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博物馆之旅|风味宜城(王峥嵘)

 相逢就是缘 2022-09-30 发布于安徽

2022-09-26
订阅
作者:王峥嵘

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往西南奔流而下,长江走过它蜿蜒的八千里路程,抵达一片平原河口,皖河自此入江,这里就是安庆,宜城,一座充满风味的城市。作为一个打小在安庆长大的“土著”,在我的眼里,安庆,一直是一个独具风味的城市,这里的风味不单单指食之风味,还有文化风味、历史风味、长江风味。

安庆博物馆很好地诠释了安庆的每一种风味,历史的缩影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地还原,在这方空间里,你将全方位地体会到古今宜城风味的交汇,每一处画面都是时代的留痕,岁月的变迁。

踏进博物馆,首先“品尝”到的是安庆的文化风味。安庆起源自东周时期的古皖国,安徽简称“皖”便是由此而来,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八百余年的江水汤汤,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安庆人。在东晋时期,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称“宜城”。明清时期,安庆可谓是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一批批杰出人才如雨后春笋一般接连涌现,如方以智、姚鼐、刘若宰、邓石如、程长庚等。到了近代,亦有邓稼先、黄镇、张恨水、赵朴初等历史名人。直到今天,安庆依旧在为祖国贡献着“人才力量”,安庆桐城更是被誉为“院士之乡”。安庆的文化风味入口平淡却回味悠长,仔细品来,你能尝出这八百年来的文化回甘,于记忆间回荡,温和地灌溉着这片土地的文学种子,使它茁壮成长。

复刻的枞阳门

转身进入历史复刻街区,古城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枞阳门呈现在人们眼前。传说城门匾额为王羲之所提,更有甚者说是当年曹操横刀立马而书,博物馆在还原它时遵照真实的原则,使得它沐浴风雨,经历岁月刀削斧凿的痕迹得以保留,一眼望过去只觉极具历史的厚重感,这是安庆老城的象征,也是安庆人民的深刻记忆。越过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20世纪安庆街区的历史复刻版:长长的街道两边,一家家热闹的商铺挂着幌子,张灯结彩,江毛水饺、龙凤贡面、柏兆记、天柱剑毫等等安庆人耳熟能详的商铺罗列其中。走在路上,耳边仿佛听见了店家热情的吆喝声,行人的谈笑声和孩童玩耍嬉戏的吵闹声,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安庆的历史风味初尝觉得醇厚古朴,再细细感受,总能发现新时代下的一抹新意味,清新而又洒脱,让人眼前一亮。

安庆老街区

博物馆的生活区一角很好地诠释了何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名渔夫正撑篙靠岸,打算清点渔获,不远处则是沐浴在夕阳下的宜城。

旧时的安庆渔夫正在撑篙靠岸

安庆北靠群山,南依江水,其间又有大片湖水丘陵遍布,自然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路过此地无不感叹“宜城”之名所言非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安庆的长江风味自是一绝。旧时的安庆渔民,会乘坐渔船泛舟江上,捕捞渔获用以谋生,因此江边的人们总能尝到最新鲜的江鲜。而如今的沿江堤上,吃过晚饭的市民相聚于此,人们或牵着宠物,或抱着小孩,也有青涩的情侣相挽而行,大家悠然漫步在夕阳映衬的长江水畔,闻着晚风送来的江水气息,那熟悉的风味让人幸福而满足。安庆的长江风味涵盖的是浓浓的温暖,在慢节奏的生活下,这片温暖始终守护着每一个宜城人的幸福美好,不受岁月风霜侵蚀。

(作者:安庆市重点工程建设处 王峥嵘)

作者单位:安庆市重点工程建设处
责任编辑:王峥嵘 汪佩桢 高静 宋雁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