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论九章半》1

 我独醉了 2022-09-30 发布于山西

必须指出,感谢帝论和帝论作者帝师给我带来了一个不同的深入角度,就传播而言——就像是网络上那些缠论分析师那样,如果自己投资牛逼,不需要去走知识付费教人学投资。但是你要一个成功的交易员(暂时排除我)去把自己的诀窍写下来,这背后的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其次是精力。

下列把态势叫做N形态,这个N分为正N和倒N,另一层意思是:分别代表上涨和下跌,以下讨论仅仅讨论正N。

善用导图和各类文献资料对每一个单独起来看懂得词语概念,连起来就似懂非懂的概念追根溯源就会有收获——特别是权术。

一、帝论与主流技术分析对比——基石对比

目前市面主流技术分析有这样几条从统计概率上占据优势归纳而来的假设,由此定义之上构建了整个技术分析大厦,帝论也不例外同样存在这几条定义。

主流技术分析: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对于已经形成的趋势来讲;历史会重演。

帝论:走势终将完美(暗示市场演化规律)价格的结构永远被追求平衡的动力所主导(合理价格区间);情绪与价格相互影响(价格技术分析失效之后的情绪技术分析);

二、帝论的核心在于“平衡”

可以说《帝论》的技术分析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价格平衡”这一个观点展开的,这一点是区别于目前主流技术分析理论的主要论点。被平衡动力主导的价格在图形上呈现出一个“合理价格区间”,且认为在流量耗尽,趋势结束之后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回归合理价格区间。

走势“合理价格区间”的验证,尽管我们知道趋势走完之后一定会跌,可在这之前这只是笼统的“久涨必跌”市场规律,但是对于其中逻辑并未清晰。而现在有了——价格的结构永远被追求平衡的动力所主导,既在趋势走完之后一定会回归合理价格区间内,因为这个区间背后代表的是群体的相对共识。

在引入了“合理价格区间级别”之后得到了解释。第一次看到合理价格区间很容易就把它弄混成了由主流技术分析中的共识最强也是比较有效的:支撑和阻力画出的“横盘区间”,但二者定义不一样,背后逻辑不同。

帝论以“合理区间”概念为基准,用了一个类比把市场的趋势和横盘分别描述为:“权力上交”跟“权力下放”。对于这个权术的类比展开,我并不是很能理解。在我看来合理区间——用一个形象类比就是磁铁 。在市场的各个级别中存在这样一个确定的“磁铁”;当且仅当在没有强外力——流量致使脱离“磁力范围”的前提下,价格一直围绕磁铁的“磁场”运动,且在突破之后大概率回到某个“磁场范围”或者创造出一个新的磁场范围。

磁铁分级别:价格脱离小磁铁的合理区间,但还在大磁铁的范围内运动——大级别的态势一定是小级别的趋势,小级别的趋势一定是大级别的态势。

磁铁失效与新生:磁场范围。在外力的作用下,价格运动致使价格连续脱离N(我不确定这个数字)个磁场区间且没有再次回归,原合理价格区间消磁失效,此时出现新的合理价格区间——区间级别越小越容易破换新,级别越大越难。

三、补充观察:价格技术分析的失效

走势必将完美——虽然这句话指的是“横盘走完是趋势,趋势走完是横盘,或者跌完之后就是涨,涨完之后就是跌”

缠论跟帝论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讨论价格结构,但是用的东西不同。

体现在图形上价格走势——必然构成N形态(分为正N和倒N以此区分上涨和下跌)。从最小周期看由不断“涨跌”组合构成N字技术形态(分为试探和验证),观望者入场,主导价格走势,就会强行破坏这个形态,导致技术分析形态失效——体现在价格走势上就是N字型价格的第三段特别短或特别长。

在小周期可以一试纯当娱乐,在N字型走势完成第二笔时——指第二根线下跌停滞横盘,此时开始做多大概率能盈利。这就是传统的“逢高做空,逢低做多”简单区间内震荡玩法。

当趋势来临时还没有意识到,如果玩家还在自娱自乐,所谓之前的多空切赚的必然吐出盈利,甚至爆仓——这就是我们眼中的价格技术分析失效,但是对于补救方法——情绪技术分析的用法还没有验证过。


