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人生是一场与他人无关的自我修行

 东方文捷 2022-09-30 发布于天津

走过半生,我们发现,一人思想不油腻,内心不堕落,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这是《洞见不一样的自己》这本书中一段有趣的文字,如此的文字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看上去很鸡汤,如此仔细读下来,以空杯心态去学习时,就会发现这本书中有些道理看上去很简单,不过经各自成篇演绎之后,于无声处听惊雷,其实并不简单。
可能是为了验证了一句老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这一生应该如何过呢?
每个人对于如何走过这一生可能各有心得,也许是在某一刻顿悟,也许是历经半生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这么多许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他人的智慧。
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千万粉丝大号把自己公众号里的精华好文集结呈现时,也许能让人有所触动和启发。
01
个人也关注洞见君很久了,公众号里的文章质量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这一次应该是厚积薄发,以60篇文章,涵盖人生的五大主题:认知、自律、修养、人际、情绪。
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生是一场与他人无关的自我修行。
这句话也在许多场合中说起过,一直当作座右铭而存在。
而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如果真正地去修行,就不可避免会在这五大主题中修炼了,就看能不能修炼到家。
可以说,五大主题60篇文章基本上把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上的关键节点都罗列出来。
所以这本书也敢号称是让你少走弯路的60个智慧锦囊。

这话不算吹牛,毕竟对于一个大的公众号来说,能够集结成册,还是很有武德的。
正如在本书前言中,洞见君说的那样:我们做内容的,写文章的,目标则是用自己的文字对人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02
文以载道,书以焕采。
一本书的诞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真正从一本书中真正开卷有益,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还是那句老话,知易行难。
对于认知方面,真正能够在人生之路上有清醒认知吗?
就拿近期在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湾湾那边的事,有多少人能够在这场热闹声中保持清醒?
那天,还有朋友问我,你有没有熬夜不睡觉,在等待着“大事”发生呢?
可能还是格局不够,睡得比较早,因为从这些纷乱当中已经清楚地认知到所谓“大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还是关心了一下第二天要吃什么来实际。
如此表达一番时,倒是被朋友一顿猛批,说一点不关心国家大事。

当时虚心接受批评,也没有和朋友多说什么,既没有过多地反驳,也没有好为人师讲一番小道理。
否则到时搞得“政见”不同,反而让朋友心里不痛快。
书中有一个类似的小故事,话说北宋时期,大儒程颐去拜访已经卸任的宰相范纯仁,批评对方在位时对于许多大事没有上访,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范纯仁对这些都坦诚认错。
最后程颐才知道,原来这些事范纯仁都曾经上书过,只是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好的实施,所以并不为人知罢了。
如果是普通人,面对指责可能会感觉很无奈,会为自己辩护,但是范纯仁却没有如此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是简单的八个字,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见。
对于此类认知的问题,有时是没办法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求同存异,不作过多解释反而是件好事了。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很多人都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想要改变可难了。
03
所以,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已经不是那种一本经典之书会引发洛阳纸贵的情况发生,因为信息的流动和散播的速度已经太快了。
再加上一些智能算法的推荐等等,会导致信息不但泛滥成灾,更有可能带来信息茧房的局限,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洞见和清醒的头脑呢?

这本书中的经典案例可不少,如果翻开的话,会发现从古至今都能找到经典映照。
从认知、自律、修养、人际,再到特别重要的情绪,无不让人感知到修行之路的不容易。
特别是情绪,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外界信息,很多人可能不自觉地被带了强烈的情绪,而且这些情绪可能就是某些别有用心之故意引导的。
无论是那些炫富的,还是展现苦难人生的,很多类似的东西都有情绪的波动。
这样的事例已经太多了,甚至出现了不断地反转,而在这些反转过程中,许多人的情绪不断地波动和转折,甚至感觉上当受骗并后悔之人并不少见。
会不会导致怀疑人生我不知道,只是当一个人能轻易地被他人操纵情绪,会不会有点反思呢?

反思的过程,特别是否定自我的过程是痛苦的,然而这种痛苦应该是每个人要去经历的,否则也不能真正地成长了。
而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提高认知,不断自律之外,对于情绪更应该学会引导和控制。

在本书《管理情绪的三把钥匙》时倒是给出点解药:事不顺时,去读书;气不平时,去运动;心不静时,去冥想。

个人倒是认为,不管是不是事不顺,还是心不静,多读书一定不是坏事。

读书,不是读碎片化的东西,而是一定要读书,读已经成体系的东西。
虽然这本书相对来说是以散文集的方式呈现,不过书的主题并没有跑偏,而是立足于人生的修行方面,可以作为一本书好好地去阅读。
当然,还有更多优秀的书等着我们去读,无论是经史诗子集还是中外名著,都是可读之物。
而读书形成最重要的,如果浓缩成两个字,也许能用上本书中的两个了:洞见。
洞见不同的故事,也许会慢慢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