即知道自己哪点做错了。”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过一句话: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场合去批评,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

父母以为人前责骂,就是教育,就能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但在孩子看来,父母只是不满所以向自己发泄而已。

周围多少双眼睛看着孩子“受辱”,既然父母都不给孩子脸面,让他们下不了台,那孩子又怎么会尊重父母?更别提让他们去听取父母的“教诲”了。

孩子对成年人和社会的规则认知不深,他们做事随心而动,不知轻重,所以犯错闯祸肯定在所难免。

作为父母,我们的义务是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和界限,但父母“第一时间”的责骂,反而将孩子越推越远。

当孩子把耳朵和心都关闭的时候,父母再多的“金石良言”都不可能再打开他们千疮百孔的心灵。

03

孩子“犯错”

父母的态度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犯错,父母纵容要不得,态度太强硬也不好。那父母究竟要怎样做?

首先,别着急,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有个泰国的公益广告:放学铃声响起,镜头前一个小男孩满身泥泞,低着头怯生生地从学校里走了出来。

站在走廊等候的妈妈看着孩子的“惨状”,从开始震惊不已,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开始责怪起孩子来。

这时他们站着的走廊,一台公共电视突然出现了男孩的视频画面:原来孩子在经过花园时,见到一位老人正推着一辆装满花盆的手推车。

由于下雨的缘故,本来步履不稳的老人不小心把车推翻了,车上的花盆瞬间全部倾倒在地。

男孩见状,立刻跑了过去,他双手捧起了翻倒的花盆,吃力地把它们逐一搬到指定的地方。当一切结束后,孩子全身早已布满了污泥。

妈妈看着电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看到他这么脏,我以为他又调皮捣蛋了,没想到他是帮人。”

孩子不是犯人,就算犯错也不能任由大人站在制高点指指点点,而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辩护。

父母第一时间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仅代表了对孩子的尊重,更是向孩子传递一种信念: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在乎你的感受,都会和你站在一起共同面对。

其次,让孩子承受“直接”的后果。

若孩子真做错了,打骂他于心不忍,不惩罚又不行,一味跟孩子讲道理,收效也不大,他还是屡教不改,那要怎么教育呢?

记得樊登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一位网友惩罚儿子的事情。网友的儿子贪玩打游戏,网友跟他约定十分钟后退出游戏,过来吃饭。

结果半小时过去了,他儿子才慢吞吞走过来。这时网友两夫妻早已把饭菜吃完,孩子无奈只好饿着肚子等到下次开饭。

因为贪玩游戏迟来吃饭,结果饭菜被吃完,孩子只好饿肚子。父母惩罚的手段跟孩子做错的事之间有“直接”的关系,这叫“直接后果”惩罚法。

而与“直接后果”相反的是“消极后果”。例如孩子把杯子打碎了,父母惩罚孩子晚上不能看动画片,前因后果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这就叫“消极后果”。

这位网友说,自此他儿子吃饭前,必定准时坐在饭桌旁,一刻也不敢耽误。因为儿子知道迟来了,爸妈不会留饭菜给自己,自己又要挨饿了。

最后,逐步提示并引导孩子去改正错误。

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自觉去反省并改正,就需要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逐步提示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改正错误。

在百度论坛,曾有位爸爸分享他启发儿子主动去认真完成作业的经历。

他儿子四年级以前, 每天都要再三催促,不断训斥,甚至差不多动手要打了,才肯勉强去做作业,可儿子还是不专心,而且作业的质量也不好。

后来这位爸爸转变了与儿子的交流方式,他没有再命令儿子要做什么,而是引导儿子自己思考,自己学会怎样做。

“我知道你很想去玩,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那要怎么办?”

“迟点再做。”

“没有做完作业就去玩,心理压力大,还要被父母骂,到最后时间不够,马虎完成就交差,第二天又被老师批评,你这样会开心吗?”

“那我要怎么做?玩一会,调好闹钟再做作业?还是先做完作业,再去玩?”

“爸爸知道你不用催,就可以自觉去完成作业,是不是?”这位爸爸没有正面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逐步点拨儿子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

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管教?因为这些管教和道理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但如果这些道理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那他是不是会更愿意去遵守呢?

04

言传身教,才是让孩子

“改正错误”最有效的方法

电影《小鬼跷家》里有句经典台词:“孩子可能听不进你对他说的话,但一定会模仿你本来的面目。”

父母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其实都远远不及父母在生活中,自然呈现的本来面目所带给孩子的影响力那么大。

前不久,在湖北武汉,一位爸爸带着儿子进地铁站,爸爸刷卡后,已经超过免票身高的儿子紧随其后,无意间“逃票”通过了闸机。

儿子本来可以蒙混过关,但这位爸爸并没心存侥幸,而是要求儿子重新刷卡。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名“言传身教”的好爸爸。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给孩子做好表率,孩子定然能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父母把握好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孩子自然能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逐渐学会规范和控制好自己,这才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片片飞红,一对双娃的宝妈,一名会计师、税务师。阅读使我快乐,写作令我成长,一直践行写出走心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