价格共识几何化之后,主要有这几个要素用以区分上列价格形态:

方向(涨跌)、角度(走势力度)、长度(走势持续时间)、组合(综合三根线的角度、方向、长度)、节奏(组合与组合构成的态势)。以下是对比,把N字形走势从左至右依次划分为1、2、3号线,以击穿原点为标准(也就是所谓突破趋势线),由于不能确认作者的图形是否准确所以就不去精确角度了。

1、三类试探态差异

角度:标准、后、前——角度按顺序依次收紧;

长度:标准、后、前试探——统一都是长、短、长

组合:标准、前、后——都击穿2号线原点,但不击穿1号线原点——构成传统意义上的趋势

2、两类验证态差异——标准、逐渐

  • 角度:标准、逐渐验证角度一致

  • 长度:标准验证——更短、长、短;逐渐验证——长、短、短

  • 组合:

    • 标准验证——2、3号线击穿1号线、3号线未击穿2号线;

    • 逐渐验证——2、3号线未击穿1号线、3号线未击穿2号线

3、两类试探验证差异

双向试探验证——2击穿1、3击穿2(图形上好像是没有击穿,但在实际走势中一定会略微击穿一到两个点);

逐渐试探验证——2击穿1、3击穿2(二者一致,击穿程度不同)

总结:

试探与验证对比:试探与验证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没有击穿2号线原点——击穿就是试探形态,既形成一个小小的“趋势”;没有击穿就是验证了一般叫做横盘——逐渐验证是个例外没有击穿1、2号线原点。至于背后的含义就千人千面,看各自理解,暂时不补充。

四、情绪技术分析

1、 帝论引入情绪技术分析是指出:“当市场走势由观望者主导时,价格技术分析失效”,此时从战术策略上应对就是调整交易级别,上调交易级别——个人猜测背后逻辑是:小流量不足以打乱大周期共识。另一个方法是引入情绪技术分析。

2、帝师指出:所谓价格技术分析表面看的是一根根k线,实质上是通过真实出现的价格分析交易者的情绪——看的是价格,分析的是人——k线价格轨迹背后是人群共识留下的痕迹——当持有者(态势)主导价格技术分析有效,观望者(趋势)主导价格技术分析失效——价格分析首先要知道“诞生过程”+++它诞生之前和诞生之后交易者一定会产生那些情绪。

3、这一点也很好说明,明明趋势才是整个交易市场中最赚钱的行情,但在现实中确实多数人亏钱的行情,多数人抓不住反而被套牢。用以往的技术分析手段去分析,就会发现支撑和阻力被突破,一般会做出平仓过早,紧接着又去追后续趋势最后行情反转被套牢。震荡薅羊毛还容易做一点,一但来了趋势大行情反而瞎了——因为我们不能判断趋势真假,更加准确地说我们无法判断趋势的级别是多大——不能在反转之前退出。

4、当然我们不能认为是技术分析不行,而应该是自己不行,任何交易都基于交易员的认知。就像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同样的技术分析手段有的人能行,你却不行——所有的技术分析理论都是为了帮助交易员“读懂”市场——应该视为一种市场语言。读懂不是想象不是经验形态,无数大神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理论来诠释市场。尽管它们本人是成功的,但是作为学习者的大众却不是个个都成功的。要说这种情况是他们有私藏,这大概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合理猜测有一些东西他们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出来——类似于盘感之类的玩意。

5、以下是我花了点时间借助百度百科对情绪技术分析的翻译——当初读的时候也不想花太多功夫在这几个字上,花了一堆时间在那几个价格形态上,后面才注意到——分析的是价格,实质上是情绪,技术分析怎么能舍本逐末,光对着几个图形乱琢磨。

以下内容用最朴素真实的情感去市场感受这些价格形态带来的情绪影响,不强装理性,不克制。感受的过程中自行观察总结自身的情绪变化和价格走势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