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 三光是指日月星,最早出自于《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干代表天机道,地支代表地脉道,藏干代表人间道。 “上有天,下有地,人居其中”,则天法地,有容乃大。“天人合一”之理想一直是国人的梦寐以求,此亦中西方文化之重大差异。 “天地人和,大道不孤”,强调“ 天时、 地利、 人和”三要素,是生命成功之必不可少。语自《庄子·外篇·天地》,原文为,“天地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王之道,斯之美”,此中华传统文化独有之处世观念。
《易经·说卦》载,“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强调构成天、地、人的皆为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 人之生存,禀承上天之灵气,效法大地之厚德,用仁义之心为人处世。儒家之“仁义”,佛教之“慈悲”,基督之“博爱”,皆通一道,皆同一理,终极目标是使人类复归于真善美。 传统文化中,“三”与“四”寄予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之追求和礼赞,不正派、不正经之言行,往往被斥为“不三不四”。“不三不四”的来历,应与《周易》有关。 ![]() 所谓三,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亦为事物整体之象征。“三”,代表着多的意思,亦为吉利之数字。 所谓四,古意为周全、称心,取事事如意之义。《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 ![]() 《易经》每个卦象分六个爻,亦称六爻卦象,指事物发展之六个阶段。其中,三爻和四爻,处于六爻之中心位置,代表的是人道,即正道和大道。一个人或一件事,不处于正道之中,谓之“不三不四”。 笑看人间沉浮事,挥洒自如天地间。人居天地之间,恰如鱼依附水一般,犹如气蕴藏于湿泥和水中一样。所谓天地良心,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必须学会秉承天地之德,即“则天法地”。 |
|
来自: 新用户97560OB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