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 述 商

 yzsr273 2022-09-30 发布于山西

概述是新编地方志的首创。旧志虽有“序”,但毕竟只是冠于专志之首的几句提要。黄炎培主纂的《川沙县志》虽然首次在志书中用了概述,但该“概述”并非今天大家所刻意追求的概述,彼只是在各专志及大事记前增设的一个栏目,意匡旧志“因果不彰”、专志与专志之间“独立栏界”的毛病,说概述又类小序。新志书的概述到底以什么形式出现,应该写哪些内容,运用什么文体,自1981年以来方志界已提出了不少设想,随之在新志编纂中也就有了不少的实践;但系统地说起概述如何编写,仍有许多疑点和不甚了了的地方。目前,新志概述存在的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两点:一是概述与序、与专志内容互相重复;二是概述游离于专志之外,只是专志内容的拾遗补缺。病因何在?可能与我们孤立地就概述言概述不无关系;因之,对概述仍有换换角度进行讨论的必要。

一、从志书的总体构成上探讨概述

概述的作用是什么?是弥补志书横排门类后缺乏宏观记述,以及事类之间缺乏互相联系的不足。然而,就整部志书看,起“宏观”和“联系”作用的不仅限概述一项内容,还包括大类的综述、专志志首的小序、正文的背景材料,以及各类统计总表。为此,单一地就概述而研究概述、就概述而论概述往往会陷于偏颇。总体上说,志书的宏观记述和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应该是有层次的、梯级的。从表、背景材料到小序,到综述,再到概述就是一个系列阶梯。概述是阶梯的最高层次。这就如同同心圆一样,各个圆都围绕着圆心,一个比一个缩小,最里边的圆就是概述。如果按照这样的主导意识去编写志书,概述方不会背离全志的总体去游移于外。

正因为志书的宏观内容是梯级的、系列性的,为此,概述的体裁就值得探讨。有的志书小序采用“勾弦提要”,概述也同样采用“勾弦提要”,这就必然地导致小序与概述内容的重复,因为它们采用了同一体裁。因之,同一体裁在小序和概述中不可同时运用,小序采用“勾弦提要”,概述只能采用史体的综述。

二、从各类志书的异同上探讨概述

以上阐述了志书宏观内容的系列性和梯级性以及与概述的关系。然而。是否省、地、市、县志书都要完成统一的梯级呢?回答是:根据各类志书的特点,“因志而异”。

首先就县志而言,虽然门类多而全,但由于政区范围小,内容与省、市志比较少的多,不需要设过多的层次。加之史体综述难度大,就一县来说人才难求,因之,其概述还是采用“勾弦提要”为宜。各专志不设小序,必要的内容可采取不标目的“导言”处理之。就目前出版的新县志和未出版的县志稿看,成功的唯有此体。那种在一部县志中追求概述、综述、小序“大而全”的,其结果没有不使志体臃肿、内容杂乱的。

省、市(省辖市)志卷帙浩繁、内容宏富、非同县志,因之应采取梯级结构去表现宏观内容。各专志应设“勾弦提要”式小序, 大事类前加综述,概述采用史体纵横捭阖。概述是“纲”,序、综述、正文是“目”,层层勾连,“纲举目张”。

地区简志写的是一地区的概况和特点, 内容较少,不宜设专志小序;此外,简志的各专志皆为概况式,其概述也必然是史体。

三、志体概述与史体概述

有人为概述总结了六、七种体裁样式,但实质上只有两种:一是“勾弦提要”式志体;二是“综述”式史体。

志体概述采用“勾弦提要”的方式,将各专志的精髓凝炼出来,实际上是勾勒各专志事业兴衰发展的脉络。“勾弦提要”体概述的内容:地理方面包含自然环境、资源、建置;经济方面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牧副渔业、工业、交通、邮电、电力、城乡建设、商业、特产、人民生活;政治军事方面包括追述革命斗争传统、农民起义、罢工罢市、革命思想思潮传播、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方党政群团组织及军队重大的革命和军事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建国后政治运动等;文化方面包括反映当地人才、历代著述、建国后专业及业余创作、群众文化、广播电视、文物古迹、教育、医药、体育、科技。篇末用精炼的文字收拢全文,略点出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的优劣态势,并对未来给予展望。以上可见,“勾弦提要”的取类实际上是各专志中的实体内容,而像财税、金融、工商管理、司法、民政等非实体性内容一般不进入概述。

