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三部曲:疗愈、静心与开悟》读后感(一)

 欧阳忆箫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第一部分 疗愈(0~11页)

问:为什么会有物质性依赖?

答: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压力,而把某种特定物质(酗酒成瘾、吸毒等)当成缓解压力的方式,并且上瘾。表面看是上瘾,实际追求的是没有压力和终结痛苦。然而特定物质解压的致命弱点是它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快感,之后痛苦和压力依然还在,问题依旧没解决。为了继续缓解这种痛苦,就加大物质性依赖,然后痛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所需要的依赖的剂量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在恋爱方面受伤之后,其实不建议立马找新欢。以前我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是“感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但是如果前人栽了刺呢,我得把这个刺拔了,不能去扎下一个”。倒不是对方有多难忘,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罢了,让伤害到我为止。同时,那种时期心态不稳,内心是被硬生生撕出一个缺口来的,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匮乏感。这种感觉让人感到恐惧,因为一旦匮乏,意味着需要找补,也就意味着会暴露强烈的需求感以及无形之中想要索取更多的爱。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感情是不健康的,会给对方很大的心理压力,自己也会陷入一种患得患失之中,不利于感情良性发展。

倒不是不明白“如果男人爱你,你什么样子他都爱”,而是“我无法在自己状态不那么好的时候投入一段新的恋爱,会影响我的正常发挥。我对爱情的质感,要求很高。”如果新欢解决不了旧爱遗留的问题,那么新欢旧爱的问题就会叠加,痛苦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到最后,要么不再相信男人,要么不再相信爱情,要么什么都不信,但是却又渴望在关系里寻找爱情,或者是寻找信任,最终对情感彻底麻木。推演一下,这个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

真正的喜悦靠的是平时扎扎实实的心灵耕耘和成长,爱情最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吸毒”解决不了问题,排毒养颜才是王道。修炼内在自我调整能力才是真功夫。

我有时候觉得吧,和所有人的相遇,就当是照了照镜子,整理一下仪容仪表。而最亲密的朋友呢,就是你照了又照的人。对象呢,就是天天都想抱着照的那面镜子。当某天你抬起魔镜问:“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他的回答不再是你,并且还告诉别人你脸上有些什么瑕疵,甚至还要丑化一下。这个时候如果不换一面镜子的话,可能你就会变成喂白雪公主毒苹果的那个丑陋无比的后妈了。相看两厌的时候,如果不换镜子,那么就该换脸了。不过,轻易别换脸,毕竟咱不演画皮,都各自做自己就最好了。

人一旦停不下来,无论是沉溺爱情,还是沉迷游戏,或者是沉迷感情,都是源于内心的恐惧。人们拼命逃避恐惧,却又被恐惧驱使。所以,人生而自由,但却又处于枷锁之中。我也曾无意识地逃避情绪,我也好奇自己为什么会想要去抓住那根绳子,而不是去抓别的什么。当意识干不赢潜意识的时候,整个人开始变得空洞,失去了所有的活力。我讶异的是,回过头再看的时候,竟然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我自己。如今回头看自己,像看一个陌生人。

有的人花很多钱,报了很多班,学了很多心理课程却没有大的改变。想要面对真相,真的需要勇气。那是因为内心创伤没有得到深度有效的疗愈。谨防最初为了解决问题,最后却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怪圈。陷入各种精巧的知识体系,却忘却了初衷。跳出学习怪圈的终极解法是——直面创伤。认认真真地去面对和疗愈内心伤痛,不要有丝毫躲避。就连“一心搞钱”其实也算是一种逃避,如果是在自我迷失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感的基点摆错了位置,就很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当然了,一心搞钱这个事,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

:所有想法仅代表看书当时的思绪,不构成未来的思想指导。有些文章并不想发出来的,会暴露自己有多愚蠢。发出来不过是想着,或许某句话对某个读者有用,又或许某个读者在评论区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多年以后,经历下一个轮回时,可以来看看当初的心路历程。愚蠢或者通透,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