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要“春捂秋冻”

 玫事侃侃 2022-09-30 发布于福建

春季到来时,总听老人家说“春捂秋冻”,一边说,一边还会阻止脱下棉衣。

如果不听话,非要早早地换上春衫,有可能就冻感冒了,于是,明白了,春季里不肯捂着点儿,可能会着凉冻病的。


春暖还寒勿脱衣

是因为天人合一,随着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化,人体内形成了散热和保暖的功能。

冬季里,为了抵御寒冷,体表的汗腺和毛孔都是闭锁状态的,以封闭保暖,固护阳气不得外泄。

暖时,毛孔逐渐打开,汗毛孔的闭锁程度下降,遇到春风或寒气,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使人骤受春寒,出现感冒症状。

春季里天气不稳定,时暖时寒,过早脱掉棉衣穿少了,就容易受凉生病了。


秋凉渐渐添衣衫

入秋之后,秋收冬藏,大自然的阳气开始转为潜藏。

人体阳气也随之转入收敛状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收藏起来,以备来年有生发的基础。
当外环境秋凉气候来临,就是阴气渐盛,对阳气的制约作用增强了,有利于阳气的收敛。
“秋冻”的穿衣方式,可以配合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更好地随气候收藏阳气。
此时的降温,是一阵秋雨一阵凉,下了雨,降温了,再根据天气来逐渐加衣,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所以,用不着过早地就穿上厚厚秋衣,要适当地略冻一冻。
这是自古以来,就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个养生说法儿的原因。

体质弱者要保暖

降温了,也要坚持少穿衣,结果,把自己冻着了生病,这划不来的。

所以,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和孩子,此时就要适当穿衣,不要因受凉而出现感冒、咳嗽、嗓子痛,等等。

有位阳虚体弱的姐妹诉说,总是有点不宁腿的症状,难以消除。

细细一问,原来,为了展示苗条的腿型,秋冬不愿意穿厚裤子。晚上睡觉喜欢不盖被子睡觉……

结果,这不宁腿症状喝了很久的中药,也难见痊愈。

中医养生讲究的是以人为本
得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决定,如何穿衣,如何保健。

脾肺虚弱建中汤

有些病家或孩子,平时出汗多、容易反复感冒;

有些是面色发黄、消瘦、胃口不好、肚子常痛;
有些是慢性病、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等;
这类体质的,入秋之后,可以喝一阵子小建中汤,帮助健脾补肺,扶阳壮体
初秋时节,安排一些缓慢地运动,比如散步、登山,等等,通过适量的锻炼来强壮体质
通过一秋地调养,到冬季时,耐寒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就不那么容易感冒生病了。

请移步点击:

不宁腿是啥毛病,应该注意啥?

调养肝脾小建中汤怎么煮

总打喷嚏的鼻炎,与阳虚肾亏体质

小儿腺样体肥大病因在哪里,怎么才能治好?


保暖腹部和双脚

跟随气候变化,让自己适应一下“秋冻”的话,要注意,有几个部位,是要注意保暖的。

01
颈部和肩部

有些姑娘喜欢穿大领口的上衣,可以露出秀丽的长颈、肩,线条特别优美。

可是,这样子穿衣啊,颈部受凉了,如果导致颈部血管收缩,那会不利于脑部供血。

有可能因为肩膀区域受冷,影响到肺寒,出现咳嗽、感冒。

为了健康,还是不要那么追求美丽吧,穿高领衫,也可以展示秀丽长脖的。

02
腹部

上腹部受凉容易导致胃寒胃凉,闷闷想呕吐。下腹部冷,容易诱发宫寒痛经、月经不调。

可以穿一件长一点点的紧身棉质打底背心,这样,护住了胃部和腰腹部,更为保暖些。

03
脚部

俗话说“寒从足底生”,如果脚部没有做好保暖,穿了露脚趾的鞋子,或者,穿了露踝短袜、八分裤……也许不保暖。

穿着上保暖了些,很好地护住脚部和脚踝,使得这一段的温暖不流失,身体就更容易保有温暖感呢。

毕竟,脚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啊,血液要走很远的路程,才能把温暖送到这里来呢,少流失一点是一点。

何况,脚部汇聚了全身经脉,脚踝这一带,有复溜、太溪、三阴交,这些与肾经、妇科相关的大穴呢。

好好地保护好温暖,让全身既能适应“秋冻”,又不至于受寒冻病。

从入秋开始,就培养培养自己的耐“冻”能力吧。

另外,要注意调整饮食,多接触阳光和户外空气。

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秋冻”吧。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