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娘生九子,九子不像娘。”有人说性格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但是我身边的一些人,他们的性格确实天生占很大一部分。
小丽的三姐,从小性格执拗。她们的母亲说,一岁左右带她去别人家做客,她看见别人家小孩头上戴的帽子就非要,硬说是自己的。稀里哗啦哭得让大人没有办法,最后只得赶紧带她回家。
上小学时,只要是下雨天☔️,她就不想去上学,还给父母说:“今天我们生产队里下雨,不读书!”父亲生气,抓起手里的正在划的篾片就打,她才不得不去上学。
她天生好吃,那时候糖果糕点是稀罕物,为了能够放久一点,母亲常常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然而不管是放在储藏粮食的柜子里、石灰坛子里,还是放在吊篮里吊起来,她都能找到并偷来吃掉。 而在小丽其他三姐妹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她们都非常听父母的话,学习努力,从来不偷吃东西,甚至在饭桌上吃饭也是让着老三。
老三从来不吃肥肉,喜欢吃瘦肉,啃骨头,用炒肉蒸肉的油汤泡饭。小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对于吃的东西从来不像三姐那样在乎,好吃的东西都是让给三姐吃。
高中毕业后老三没有考上大学,她成绩并不算差,父母让她复读一年,她坚决不同意,说:“即便当一辈子农民我也愿意,不后悔!”可以肯定,父母对于四姐妹的教育态度、教养方式是一致的,并没有特别偏向谁,然而她和其他几个的性格就是有很大的不同。 一母所生的小明和小勇两兄弟的性格也是从小就有很大的不同。小明从小爱学习,听话,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干农活。工作后踏实努力,不乱花钱,不管是成家还是生娃都从不让父母操心。小勇则从小喜欢玩耍,上学路上经常逃学和同学去附近山坡上打牌,父母不准他私下去下河游泳,他总是偷偷跑去。工作后喜欢喝酒抽烟,发了工资就和工友聚会吃饭打麻将,和老婆三天两头吵架闹离婚,五十岁了还让父母操心。按理说性格主要是由遗传基因、成长环境、教育和文化背景综合决定。
遗传基因是决定孩子体魄的健康程度、智力水平等成长的先天因素。基因的多样性造就了所有个体的差异,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没有一样的树叶。后天的生活环境,如社会人群和家庭成员的日常言行、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则是决定孩子性格的后天因素。尤其习惯的养成基本上依靠后天环境、家长的培养和自身的自觉。所以,荀子在《劝学》里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借游褒禅山说明,要达目的,必须“有志”。要争取理想的实现,就必须意志坚定,奋发图强。人不是生来就优秀,而是在生活中不停地前进,趋向于完美。当别人在玩耍时,你却在努力的前进,认真地去完成手头的工作。有上进心你就不会变得懒惰,你会不停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你有了不一般的恒心,最终成长为战胜自我惰性的优秀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