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真的不如“一点一滴的改变,一点一滴的坚持”

 欧阳忆箫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明天具体地讲《表达的逻辑2》:关于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4种组织方式。一次性发太多,怕读者消化不了,所以拆分成几个知识点来讲。

或者也有可能会写诗,写日记之类,又或者把《心理罪》系列补完,但是那个系列涉及犯罪心理,过于黑暗,读者也不一定买账。还是看心情更新吧。书是永远看不完的,看完犯罪心理又得进一步琢磨刑法了。有的悬疑小说真的可怕,更可怕的是故事案例有原型,更更可怕的是读者入戏太深,得花一定时间才能抽离那个情境。我是一个会为了给小说里的人物伸张正义而发声,甚至是代入角色再跳出角色为主角或者配角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的神经病。对,没错,我就是这么一个神经病,在外人看来这不仅愚蠢,而且还显得那么的自以为是。有时候回过神来,我也会觉得自己可笑。

之后还会有《孙子兵法》和《诗经》,以及理财笔记,只是还没想好怎么排版。感兴趣的领域比较多,写的比较杂,个人主义色彩又过于浓重。为了把那些莫名其妙的发散思维理顺,所以再次回归《金字塔原理》,这个原理理通顺之后又可以把麦肯锡相关的书作为一个补充阅读。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比如最近也在琢磨炒股,这玩意儿还真不是一般的费脑筋,牵扯的知识面太广了。在校时不努力,现在看书看得很吃力。

说到底,读书也好,写作也罢,只是我一个人的自嗨。我还算看得开,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若不是浔古同学跟我说,要做一个写得很久的人,我也懒得写了。浪费这个时间真的不如睡觉和兼职来得痛快,毕竟睡觉养颜,兼职有钱,写作不是被人怼就是怼人。但我真的无意怼人,但有时候,别人就是会感觉到被冒犯。讲真,如果我开口说话没有为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带来任何好处,那我不如沉默。

后来发现,如果睡不着的时候,能把每天的各种胡思乱想记录下来,似乎脑子也不再是一团浆糊了呢。想做的事情很多,认知也拔得很高,但是行动远远跟不上。行动受限于大环境的压制,还有个人的惰性,整个人会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撕裂感,从不适的对抗到逐渐适应的淡然。逐渐感觉到个人力量的微小,在各种环境的裹挟中透着丝丝缕缕的无奈。我说我不焦虑,我的头发比我诚实。我说我不困顿,我的流调轨迹比我诚实。可我若说我过得不好,我每天吃的食物又出卖了我……生活就是这样吧,有喜有忧,好坏参半。

某好友公司的工资只发了30%,我的各种周末兼职也因疫情取消活动,某个资格证书的考试也因疫情一直延期。昨天一位深圳的老客户跟我聊天,说他也被隔离了。然后我给他安利各种如何把“酒店隔离”境随心转为“酒店度假”的方法。武汉的文友告诉我,他也是忽然变红了,被酒店隔离;住昆明西山区的大学老师也被隔离了,我家里亲戚住昆明盘龙区也被封控了;小妹也从苏南地区杀回云南;甘肃天水十多年的笔友,昨天也来问我疫情相关的保险还有没有推荐的,他说他去吃烧烤,被“密接”了;而我在深圳,几乎每天都在捅喉咙……

疫情一波又一波,四处猖獗。每个企业都在转型,求生;每个人都在挣扎、困顿。华为任总一份“寒气”逼人太甚,股市翻绿。免费核酸检测掏空了医保,羊毛出在羊身上。人人自危,人人也都要学会自我安慰。经历了一系列风雨还有磨合,人员离散和重组,我的“欢乐颂”依旧还在,陌生的城市里难得不陌生的温暖。家的温馨,报团取暖的归属感和守望相助的安全感,这一直是我所追寻和试图营造的氛围。任何时候,girls  help  girls的剧本,都比“雌竞”狗血剧本来得更加痛快。社会无形之中给女性施加的压力太多了,女孩们就真的没必要窝里斗。

有一个会做饭的室友,真的是超级幸福的事情,生活品质直线提升N个水平。她和面、揉面、擀面、包馅一条龙服务,我负责煎炸,还是蛮有成就感。其实上次我把黄金馒头炸成黑金馒头,对这玩意儿是犯怵的。可是昨天居然成功了,嗯,引用《红楼梦》里两个很喜欢的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昨天视频号刷到一个短视频,苏轼真的是一个反emo达人,被贬到哪儿,就一路吃到哪儿,贼有意思。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写到这儿,突然想吃绿茶餐厅的东坡肉。

我闺蜜还悄悄做了慈善,给某所学校赞助了一个奖学金。这年头,像她那样有心的“老板娘”可还真不多。我昨天尝试录了一下口播,不得不说,我那漏风的门牙,它可真丑。偏偏我又爱笑,还爱露齿大笑。总觉得不把牙齿露出来晒晒太阳就无法显示我的开心似的。

我现在的宗旨就是蛰伏保命,静待时机。大环境不好就算拼死拼活往死里卷也赚不到几个钱,与其浮躁焦虑,或者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不如静下来,慢慢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不再像从前那样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了。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急打方向盘直接打死,得多耐造的车才经得起这样开呀?

跑步和抄书让我明白:只管一步一步慢慢来,其它的交给时间就好。跑10㎞,这事儿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抄《诗经》,我都觉得自己脑子瓦特了。但是每一种坚持背后,都会慢慢开始变得有意义。我也没有故作坚持,每天时候到了,该抄书了,那就抄。失眠了,那也抄。不知不觉间,抄了大半本笔记本。果然,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慢慢磨吧。毕竟,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你什么也不要说,

话语是误会的根源。

——《小王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