概述中每事类的“勾弦提要”应基本上勾勒出事物的兴衰起伏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状况。试举某县志概述工业部分示例:

“××县历代以农为主,工业起步较迟,民国13年(公元1924年)以前,县内仅有几家手工作坊。民国13年后才陆续办起了3家小型工厂、半机械化生产。1949年,全县工业正式职工24人、产品仅有砖瓦、棉布、铁木小农具和商品粮油四种,产值306.9万元。35年过去了,××县的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统计,全县共拥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40个,其中全民企业30个,集体企业210个,轻工业企业152个、重工业企业88个。全县工业企业固定资产2491万元(净);职工7714人,其中全民4199人,集体3515人。工业产品由1949年的4种增加为柴油机、喷雾器、棉布、饮料酒、化肥、水泥、药品、家具、皮革、皮鞋、服装、建材、玩具等近百种,其中S195型柴油机和552丙型喷雾器分别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皮毛制品、软体玩具、大米、菜籽油和再制蛋先后打入国际市场。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027582万元、利润400万元。

县工业经过了符合工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三个阶段。建国前,县内工业主要以匠铺、作坊为主,尚未脱离商业的樊篱,生产落后。建国后,经过1953—1956年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建立起以手工工场为主体的县内工业。70年代,县内工厂工业开始从手工业中脱颖而出,迄至1978年,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机、药械、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为主,以轻纺、酿造、制药、水泥、砖瓦、轧花、粮油加工、制革和印刷为辅的工业体系。80年代初,在迅猛发展的农村商品经济的推动下,乡镇工业加快了前进的步伐。80年代中期,乡镇工业、建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食品工业已作为县工业发展的重心。1984年,乡镇工业企业达180个,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

为了建设一批在商品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具有应变能力,能够创出名牌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现代工业企业,自1984年起,本县开始在部分工业企业中进行体制改革的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整个工业概述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就是第一自然段,写的是该县工业发展的总脉络。以民国13年现代工业的萌芽、1949年建国初的落后面貌、1984年工业发展的程度划分三个阶段,用企业、固定资产、职工、产品种类、产品质量、产值利润等数量、质的对比,反映了一县工业的兴衰起伏。第二个层次是总结该县工业发展的规律,将该县工业分成匠铺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三个阶段,并明确了三个阶段的起始时间。这两个内容层次,第一个是从具体的角度,第二个是从抽象的角度概括了一地工业发展的大势大略,基本上起到了(概述)总领后边专志(各章)的目的。

下边我们再谈“勾弦提要”概述的语言特点。“勾弦提要”既然是志体,无需总结规律和进行议论,但其语言的表达方式与专志(各章)又有区别,它可以运用倾向性的语言以体现概述的明确性和作者的立场及思想。如行文可出现“建国前县内民族商业长期受到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建国前城镇建设极为落后”“建国后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等等一类的句子;但倾向性语言之后,应用具体的数据和典型的材料去说明之。

“勾弦提要”式概述在勾勒各专业的同时,对经济、文化等大事类内容也有必要作进一步提要。如在农业、工业等经济类内容前边增添各时期工农业产品结构、国民经济总构成等;在种植业、牧副渔业前增添大农业的产业结构,可进一步增加“勾弦提要”概述对宏观内容记述的深度。

此外,“勾弦提要”式概述所述事业排列顺序基本类同各专志(章)顺序。每一专业“勾弦”应起一层次,前冠以“本县的文化”“我县的文化”,或“××县文化”以提示读者。全篇概述可以分成地理部分,经济部分、政治军事部分、文化部分、态势和展望部分撰写,不标目,以(一)(二) (三)(四)(五)为序。

