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没搞懂这三件事,不足以谈人生

 鱼白书生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知名翻译家李继宏曾有过一段至暗时光。
那会,他大学刚毕业,工作陆续找了好几份,但没有一份可以持久,可以满意。
他干脆辞职,自己做点事情。
他热爱写作,打算靠写稿维生。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稿费低廉不说,还被拖欠,赚的钱扣除房租、生活费,所剩无几,有时候还不够用。
那段时间里,他失眠、脱发、压抑,痛苦。
焦虑到无法破解。
偶然一次机会,他的朋友带了一本书给他。
看完那本书后,李继宏突然被治愈了。


那些绑架他的负面情绪包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都消失不见了。
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之火,每天认真写作,翻译国外作品,还开始了出版相关的工作。
可以说,没有那本好书,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李继宏。
书不是万能的,但书中的智慧,却能带给我们无限可能。
这也是我们今天一直倡导的事情,鼓励大家阅读,坚持读书。
自媒体洞见的创始人洞见君在新书《洞见不一样的自己》中说过:事不顺时,去读书,一本好书,能在你痛苦时,给你抚慰,在你绝望时给你光亮。
这本《洞见不一样的自己》,是洞见君将发在“洞见”公众号上的文章里,从认知、自律、修养、人际以及情绪5大版块中,精心挑选了60篇文章。
这些文章,既代表了洞见的主流价值观,也能让读者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善并且强大内心。
其中,关于认知和自律和情绪,这几点,书中给出了非常棒的解读。


01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出生、教育、工作、以及人生经历,决定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
诚然,这些都有影响。
但是,对人生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的认知。
洞见君在书中提到:认知半径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他的大学老师也说过:“真正限制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认知水平不够,再努力也没用。认知层次太低,再辛苦也是徒劳。终其一生,我们都是在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博弈。”
这话确实一针见血。


所谓认知,我的理解是,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理解,以及随之而来采取的应对方式。
不同的应对方式,必然导致不同的结局。
人生,就是各种各样的事情组成的。
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处这些事。
如果每件事都处理得很好,人生的结局能差到哪里去呢?
想提高认知,级幼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
主动学习,去接触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去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多和他们探讨,直面自己的认知不足,从而提高认知,提高人生质量。


02 叫醒自己,改变自己,放过自己

自律是一个热度经久不衰的话题。
现代人都喜欢谈自律。
洞见君在书中提到,叫醒自己、改变自己、放过自己,其实就是自律的过程。
比如你想健身,你要先叫醒自己。
你要能发现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健康每况愈下,身材走形,精力不济,小毛病不断等。
发觉自己有改变的必要,你的自律才不至于空洞,昙花一现。
改变自己就是行动。
办健身卡,找教练,约好健身的伙伴,定期健身,每周坚持两三次。
行动的过程并不舒服,你要对抗多年的坏习惯,强迫自己去接受新事物,从头开始设定新的生活习惯。


不管再难,你也要行动,因为没有行动,就无从改变。
放过自己,则是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期望。
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烦恼天天有,不想自然无。
不苛求完美,在不可抗力面前,放过自己,心无挂碍,方得自在。
自律,不是为难自己,也不是放纵自己。
它是一种自我驱动、积极向上的弹性管理。
不懂自律的人,大抵难有所成。


03 此处有亏欠,彼处有补偿

洞见君在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到位:人这一生,过的是心情,活的是心态。
心情好,一切都好。
所以,如何管理情绪,保持好心情,是一门必修课。
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此处有亏欠,彼处有补偿。
穿过幽暗的山洞,终会柳暗花明。
汪曾祺早先因为工作调动,被分配到高寒地区搞研究,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对着土豆画图谱。
生活艰苦,了无生趣。


但汪曾祺没有太多抱怨,安心待了下来。
几年后,他终于离开了这个地方,那段艰苦的经历,给他的写作和绘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助力他成为一代文学家和画家。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时候,东边丢了豆,西边捡到瓜。
冥冥中,你失去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如果当下你正饱经磨难,不要怨天尤人,情绪失控,你要相信,这是犒赏到来之前的代价。
保持好情绪,静待花开。


04 新的一年,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过去的几年时光,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2023年,愿山河无恙,人间平安。
愿我们都能在风雨坎坷后,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就像洞见君在书中说的一样:“成年人的世界,谁都不比谁活的容易,只是有人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而有人却默默咬牙吞下了委屈,逼自己学会坚强。人生处于低谷时,无须四处抱怨,因为你的痛苦别人无法感同身受,你的问题,别人无法替你解决。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经历磨难才能脱胎换骨。”

共勉。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共读一本书。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分享知识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