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智家,作为晋国当时最强大的家族,智家为什么没有参与到瓜分晋国的盛宴中呢? 智氏家族在晋国也是堂堂六卿之一,他们的先祖在春秋初期,就在晋国担任相国了名叫荀息,后来荀息的孙子荀首,被封食邑叫智邑(今山西永济市),所以史称智庄子,其后他们家族就改称为智氏。智氏作为晋国世卿,辅佐晋公尊王攘夷,立下很多功劳,其中二世智武子、五世智文子、七世智襄子先后担任正卿,执政晋国。是和赵魏韩并驾齐驱的大家族。 在联合赵魏韩三家灭掉了中行氏和范氏后智氏成为了晋国卿族的领头羊。 然而智氏的危机也开始凸显出来…… 众所周知,一个家族要想长盛不衰那就必须选择优秀的继承人来延续家族的荣光。 可是智氏却在此时犯了错,智氏族长智宣子想立智瑶为继承人,他弟弟智果却提出反对。 智果认为,智瑶虽然聪明果毅,但是缺乏仁义,如果立了智瑶,那么智氏家族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可惜智宣子没有听从弟弟的建议,立了智瑶为继承人。 智果一看老哥哥不听他的意见,为了避祸,赶紧和老智家分了家,自立门户改家族为辅氏。 那么智宣子是不是真的糊涂了? 也不尽然,作为家主他的考虑总是多了一层。春秋时期本来就是礼崩乐坏了,大家缺德事都干了不少,周围赵魏韩三家虎视眈眈,你找个平庸的继承人会不会适得其反呢?所以他不敢拿家族的未来赌,目前智瑶最优秀不立他还立谁? 而智果也没错,智宣子看到的他大概能看到,但是智宣子看不到的他也能看到,毕竟下面人不敢得罪智瑶,报给智宣子的信息都是有加工的,可是智果却不同,他能看到智瑶待人处事的本质。 智氏确实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可是智果所谓的“仁”并不是妇人之仁,而是仁德,你智瑶对自己人都不讲仁德,对上三大家族更会适得其反逼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智氏的。 如此一来智氏不亡也得亡了。 ![]() |
|
来自: 不枯斋 > 《晋国 前1033-前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