史体概述—一综述,其内容和文体与志体概述不同。首先对自然环境作简明的介绍,然后采用分期(而不像“勾弦提要”采取分类)结构,将一篇概述按照我国历史的普遍进程和本地特点分成若干历史时期,如1840年前的封建社会,1840年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49年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重点是民国年间和建国后);或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等。各期间可根据当地实际分成若干历史段落。每个时期和阶段再抓住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类内容(因为各专志已有小序),叙述其发展演变,交待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反映规律和特点。这种结构大体上似简史体结构。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就将中国历史分成原始人与原始公社,夏商、西周、东周、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等历史时期。每时期含有经济与文化、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自然与经济等内容。此外,综述是史体,它可以有述有论、有褒有贬、有因果有得失,如同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每章后边的“简短的结论”,作为独立的自然段落处理之。但述和论必须通过概括性、典型性、统计性材料说话,要论之有据,不可妄论。一时有分歧难以断明的问题宁可不论。

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均衡的。一个历史时期文化发展了,但其他事业进展却不大;另个时期农业上去了,工业却没有多大起色。一地阶段历史的特点应注意表现之。

此外,任何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有其标志,在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的同时,应寻求表现其发展阶段的“标志”。如国史中标志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的“初税亩”,标志文学分期的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等。志书概述中也要寻求标志,如某某市是哪一年代由消费城市转为工商集约型城市的等等。只要在述中树起“标志”,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才更加清晰,规律也更加明显。

最后应该补充几点,就内容面言,不论志体概述还是史体概述,在记述时都应该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经济内容,二是可以反映地方特点的事物,三是交待一地自然、经济和文化的优劣态势。就编写方法而言应分两步走,首先由各专志分纂者提供本专志的小概述作为全志概述的素材,然后由专人撰写总概述。总概述一般由志书主编(总纂)担任。

此外,有些志书在概述后附上一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不失一个好的办法,它可以配合文字概述,从数字系统去弥补志书横分事类后整体性不足的缺陷。

———————

自评:概述作为一种体裁首轮新方志编纂讨论较早,但到80年代中后期仍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原因是不少的讨论者往往不是志书的实际编纂者。不少同仁认为黄炎培《川沙县志》是概述的首创;的确,黄炎培先生认为“一般方志,偏于横剖,而缺乏纵贯,则因果之效不彰”,黄炎培《川沙县志》采用大事年表和概述,以补横剖之不足。黄在《川沙县志导言》中说:本书各志,皆先以“概述”,有类实斋(章学诚)所为序例,而实不同。盖重在简略说明本志内容之大要,而不尽单阐明义例也。章学诚序例重在阐明义例,不重在说明本志内容大要,往往只是表明其方志学之观点。由此看来,章氏“序例”与《川沙县志》“概述”,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看,同属序跋文章。社会主义新方志概述强调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而舍弃了义例(全志设凡例、编纂说明),并把小序或无题导言放在篇章之下。故本文一开始就认为,《川沙县志》概述用了“概述”名称,但不是全志的概述,实属门类篇章的小序(导言)。本文立足编纂实际,从志书的总体构成和各类志书的异同上探讨概述撰写的形式、内容、方法;对一些不切实际“孤立地就概述言概述”提出不同看法。指出“概述的作用是增强志书的宏观和联系”,而全志的宏观和联系,不仅仅单一靠概述,而是“从表格、背景材料到小序,到综述,再到概述,是一个系列阶梯。概述是阶梯的最高层次”。本文还与众不同地指出,志种不同概述的用法也不相同。省级志书规模大,数十卷组成,故全志设总述,分志设概述,大的门类设综述(经济综述、城乡建设综述),篇章设导言;而一部县志规模小,往往只有1卷本,假如追求概述、综述、小序“大而全”的,其结果没有不使志体臃肿、内容杂乱的。文章认为“概述”是综合性内容的圆心。认为同仁所研究出的六、七种概述体裁,从运用角度归纳,主要只有“勾弦提要”式志体和“综述”式史体两种。并从实践出发,开列了需要钩玄提要哪些方面内容;史体如何分期叙述。分析了史体概述与志体概述的区别与方法、结构、语言特点;并用《范文澜通史简编》和本人撰写的《全椒县志·概述》示例;由于来源实践,具有可操作性,此文被收入部分编纂教材;同时被收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13年版《<中国地方志>优秀论文选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