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古人消暑十大利器之二--冰鉴

 风吟楼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冰鉴可以说是古代消暑的“黑科技”产品。俗称:古代的冰箱。

1978年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就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早期的贵族使用的。

文章图片1

不过这还不算早,这样的神器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贵族在使用了。

关于冰鉴的记录,最早可见于《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可见那时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冰箱。而且冰鉴还是古代祭祀中的重要礼器。

文章图片2

由此当时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冰正,诞生了一个专门的职位–凌人,就是专职管理冰的。

冰鉴呢,就是一个两侧有提环的大箱子,箱体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放置冰块,内层放置食物。在箱顶的盖板有开孔或者镂空花纹,把冰放进去,既可以保存、冰镇食物;又可以通过这些孔洞散发冷气,来消暑降温。

文章图片3

这样,冰鉴既是冰箱,又是空调。

我们的老祖宗是不是很聪明?

冰鉴的材质呢,有青铜的,也有木质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人工制冰技术并不发达,而天然冰可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冰是从哪里来的呢?

周朝时贵族夏天用的冰,都是在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储存下来的。储藏的地方则是在深山的背阴处、特别寒冷的地方。

文章图片4

只有在祭祀、宴请宾客或者大丧事的时候才会用到冰,可见冰在当时,是很贵重的。

在每年的春末用冰之前,周王还会搞个开启仪式,用桃木弓往冰室里射一只棘做的箭,才能开始使用。

夏朝历书《夏小正》里说, 每到伏天的时候,朝廷会举行颁冰仪式,把藏冰作为珍贵的礼物,赏赐给士大夫。

文章图片5

《诗经》里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於凌阴。”“凿冰咚咚十二月,正月搬进凌阴井。”

凌阴就是冰窖。

每年的夏历12月到次年1月,凌人都要带领其下属到江面、湖面上采冰,再把采来的冰块儿封存在阴凉处的冰窖里,铺上树叶、茅草等隔热材料,以备夏季使用。

文章图片6

这像不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骑着自行车,盖着棉被的卖冰棍儿的小箱子?

文章图片7

其实,这跟地窖的原理是相同的。

打冰、储冰这样费时、费力、费资本的活儿,导致冰在当时,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用得起的。

直到唐朝,冰都是特别珍贵的物品。夏天冰鉴里散发出来的丝丝凉意,那可都是荣耀和金钱的味道啊。

文章图片8

到了宋元时,冰还是朝廷储藏和掌管,但是采冰和制冰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冰量大增,冰走向了市场。

文章图片9

盛放冰的容器也由散热较快的青铜等金属冰鉴,逐渐发展为木质冰桶。木料经过刷漆后,再用铜片或者铅包裹,使冰块放入后可以保证一日不化完。

文章图片10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民间冰库,使得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冰带来的凉意了。清代严缁生《忆京都词》中有记载:“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须数文钱,购一巨冰,置之室中,顿觉火宅生凉。余戏呼为水晶山,南中物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