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勒石三戒:开启宋代文人恣意潇洒的人生

 行走与写作 2020-04-28

揪心呀!那么神秘的石碑究竟写了啥?

100年之后才知道答案!

建隆三年,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做了一件很奇特的事。他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立了一块神秘的石碑。

这块石碑被称为北宋最神秘的石碑,黄幔遮蔽,重重把锁,只有在皇家举行重大祭祀活动和新天子即位时才可启封,上面的内容也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

北宋的历代皇帝“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泄漏”。

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石碑上究竟写了啥,可是揪心呀,任是多方猜测众说纷纭,却一直不得而知!

100年之后,靖康之变,金人破开太庙之门将祭祀礼器席卷而去,人们才看到此碑:

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就是举世震惊的“

勒石三戒”,也叫“太祖誓碑”。

宋太祖赵匡胤做梦都不会想到,他“

勒石三戒”立下的誓言,会让300多年来宋朝继他之后的17位皇帝谨遵祖训不敢逾越,厚待周氏子孙,也改变了宋代文人的命运,让他们开启恣意潇洒的人生。

直言进谏,想啥说啥,不怕穿小鞋、不怕打击报复,大胆的工作

有免死金牌在身,大不了被贬出京城到外地做官,一路还可游山玩水

如果要问,古代文人最有做为、最幸福的朝代,那一定是宋朝,绝对没有之一。

“勒石三戒”中不杀士大夫和言官、谏官的誓言,宋朝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也给了文官“免死金牌“,使得文官在朝堂之上毫无忌惮地直言进谏,甚至感和皇帝对喷也在所不惜。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包拯,反对宋仁宗为了讨好宠爱的张贵妃,毫无节制地提拔没有能力并且坑老百姓给自己捞好处的张尧佐,和宋仁宗据理力争,发飙时喷了宋仁宗满脸唾沫,宋仁宗也忍了,照样让包拯包大人高官厚禄一辈子,真是幸煞宋朝以外的天下文人。

宋朝那些大文学家做官几乎没有不被贬谪的,晏殊、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都被贬谪三次以上,但在那重文抑武的宋朝,他们很快凭借自身的才华东山再起。

宋代文人从政为官时,这种敢于直言、恪尽职守的做法,皆因有“免死金牌”,而且更重要的是,历代宋朝皇帝都能兑现此种的诺言。

“免死金牌”,真正的名字叫“丹书铁券”,是由皇帝颁授给皇族和有功之臣,让他们在犯罪后免于刑事处罚,甚至赦免死罪的特权。第一个发免死金牌的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他把免死金牌颁发给韩信、张耳等七大异姓王,但在江山稳固后就先后找借口杀掉了他们。刘邦以后,许多皇帝都颁发过免死金牌,可惜这些拥有免死金牌的人,后来绝大多数都被皇帝杀掉,因此免死金牌还有一个戏称“送死金牌”,唯有宋朝例外。

宋朝的文人无论犯了多大的罪,都不会被杀头。

当年的“乌台诗案”中,苏东坡在诗歌中对宋神宗的变法进行了批评,即将被杀头时,宋神宗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按捺怒火,宽大处理了此案,让苏东坡保住了脑袋,只是被贬谪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过上了闲散的生活。

在黄州,苏东坡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还留下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书法《寒食帖》,流传至今,如果在“文字狱”盛行、动不动就诛灭九族的清朝,就算他有10颗脑袋也掉光了,可见,在宋朝为官,颈上的脑袋是上了保险箱的。

据历史记载,300多年的宋朝18位皇帝,只杀了一位士大夫,就是那位靖康之变之后,被金国扶为“皇帝”的张邦昌。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比比谁更高贵雅致

俸禄那么高,不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对得起谁

宋朝文人是最懂得享受的,他们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极高,不仅仅是一曲曲浪漫的宋词,更是一种生活风尚: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被宋朝的士大夫称为四大雅事,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到极致,如果不懂这四大雅事,就被称为“戾家”,即外行人,因此谚语说:“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

支撑文人高贵雅致生活的是高工资。宋代官员的俸禄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据《宋史·职官志》记载: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 (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这些福利补贴合起来蔚为壮观,比月薪高多了。

给大家算算热播剧《清平乐》中包青天包拯的工资。包拯身为“龙图阁大学士”和“开封府尹”两个职位,据《嘉佑禄令》,他任“龙图阁大学士”每年有1656贯钱、10匹绫、34匹绢、2匹罗及100两绵。据《宋史·职官志》记载,他任“开封府尹”每月有30石粮食、20捆柴、40捆干草及1500贯公使钱。除外北宋朝廷分给他20顷土地,即2000亩,收取地租并且不用向朝廷纳粮。全部加起来,包拯每年的收入换成钱总共是21878贯,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话,那21878贯铜钱就合计1367万元。

由此可见,宋代官员俸禄高到令人咂舌,难怪宋代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学而优则仕,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高收入当然要过高品味的生活,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么高的工资。文人们闲暇时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赏花品茗,变着花样将生活过到极致。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这四雅中,宋代文人将点茶玩出了与众不同的新花样。

最惊人也最奇特的点茶技艺是茶百戏,又称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绝技,能使茶汤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形状如山水云雾,花鸟鱼虫,变化多端,好似一幅幅水墨图画,被文人雅称为“水丹青、茶山水”。

宋人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写的就是这种技巧。

斗茶活动更是雅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诗中写道:“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斗茶情景。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斗茶时还行斗茶令,斗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用以助兴增趣。

斗茶令的首创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与丈夫赵明诚贫居青州专心治学时,每得一本好书即共同校勘、重新整理。在一次煮茶品茗时,她突发奇想了一种与酒令大相径庭的茶令,即互考书经典故,一问一答,说中者可饮茶以示庆贺。纳兰容若《浣溪沙》一词中的名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就是李清照斗茶令的典故。

酒楼茶坊、瓦舍勾栏、不夜城里最恣意的狂欢

假期那么长,总得恣意潇洒地将时间打发掉

宋朝取消了“夜禁制”,成为“夜市”最流行的时代。每当夜幕降临, 城里就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舍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可达通宵达旦,堪称“不夜城”。

《东京梦华录》就写道:“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这就是北宋的夜市。

俸禄很高而且假期又长的文人们,自然也加入这恣意狂欢的队伍。

宋朝是历史上官员假期最多的朝代,逢假必休,绝不拖沓,元旦、寒食、冬至等放7天假,上元节、夏至等放3天假,各种节日加起来,每年的假期差不多有120天左右,羡慕吧?

这么长的假期,宋朝文人们除有大把的时间游山乐水、觥筹交错、赏花斗茶,挂画熏香的雅趣外,晚上也可到夜市里看戏听曲,笙歌宴饮,不亦乐乎。

宋代文人们晚上最喜欢的就是宴饮,如果嫌宴饮太单调,那就找酒楼茶坊的歌姬、舞女作陪,软语莺歌,红袖添香,再乘兴做几首诗词,拼拼才气。美女、美食、美酒,好茶、好诗、好词,要多潇洒就有多潇洒。

辛弃疾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就是这种宝马香车,繁华热闹,笑语喧哗,一夜不绝的潇洒盛况。

恣意潇洒的宋代文人们,还真应该感谢宋太祖赵匡胤,因了他的勒石三戒,就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成为历代文人羡慕的对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