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部电影消亡史

 Daweb_YN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图片
见文如晤,展文舒颜,我是周慕云
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是一个异类。
作为一个西部片,它出现在西部片即将没落的时候,并一举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大奖。
虽然不能扭转西部片的颓势,却为它最后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南北战争时期,战事胶着。
北联军士兵约翰·邓巴,受了严重的腿伤,即将截肢。
忍着剧痛,邓巴爬上马背,抱着必死的心态冲向敌军。
他张开双臂,迎接即将到来的枪林弹雨,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还助阵北联军转败为胜。
邓巴成了英雄
图片电影《与狼共舞》开头,受伤的约翰·邓巴,冲进了敌阵
为了褒奖他,政府给了他任意选择驻地的权利。
渴望自由的邓巴,选择了去遥远偏僻的西部哨所,赛克威克。
他在荒野中过着平静而单调的生活,与一只草原狼成为了朋友,并给它取名为「两只白袜」。
图片始,「两只白袜」只是远远地望着,后来慢慢接受食物,成为邓巴忠实的朋友,邓巴离开时,它也默默跟随
在哨所的不远处,住着大量的印第安苏族人,他们对邓巴的到来,极其抗拒。
为了缓和矛盾,邓巴决定主动接近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并无意中搭救了从小在苏族长大的白人少女「站立舞拳」。
图片邓巴在第一次去往苏族人部落的途中,救了因丈夫死去,企图自杀的白人少女
几次接触后,苏族人和邓巴的关系变得缓和,并逐渐成为朋友。
他得到了一个印第安名字「与狼共舞」。
凶残的帕尼族人来袭时,邓巴倾其所有,将枪支弹药分给苏族人,帮他们战胜了仇敌。
他也成为了苏族人心中的英雄。
图片邓巴和苏族人一起,围猎野牛,印第安人惊叹于他的骑术和枪支,认定他为勇士
所有人都敬慕他,并真心祝福邓巴和「站立舞拳」的相爱与结合。
邓巴深切的感受到印第安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在苏族人中间。
除了肤色和长相不同,邓巴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印第安人了。
图片邓巴和少女「站立舞拳」一起生活在印第安苏族人部落里

然而,白人士兵地到来,打破了这种安定的生活。
他们攻击了印第安人装束的邓巴,通过毒打和虐待,逼他说出印第安人的下落,邓巴拒绝了。
士兵们认定他为叛徒,打算将他押回城市,实施绞刑。
最终,印第安苏族人全军出动,消灭了押送队,救出了邓巴。
图片被美国士兵毒打,邓巴索性不再说英语,转而说印第安语
严冬来临,苏族人决定在深谷中定居。
为了不连累苏族朋友,邓巴谢绝了他们地挽留,带着妻子离开了。
马背文明已然没落,十三年后,苏族人被迫与政府签订了协议,放弃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
图片苏族朋友骑着马站在悬崖高处,问邓巴,他们是不是永远的朋友
图片邓巴和妻子不舍的望着他,终究没有回答,白人即将占领西部,他为印第安人的命运感到深深地担忧
作为一部独立制片的作品,《与狼共舞》呈现的效果却不输好莱坞大制片厂影片。
拍摄过程中,影片预算超标,导演凯文·科斯特纳不得不个人出资弥补。
有人挖苦说,这又是一部失控的西部片,就如同当年那部令人失望的《天堂之门》。
但影片上映后,却广受好评。
累计票房4.2亿美元,还获得了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大奖。
要知道,距上一次西部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已经过去了54年。
图片电影《壮志千秋》,获得第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但影片的票房惨败
毫无疑问,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带动了美国西部片的复兴。

图片
西部片,又叫牛仔片。
是一种带有强烈美国特色的类型片。
西部片诞生之初,真正的西部还未消失,所以很多人物和情节都来自真实的历史。
之后的西部片,则大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往往以美国19世纪下半叶,西部开发为历史背景。
主人公大多是牛仔、杀手、警长或印第安人。
故事情节不外乎是夺宝、寻仇、执法或者拓荒。
外加一些马上追逐、激烈枪战的动作元素,是一种风格「高度夸张」的类型片。
图片西部片视觉特征明显,大部分都有这种广袤的荒原和纪念碑似的山岩
1986年初,科斯特纳在好莱坞遇到了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布雷克,第一次看到了他的剧本《与狼共舞》。
两年后,简装版《与狼共舞》小说出版,科斯特纳开始着手准备,电影的拍摄工作。
那时,西部片已经衰落,所以《与狼共舞》并不被看好。
没有人愿意资助这样一部没什么前途的电影。
为了将影片搬上银幕,导演凯文·科斯特纳和编剧迈克尔·布雷克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岁月。
即使这样,科斯特纳依旧没有放弃。
因为他认定《与狼共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独特气质,与以往的西部片截然不同。
图片与狼共舞导演,凯文·科斯特纳,这部影片是他自导自演的
在传统的西部片中,美洲大陆真正的主人印第安人,往往被描写成文明与和平的对立者。
他们野蛮凶狠、对现代文明充满敌意。
电影诞生之初,大卫·格里菲斯曾拍摄了一些西部片,开始了丑化印第安人先河。
自此之后,这种黑白分明、正邪不两立的「西部片模式」确立下来。
图片1904年,埃德温·鲍特的电影《火车大劫案》,首开西部片的先河
毫无疑问,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
在他的电影中,印第安人不再作为绝对的邪恶面出现,他们善良、忠诚,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影片对白人的种族主义立场进行了质疑和有力的控诉。
这一点和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
20世纪20年代,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横空出世,开启了西部片的黄金时代。
从默片时期的《铁骑》到30年代的《关山飞渡》。
从40年代的「骑兵三部曲」《阿巴契要塞》、《亲爱的克莱门丁》、《她戴着一条黄丝带》到50年代的西部片巅峰之作《搜索者》。
约翰·福特当之无愧的成为西部片第一人。
关于印第安人与白人身份的思考,也在他的影片中体现出来。
图片约翰·韦恩,他扮演的牛仔,是福特西部精神的化身
1956年上映的影片《搜索者》中,退伍老兵埃森,为了找回被印第安人掳走的侄女黛比,开始了艰难的搜寻岁月。
当他历尽波折,终于找到黛比时,却惊愕的发现,黛比已经被印第安人同化。
面对「非我族类」的侄女,埃森的第一想法竟是要将她杀掉。
好在最后,对侄女的「爱」取代了对印第安人的「恨」,避免了一场悲剧。
图片电影《搜索者》中,当埃森举起黛比,仿佛回到了以前,抱着心爱的侄女,最终他放下仇恨,带黛比回到了家乡
这部影片,对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真诚探讨与反思,成为西部片史上一座里程碑。
自此之后,美国电影中的西部神话逐渐瓦解,西部片样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50年代,被称为「心理西部片」的《正午》,以及「新好莱坞时期」阿瑟·佩恩的《小巨人》。
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主义光环逐渐消失,牛仔们终于走下了神坛,西部片也逐渐日落西山。
图片反西部神话电影《正午》、《小巨人》,在这些影片中,打破了以往的绝对正义和绝对邪恶的敌对立场,揭示了英雄普通人的一面
打着「重新阐释美国西部史」的旗号,科斯特纳推出了《与狼共舞》。
不管是票房还是奥斯卡,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暂时改变了西部片势微的局面。
然而,就算影片再精彩,只是西部片最后的回光返照。
这像极了在美国盛极一时的黑帮片。
当现实中没有了「西部」和「黑社会」的真实环境,这些影片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消亡,也就成为了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