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并非神行太保,日行百里绝不是一般的壮汉猛男

 昵称7J77p1oT 2022-09-30 发布于陕西

《山海经》中“海经”部分,只有大致方位,并没有关于地理里程的记载,各地标间的里程主要载于“山经”,以“里”为主要单位,以其经中记载,动辙数千上万,让人愕然不已。

如果以今天“里”的长度来来考察上古中国,其地域自然广大无边,甚至出了地球,到了神秘的四海八荒。

今天《山海经》研究著作中,中国起源于埃及说、南亚说、中东说、北非说,等等稀奇古怪传说仍然有市场。

尤其是在民科、网络上各种胡乱猜测流行,主要的一个原由即出于此,即里程往往吓人。

可惜,这些说法的基础是很薄弱的。

上古路程之“里”有多长,至今仍然没有权威官方明确的结论。

有好事的日本学者曾作过详细的考证,认为上古的“里”在50-70米之间,这无疑比我们今天的“里”短得多了。

“里”作为路程单位, 来源于表示土地面积单位的“里”,即乡里的“里”,“里”字《说文》释为:“居也。”即氏族所居之地。

《周礼·地官·遂人》记载:“掌邦之野,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即周时的“里”为二十五家所居四方地为一“里”,又由此其一方边长引伸为长度单位“里”。

《谷梁传·宣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又《孔子家语·王言》:“周制三百步为里。”这个说法与今天的“里”是差不多的,可惜的是,这是周制的礼,仍然不是上古传说的“里”。

《周礼》本为制度设计,于实际并未实行,其实是一种“井田制”,一“里”不仅包括住所,还包括田地。而上古时并非如此,其时尚好游猎、畜牧,一“里”本只作住所而言,以此度之,二十五家长宽在50-70米还是较为适宜的,也就是一个小村庄,50米左右已经不小。当然,山川风物各地迥异,并非同一。

如前述,假如日本学者考证为真,那《山海经》中各山系长度只有今天里程的十分之一,各种传言中所谓域外大洋,东亚洲说、印度出舜,埃及说,全球说当可休矣。

在此基础上,本人还认为“山经”中所记载的里程存在着大量的编造夸张,或掺入其他的材料。

我们身边山水紧挨之事很多,比如许多山系之间,仅仅隔阂一条江河,或者一条峡谷,距离如何有五百里之遥?所以经中所载其山间之距非四百即五百,又多为五百,必是扩大无疑。

经中如此所述例者甚多,所以只可作为大概距离,千万不能锱铢必较,那么就失去原本传说中的乐趣。

《尚书·旅獒》有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仞”高有七尺、八尺不同说法,但不管哪一种说法,也不过今天的两米,九仞之山也不过18米,可知“山”于上古非今天所指的高山大陵,而此语“功亏一篑”,显然又是堆土为“山”之义。

依照上面来进行合理推测,可知“海经”所指之"山",大多应为上古之人所居之高台,又作“丘”“墟”,其地当然可出于天然,又可为人工堆土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