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与才子系列

 作家及耳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你好,中文系                             一期一会

唐诗与才子系列

杜牧(长安篇·上

文 | 及耳   音 | 及耳

本音频独家签约平台:懒人听书

↓下方原文阅读即可收听扬州篇

无论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后主的悲哀,

还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

一直以来,

晚唐文学家杜牧给人的印象,

更多是一个咏史诗人

咏史诗人的晦涩在于,

不了解诗中典故,

便难以明白诗中所写诗人所想。

比起同时期飘忽不定暗藏心事的李商隐,

同为晚唐的双子星

杜牧是更难读懂,还是更易接近呢?

从本期开始,

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安公子杜牧

晚唐文学家杜牧,是京兆府万年县人。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

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

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

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

1963年,

西北大学副教授、西北历史博物馆馆长武伯纶先生也在《考古学报》中,再次考证:

唐朝时,

长安城以朱雀门大街为分界,

分为东西两部。

东边是万年县,西边是长安县

它们同样重要,同样为京都,

合起来便是我们所知道的长安。

在长安,

有一句夸耀门第,广为流传的俗语: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长安城南的韦、杜两家,

他们离登天只有一尺五寸的距离。

此处旁人所艳羡的杜家,

正是杜牧之家

在诗歌文章盛行的时代,

作家们常习惯在作品中进行一段自我介绍。

这种追溯祖先、涉及个人生活情况的介绍方式,

放在古代

既是向外的毛遂自荐,

又是向内的自我认同。

放在今天,

则成为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

诗仙李白就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概括童年: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李白说,

我五岁时已对道家书籍有所耳闻,

十岁时,

诸子百家所思所辩我已逐渐了解。

诗圣杜甫则在《壮游》一诗中追忆当年: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杜甫说,

我七岁时便有了咏诵凤凰的壮志豪情。

我相信自己,也相信读书人的理想。

正是诗文透露出的教育环境,

造就了李白浪漫不羁、杜甫沉郁低昂

道与儒全然不同的诗歌风格。

而到了晚唐,

杜牧也有同样还原生活的作品。

我们也能从他对生活的记录中窥探到作家性格、诗文风格的形成诱因。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道:

我住在长安城最繁华的中央地带,

我家大门上了丹朱色,只有人能用的红漆。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令我手不释卷的原因是家中藏书太多,

已有千卷卷。

作为一等一的书香豪门,

杜牧还在诗中提到“家集二百编”。

这并非虚词夸张。

史料显示,

杜牧的祖父杜佑,

曾用三十年的时间编纂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

这部长达两百卷的《通典》,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礼法、兵刑等等典章制度……

此书的政治价值与史学价值同样重大,

后世历代都将其奉为经典

珠玉在前

对杜牧来说,

祖父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

尽管他出生时祖父杜佑已经六十九岁

尽管祖孙二人相伴的时间只有短短九年

但伟大的逝者总会使生者更为孤独

更为坚强

杜牧的那份坚强里,

满是对祖父信念理想的延续继承。

在安史之乱已过去四十八年后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杜牧,

身处乱世,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

是逆流而上乘风破浪,

还是顺流而下饮酒惆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下期,继续为你讲述。

| 一期 |

1.小龙龙 - 一蓑烟雨

2.金培达 - 梦起三清

3.金培达 - 青云难上

4.张申骋 - 关山月

| 一会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