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给出一个送命题,宰相一句话完美回答,且还暗地里拍了个皇屁

 综合历史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先秦之后,遍观历朝历代,虽然宋朝被人称为弱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对待文人的态度上,宋朝无出其左右,假如能让你们回到古代做管,估计多数人都会选择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立朝后,为了避免宋朝像后周一样,成为下一个短命政权,开始分化兵权打压武将,因此国家的基调早已奠定,文贵而武轻。

凡事都是利弊同行,竟然把文人的地位突显了出来,不可避免让文人得到一些不大不小的特权,其中有刑不上士大夫、不会因言获罪,尤其是最后一种,只要不是通敌叛国之类大罪,一般是不杀文人的。

比方,宋代比较著名的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等,他们有的是得罪权贵,有的是得罪皇帝,最多也就是落得罢官贬谪的下场而已,就连童贯这样的奸臣,手握大量兵权,也只是先贬谪流放郴州,之后再行刑处死。

所谓宦海险恶,官场上风风雨雨那么多,没有谁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获罪,而获罪免不了受处罚,而宋代处罚官员的方式便是贬谪,已经把做官的风险降到很低的程度了。

在宋朝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只要有才,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风流快活,其中滋味不足外人道也。

但也正因为这种宽松制度,让许多文人胆子很肥,因为一般小罪小错,皇帝也找不到理由杀人,因此直言敢柬的事情时有发生,比方宋仁宗在位期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在这种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氛围下,皇帝没有足够威望的时候,必然需要时常笼络文官,而宋仁宗作为第四任皇帝,继位后也是如此,不仅礼贤下士,还表示自己是知错能改的皇帝,证明了胸怀,才得到士大夫们的拥戴。

但在执政晚年,宋仁宗对政事倦怠,在宫禁之事上也管理不到位,但他已经掌握实权多年,朝中无人因这些小事谏言,却被参加殿试的苏辙直言而谏。

苏辙自知策问卷上,自己议论尤为激烈,一定会被罢黜资格,其中考官胡宿认为苏辙对仁宗不恭,并上报了此事。宋仁宗得知后,虽然觉得有些许丢脸,但其性格仁厚,于是说道:“以直言来得人,而因直言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

意思则是,宋仁宗最初便是以直言敢柬招揽天才,如果以此事而罢黜于他,我不是两头不是人吗?胡宿无话可说,最终把苏辙列为下等,得以入朝为官。

如此作为,仕途不会太顺利就是,当然,这一些都是后话。要是换个朝代,皇帝可没有这么好说话,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且皇帝较为公正,都会惩戒一番,顶多事后给个糖枣。

所以说直言敢谏,为人正直是好事,但说话做事不能直来直去,事情办妥的同时,又能明哲保身方为官场之道,赵普的一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某一天,宋太祖闲来无事,便问了赵普一个送命题。当时宋太祖一句:“你可知,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赵普一时无言以对,大家心知这天下自然皇帝最大,却又不能直言不讳,这样太没技术含量,不讨喜。过了一会儿赵普回答:“世界上道理最大!”

宋太祖一听,满面笑容可见极其满意,于是拍着手说道:“答得妙极!”

此话明面上,说得是道理最大,就连皇帝也得遵从这个理字,但暗地里,这个“皇屁”又拍得润物细无声,因为皇权时代,讲究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君主受命于天,代天牧民,万万人之上,本身就占据了世间最大的“理”了。

不得不说,赵普出身微末,只读过半部论语,从一个小吏做到一国宰相,确实有着不一般的头脑,为人处世都带着满满的艺术成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