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见·一默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一定要与自身的德行相匹配,不然就会招惹祸患。 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克制贪念,绝不妄取。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权倾朝野。有个下属为了讨好他,送了他一副书法家的字,珍贵异常。但曾国藩欣赏之后,就还给了他,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为官几十年,曾国藩收到过很多礼物,但是他每次都只取一些土特产,收下心意,其他一概奉还。不伤人面子,也不伤自己的品行。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 人生在世,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心底才能有一份自在和坦荡。 一个人锦衣华服,内心却惴惴不安,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人性本善,给予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善良要有分寸,不能随便给予别人。 爽快的善良会变得廉价,慷慨的善良会助长人心的贪婪。 有个乞丐在市集乞讨,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都是一块两块施舍给他。 有一天来了个善人,一出手就是十块,乞丐感激涕零。之后这个善人每天都来,每次都是十块,整整两年未变。 后来,善人结婚了,于是开始只给乞丐五块钱。 乞丐就问他:“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善人回答说:“我结婚了。” 乞丐闻言,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却值得深思。心怀善意去帮助别人,到头来别人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 “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善良需要有分寸。你若好到毫无保留,无德之人就能坏到肆无忌惮。 善良有了底线,才会更有力量;善良长出獠牙,才会拥有铠甲。“宽容”要适度,善良也要有些锋芒。 《管子》讲:“不通於轻重,谓之妄言。”一个人不论真假,张口胡说,就是妄言。 有个年轻人热爱文学。他给一位作家写了信,并寄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想问问自己是否能走文学之路。 作家看完,觉得文章平淡,没有任何出彩之处,但又不忍心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便鼓励道“你的文章不错,一定要继续努力”。 收到回信的年轻人欣喜若狂,一心扑在写作上。几年后,年轻人在写作方面没有太多进步。 作家知道后,后悔不已,没想到自己随便一句话,害了这个年轻人。 季羡林曾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莫说是不能说假话,纵然是真话,也不能和盘托出。这是季老先生处世的守则,一生不曾打破。 古人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说话恰当有分寸,是智慧;适时保持沉默,也是智慧。 言多必失,不妄言,少说话,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有时候做道德评判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心虚,你知道吗,因为人的处境真的很不一样。”处境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很多人不知道事情的全貌,却总是喜欢妄下判断。 有个大学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环球旅行,在海上遇到了风浪,轮船不断下沉,男子却独自逃上救生艇。妻子随着轮船慢慢沉没,她对远去的丈夫喊了一句话。 很多人都在猜这句话一定是:“我怎么会嫁给你这样一个混蛋。” 没多久,这件事传到了网上,很多人开始指责这个男子冷血。男子被网暴,精神备受打击,工作也丢了,走到哪都被指指点点。 但是,后来人们才知道,妻子生下孩子不久之后就患了绝症,环球旅行不过是去世前最后一点心愿。而她喊的那句话是:“好好活下去,照顾好我们的女儿。” “我们同样无法通过别人的某个举动或者某些言论,就去想当然评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我们不了解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作出这个选择的。” 人性幽深,处境复杂,人生的选择更是百转千回,难以预料,更难以评价。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不要轻易下判断。这是一个人的成熟,更是一个人的修养。
主播:冯璇璇 法律人,新媒体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